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2.
《毛猿》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体现了奥尼尔希望回归自然,重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意识。其中,自然生态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毛猿》中人类在自然中的生态体验,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生产力之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曾撰文指出,教育是生产力之母,生态是生产力之父。如果说教育是生产力运行的人文生态环境,那么,生态就是生产力运行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教育和生态只是支持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构件,怎样使教育和生态实现动态最佳结合,使生产力系统实现内部和外部关系最优从而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呢?唯有和谐能够使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两大实体性构件有机黏合在一起。人文生态的和谐是社会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人文基础;自然生态的和谐是自然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宏观和谐是孵化新生产力的动力机制。可见,和谐是新生产力的巨大孵化器,和谐在客观上成为生产力之祖,成为生产力健康运行的黏结性因子;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的生产力基础。天人归一,万物互动,和谐发展,才是生产力运行的至高境界。所谓人类的随心所欲之点——“欧米茄点”,不过是痴人的呓语。  相似文献   

4.
桂永才 《海外英语》2020,(7):180-181,189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饱含鲜明的生态批评思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从女性主义批评、形式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以他的著名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捕蝶者》《魔法师》为例,深入挖掘小说中蕴含的大量的生态思想,揭示约翰·福尔斯的生态批评旨归:倡导人们弃以自然的征服者到自然的保护者,弃以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启发人们要处理好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危机,实现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和谐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道法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和谐思维特征。道家的自然之道,强调天人合一,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考;道家的无为之道,倡导顺应天道人道,突出了对社会生态的关怀,诠释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人文意蕴;道家的养生之道,信奉节欲尚俭,调和身心,凸现了对人自身的关爱,揭示了人之身心和谐的价值诉求。道家生态伦理和谐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之身与心的和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7.
敬畏和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劳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自然"蕴含"生命""生长"等含义,教育必须敬畏、尊重、回归和效法自然.劳动教育是出于自然、通过自然和为了自然的物质交换、社会文化交往活动.极端工具主义的教育导致人与自然割离,因此,劳动教育需要治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建立人与自然之间有机的、融合的、全息的和谐关系.资本逻辑使人类社会无节制地控制和占有自然,因此,劳动教育需要创制自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公平机制,提升社会的自然情感和态度,实现自然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总之,真正的劳动教育是体现和遵循生态理性和生态情感,实现自然的解放,遵从"保护第一"之自然生态原则的育人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文明形态,是对掠夺资源、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矫正。美丽中国是指优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是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完美统一。美丽中国就是绿色中国梦,蕴含着自然生态之关和发展之美,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建构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筑牢美丽中国梦实现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基于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爱药》,进而探求小说中的生态批评思想。通过分析,本文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启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理论越来越多地适用于社会和精神的领域,将生态学与文学批评相结合,实现生态学的人文转向,其特征既有对当下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的忧虑,又不乏现代视角下的人文关怀。王安忆在其《匿名》的写作中将自然生态恶化、社会生态失衡以及精神生态危机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进一步地对其揭露和批判。当然王安忆并非一味否定和批判,在揭露生态的恶化、失衡和危机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刻的内省态度,更充分地展现出对当下生态的关怀和精神救赎的希望。探索《匿名》下的实名存在,传达给读者的是对人类自然、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思考,这也正是作品背后隐含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理论是文学视角下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批评潮流。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对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分析,揭示出电影制作班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呼吁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相似文献   

12.
在继承和发展先秦道家和其他诸子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汉代道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生态和谐观,包括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汉代道家认为,自然界本身是天然的生态家园,天地、日月、星辰和人间万物和谐共存;人类作为万物之长,也应效仿天地自然,注重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六亲和睦的社会;天地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应该努力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从物理学视角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研究发现生态城市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的特点都与熵定律的要求完美统一。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不断演进的历程,从物理学视角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研究发现生态城市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的特点都与熵定律的要求完美统一。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水体生态修复是环境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市生态环境营造与修复的重要方面。西安市历史时期水资源充沛,但目前的城市水环境修复中存在重人文轻自然、重个体轻整体等问题。西安市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应当进行整体生态规划与设计,以水体生态服务功能的修复为最终目标,通过景观格局的恢复、功能分区的优化、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等途径,达到自然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和谐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建设必须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保护生态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回顾了城市建设生态观的发展,以本溪市为例,分析自然生态条件,探讨在山水资源利用、旧城改造以及绿地系统建设方面可采用的生态指导思想和作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已成为一种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生态承载力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阈值。将生态承载力定位在生态城市层面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建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度及城市区划内生态补偿制度,以保障城市生态承载力,从而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种新潮流,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本性需要。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载体。丹江口库区应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广泛普及生态环保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而实现库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奥尼尔不同时期的作品均有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的精神家园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正是生态文学的部分特征,也是生态批评所要关注的内容。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奥尼尔的剧作进行整体分析.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及对作品人物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