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国际上通行的学士-硕士学位及其课程,对新设立的学位和专业进行评估和认证以确保新学位及其课程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实践,工程学科成为开设新学位和课程最多的领域,本文以德国工程科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认证机构为例,介绍德国高等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构、认证依据和目的、认证的内容和程序以及认证标准,以期对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认证委员会自1992年成立至今,一方面积极开展八年一轮的院校认证,另一方面对各高校总体发展、学位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估与监督。作为匈牙利独立的唯一的高等教育院校认证与质量评估的官方机构,其职能在于监控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完善评估体系。其认证与评估是专业和客观的,依法执行评估流程,公开透明,并出台了自我评估报告,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德两国政府2002年签署的“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中的有关规定,参照教育部门有关专家的意见,德国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认证事项规范有三条,包括:综合性大学Uni.及同等高校学位Diplom/Magister Artium注明专业认证为硕士学位;德国高等专业学院FH学位DiplomFH,注明“可与学士学位获得者享受同等待遇”;Master-/Mag-ister统一认证为硕士学位。为了方便读者,本文为大家介绍获得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推荐的325所德国大学名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欧洲高等教育教育系统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欧洲启动了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博洛尼亚进程。作为博洛尼亚进程的主要发起和参与国,德国针对其高等教育学位体系进行了调整,对认证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对高等教育人才能力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德国高等教育人才能力目标的调整与重构,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积极应对全球化和智慧工业发展趋势的决心与努力,为德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英国基础学位是由英国政府2000年正式公布实施的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方式,这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劳动力的强烈需求而对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实施的改革,通过对英国的基础学位制度、实施情况及其特点的介绍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借鉴英国基础学位课程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规制是大学法研究的前沿议题,以德国与美国为代表的两大法律体系,分别被纳入公法规制与普通法规制的范畴。在德国,高等教育认证行为属于行政行为,高校与认证代理机构之间的纠纷属于公法争议。申诉、行政诉讼与宪法诉愿等公法救济机制,构成德国高等学校与认证代理机构之间纠纷的解决渠道。如何避免认证对学术自由构成侵害,已成为德国公法学界与实务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受联邦宪法法院大学课程认证裁定的影响,德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正在进行深刻变革与调整。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具有非营利性组织的法律地位,须履行诚实信用以及基本的正当程序等普通法的一般义务。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对“认证联邦化”的抵制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对认证决定的抱怨或不满,构成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纠纷的焦点议题。穷尽内部救济与“司法终局性”原则,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纠纷的解决机制。德美两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法律纠纷的解决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明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法律地位、强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程序正义、建全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术标准是学位制度的核心部分,也是把控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导致在实践中时常出现学位授予的司法纠纷。通过梳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四个典型西方国家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从学位制度历史演变、学位授予程序以及学位授予具体要求等各个方面,比较西方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概括出西方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是以学位论文为核心、课程学分并重的学术标准模式。这种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模式为改进我国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制度,解决学位授予纠纷,从根本上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了《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法》,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由其对全国大部分高校课程进行直接认证,加强了课程认证权的"收"。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授权部分高校对课程进行自我认证,实现了课程认证权的"放"。这种"收放"结合的高等教育课程政府认证制度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逐渐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构建起了有机统一的法律体系;以标准为本,标准的执行权与制定权分离;认证评估采用统一的系列表格和步骤,规范化程度高;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申请者权益保障机制;信息管理全面、系统;个案式管理专员模式有效提升了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5):123-126
捷克为推进博洛尼亚进程,在学位结构改革过程中建立了"3+2"级学位制度,并在资格认证、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作了相应变动。由此丰富了原有学位结构,促进了捷克高校内部的变动和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国际间的交流协作进一步深化。但在取得这一系列改革成效的同时,因传统教育理念和原有学制的阻碍,新学位制度受到了相当部分专家学者的质疑以及有关课程重组、教学质量评价等具体问题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美、英等十国459所高校在线学位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十国高校在线学位项目以美国规模最大,以硕士层次为主,教学全程在线,具有灵活、便利、开放的特点。目前对在线学位项目的质量评价各执一端,反映了国外高校在线学位项目的独特优势以及无法避免的质量缺陷。国外从技术、教学和制度三个层面改进和保障在线学位项目质量,对我国加强认证国外在线学位项目以及进一步发展在线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证制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质量保障制度在高等教育内部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中具有多重功能.在高等教育内部,认证制度为高等教育市场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对市场的自由竞争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认证制度又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协调力量,使地方分权管理的美国高等教育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协调一致应对来自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各种挑战.在与政府的关系中,认证制度是一种政府管理的重要媒介,也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制衡.认证制度与政府之间既有联合合作的一面,又有对抗抵制的一面.在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证制度成为高等教育向社会传递信息之窗,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之门.社会则需要认证制度提供关于院校和专业的信息,也通过认证制度参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主要通过独具特色的认证制度实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日益推广,高等教育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积极、及时地调整了政策和实践,完善了质量保证机制。