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干净整洁的自然环境是乡村景区受到城市游客青睐的基本要件,因此乡村旅游创业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求更高,而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往往会影响其保护环境行为的选择意愿。以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查范围,基于337份乡村旅游创业农户调查数据,探索乡村旅游创业农户的社会资本组成及其对亲环境行为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得出:(1)乡村旅游地创业农户的社会资本结构由社区人际网络、社区信赖、社区声望、社区融入以及社区约定五个维度组成;(2)在社会资本结构的组成中,社区人际网络、社区信赖、社区声望以及社区融入对乡村旅游创业农户选择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比较明显,但有一定差异,社区约定对创业农户选择逆环境行为的制约作用并不显著;(3)创业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显著影响其是否选择亲环境行为,且在社会资本与亲环境行为选择方面起到中介作用;创业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则在社会资本与亲环境行为选择方面发挥着调节功能。(4)乡村旅游创业农户的户籍是否在本村,并不影响其在经营过程中是否选择亲环境行为选择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因认识不到位,盲目跟进,一些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对城市郊区乡村旅游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分析了当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认识不足、规划不力,布局混乱、生态失衡,产品单一、品味不高等问题,并对四川德阳龙居村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实证个案研究,在充分评估龙居村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坚持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乡村性",提出了"整体规划、长效发展,生态为本、回归乡野,突出主题、打造品牌,政府驱动、市场主导"的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期对其他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新农村背景下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新的发展模式,这将使我国乡村旅游规范发展,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三明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三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三明乡村旅游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即产业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城市依托型、特色小城镇型。以及推动三明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为新农村建设背帚下加快三明乡村旅游发展建构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同质化现状,以旅游差异化理念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丰富旅游乡土景观、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民俗文化建设、打造主题乡村等几个方面,以突出城市与乡村景观差异、人文差异,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地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乡村旅游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关注。在研究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重点研究乡村社区参与问题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水平和程度,提出乡村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活动以及乡村环境、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亮点。乡村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多元化文化格局的形成,丰富了我国现有的旅游发展体系。然而,在目前的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体系中,由于社区主体参与性不够、权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体系构建,对规范乡村旅游秩序极为不利。只有从科学角度对乡村社区居民进行赋权,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经济发展中,增强其干涉能力,才能重整乡村旅游秩序,拉动乡村旅游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都市依托型应该采取“分”和“家”的发展模式,景区依托型则应该采取“分”和“特”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是保持其乡村性和保证当地社区爱益.乡村旅游应从主题、地格与氛围三方面塑造与维系乡村性。  相似文献   

9.
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出发,讨论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及机遇与挑战,并辨析了乡村旅游与农家乐、民俗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的改革包括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两个方面,它们既有对立性的一面,也有适应性的一面。现如今旅游业的需求侧已不存在什么障碍性问题,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供给侧上。福州乡村旅游供给侧存在四方的不适应性: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乡村旅游投入要素与产出效率不相适应;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不相适应;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与时代发展的现代性不相适应。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深化要素配置改革,促进乡村旅游适应性发展,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供给,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赵平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11-113
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乡村风情。小河村位于阳泉市郊区义井镇,于2003年被定为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条件。据此,阳泉市应抓住“2006乡村旅游年”的大好机遇,对小河村进行准确的主题定位和形象设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布局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各地兴起,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湖南作为内陆农业大省,具有独特的“潇湘”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丰厚多奇的乡村景观资源,较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及潜在客源市场等优势,预示湖南未来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战略上应优先发展东带和西片;产品开发必须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乡村旅游经营需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加强对乡村景观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With our country's quick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u'er's rural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shows a good tendency. So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ural tourism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ly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trends of both rural tourism and Dendrobium landscape in Pu'er, and the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dible landscape application in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is formula, the paper finally probes on the principles and the practical modes of it, in order to create good, healthful and reasonable rural tourist sights, realize its economic value, social value, cultural or spiritual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giv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rural tourism.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农村社区建设要从解决农民切身利益和迫切需要入手,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此提出深化村民自治、切实加强农村社区社会管理、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繁荣农村社区文化、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完善旅游产品、建设云南旅游经济强省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乡村旅游地的市场区位特征、资源价值特征和旅游区位特征划分了四种主要的乡村旅游地类型,并针对不同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大量的城市移民和游客涌入,导致市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空间向周边腹地快速无序扩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遵循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从市域、市区两个层次入手,规划未来三亚市的空间结构.市域空间结构组织采用复合指状模式,旨在完善三亚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高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应;市区空间外拓采用网络组团模式,以期打造各个组团特色,增加组团间联系,强化不同分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如下功能: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加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实现和维护农民的切身权益,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决定意义,它对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乡村的“类城市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工具理性”色彩,而要对抗“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乡土文化也不可或缺;现代媒介技术笼罩着乡土文化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乡土文化传播的“媒介景观”。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播这一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文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探讨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