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科学素养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新 《图书馆学刊》2002,24(Z1):68-69
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项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在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了解程度,公众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了解程度,公众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等方面,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只占0.3%.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的开拓者英克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价值目标。科学素养是衡量人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科学素养较低,同时大众媒介又是我国民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公众"现代人格"的"放大器",媒介在培育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的现代化人格养成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担当,因此媒介应努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并开拓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郭涛 《中国记者》2012,(2):96-97
在当前的科技报道中,一些"跑偏"的报道往往不易被觉察,在公众科学素养普遍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这些报道很可能导致公众对科学和社会的错误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公众的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技术水平、数量、人员知识结构,还包括人们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理解。有调查显示,我国在前两项中并不逊色,而后两项却远远不够。这说明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并不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我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封建迷信、巫术邪说沉渣泛起,有的还利用了高科技的手段,如计算机算命等。更让人震惊和难以理解的是,在“法轮功”  相似文献   

5.
李星 《新闻知识》2012,(3):17-18,32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成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如何提升公众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进而为培养大量高科技人才优化科学环境与氛围,成为一个热门的学术研究领域.①科学传播主要立足于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手段,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传播给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7.
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4):9-10,18
现在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2001年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出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条,比例相当高。原因在于最近100年来,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激增,人们对科学的关注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国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时,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0.3%,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的调查中已经上升到1.4%。虽然不令人满意,但上升速度是很快的。根据新华社2001年10月的报道,除了正规教育渠道外,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中…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中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只有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一份调查还显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闻,电视成为首选,占到82.8%,这说明电视科技新闻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着严重问题,显而易见.的有:  相似文献   

9.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①农民工作为在城镇长期或短期务工的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针对的重点人群之一,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较为薄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协2010年底公布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落后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该调查还显示,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学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公民获取此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由此可见媒体担负着普及  相似文献   

12.
丁文忠 《记者摇篮》2009,(11):84-84
电视是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协近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电视是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回顾辽宁省科协创办电视科普栏目的体会,笔者认为科协组织利用电视媒体拓展科普工作新渠道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提高科学素养公众须要科普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当今,国际竞争已不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是国家整体素质的竞争.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而科技普及的竞争,就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竞争.专家指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树立科学精神,对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多的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电视节目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科学水平以及公众的的科学素养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公众对科普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把科普节目做得好看,并为科学找到最适合的电视表达方式,达到广泛传播且有引领价值高度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档高科技、高质量、高品位的科普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图书馆作为公众科学社区中心”项目旨在通过公共图书馆社区锚点的身份扩大公众科学的实践范围、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在全美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本文利用网络调查法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其实践举措,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动公众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具体来说,可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开展公众科学项目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提升图书馆馆员公众科学服务能力和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枢纽的全国公众科学协作网络等措施,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公众科学的社区中心,支持公众科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家图书馆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新冠肺炎专题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公共图书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资源建设策略提出建议:搭建知识平台,发挥教育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整合各类资源,组建专题资源,提供应急信息服务;征集地方文献,采集网络信息,永久保存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8.
刘忠波 《视听界》2008,(1):86-87
中国科协在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电视已经成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比例达到了82.8%。科技信息在电视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科技类节目。科技类节目主要指以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为内容的节目,包含了科技类纪录片、科技类新闻、科技专题类节目等多种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9.
张红  张奕 《新闻前哨》2008,(7):77-78
电视在我国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01年82.2%的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2003年为93.1%,2005年仍高达91.0%。可见。近些年来,通过收看电视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建立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法轮功”邪教真相的揭露 ,人们逐渐看清了它所宣扬的那套“伪科学”论的荒谬 ,同时也有感于其危害性之大。必须说明的一点是 ,这一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1998年 12月 19日 ,中国科普研究所曾做过一个“ 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 2 % ,而早在 1990年美国的该指标已达 6 9% ,两相比较 ,就可以发现科学技术的普及在我国是多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科学素质的低下 ,将成为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巨大阻碍。所幸的是人们已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