了解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改革背景及改革新进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认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Joint degree program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East Asia, due to the growth of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since 2000. However, the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QA) and accreditation of joint degree programs is a challenge for QA agencies, as it normally involves the engagement of several institutions and multiple national accreditation procedur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current QA approaches to joint degree programs in Europe and 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QA agencies. There are four major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First, East Asian countries tend to stipulate 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a joint degree program. Second, an external QA mechanism for joint degree programs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in East Asian nations. Third, the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as the popular approach for joint degree programs in business fields in Asia raises the serious issue of national jurisdiction over higher education. Fourth, the European Consortium for Education's (ECA) single accreditation mode is highly recommended by QA agencies.  相似文献   

14.
In 2012, Taiwan implemented a dual-track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mprising accreditation and self-accredit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 can accredit their programs without requiring approval from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contrast to other countrie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aiwan authorized 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 to develop their own evaluation standar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stitution-base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institutional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Cont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37 % of the indicators of self-accreditation were new and not used as review indicators in the original accreditation track. Two frequently added indicators were featured indicators and level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institutions tend to structure their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uniquely. Three types of approaches for developing institution-based standards were identified: bottom-up, hybrid,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Self-accreditation has benefited institutions committed to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pursuing excellence by enabling them to employ a fitness-for-purpose approach. The divers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changes constitute new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 Balancing between accountability and autonomy is critical for all stakeholders of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As part of educational reform, man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undergoing accreditation processes. Based on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in accreditation reviews, this discussion delineates three stages of planning for an accreditation process. Recommendations are organized by each stage of preparation into long- and short-term action plans with specific tasks.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accreditation across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elements that can make planning an accreditatio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his article maps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accreditation stakeholders and the need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Ann L. Wood earned a Ph.D.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a M.A.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a B.A. in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fro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he is currently the Co-Principal Investigator for the Comprehensive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e and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Charter College of Education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Her special interests are educational reform, urban education, lives of faculty and teachers,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induction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其中的专业认证标准是整个认证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我国目前整体的专业认证环境进行了对比,找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科学、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标准,提出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由大学协会主导的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其从由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独立”的治理结构(Governance)发展成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参与的共同的治理结构。2005年,由美国时任教育部长发起了一轮以认证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进程的详细记录和解读,阐释上述逻辑在美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下的展示方式。改革的失败似乎表明,由于高等教育对学术自由的特殊依赖性,美国社会更倾向于选择不把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纳入公共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变革趋势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学协会主导的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其从由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独立"的治理结构(Governance)发展成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参与的共同的治理结构.2005年,由美国时任教育部长发起了一轮以认证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进程的详细记录和解读,阐释上述逻辑在美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下的展示方式.改革的失败似乎表明,由于高等教育对学术自由的特殊依赖性,美国社会更倾向于选择不把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纳入公共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