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圈》2010,(25):14-14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吹响援疆兴疆“总号角”,新疆站在了历史性蜕变的前夜。央企巨无霸、民营资本竞相进疆,大项目拔地而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投资浪潮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2.
韩雪 《对外大传播》2010,(12):53-53
2010年10月13日,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宣系统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主题为:分析研究新疆目前外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洽谈研讨对口援疆外宣工作事宜及合作项目,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新疆外宣工作,大力营造有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舆论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童思源 《文化交流》2017,(11):44-47
8月初,浙江安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商剑圆满完成两年的援非任务,戴着马里卫生部颁发的最高荣誉——骑士勋章,回到家乡.商剑,作为第24批援非医生,于2015年7月21日至2017年7月28日在马里医院工作.援非两年时间里,他心里始终想着自己是一名中国医生.近日,笔者采访了商剑,请他讲讲中马人民的友谊,以及医疗援非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就近就地就业是南疆近年来脱贫工作的亮点,南疆各级政府包括援疆省市在内的相关单位从内地省(市)引入适合当地实际的企业和厂商,创造了良好的就近就地就业机会。本文以南疆克州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措施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眷眷核桃情     
不久前,南疆和田的一位维吾尔族农民背着一袋核桃,来到乌鲁木齐,到处打听自治区林业厅机关所在地,说是要找一位亚阿克卡德尔。亚阿克卡德尔就是核桃干部的意思。那么这位核桃干部是谁呢?他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机关十佳公仆之一的郑炎甫同志。  相似文献   

6.
赵新先,三九企业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1941年出生于辽宁营口的一个工人世家。赵新先自幼就爱听祖父讲述海外见闻、舶来故事,做海员、当海军是他儿时梦寐以求的理想。1959年春天,一所海军院校到他就读的复县中学招生,正在上高中二年级的赵新先迫不及待地报了名。遗憾的是,近视的眼睛使他的梦想落空。  相似文献   

7.
张某属于那种典型的新好男人类型,在单位听领导的,在家听老婆的,路上听交警的。从没听过他和谁发生名利的事情,更不用说什么风流韵事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碰见同事说荤段子,他总是乐呵呵地听,还经常主动自暴隐私,说些网上泡妞遭遇恐龙之类的尴尬。同事叫他打  相似文献   

8.
他在一个报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生活的轨迹与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紧紧地相扣在一起;他一路行走一路沉淀,其发表在《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量新闻作品及蕴涵真知灼见的专著《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部写真》等书及长篇论著《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奖项,深得业界好评;他在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后,仍然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最近他为采写《走进“林都”伊春》,冒雨探访汤旺河林场伐木劳模的情景令陪同的宣传干部感动;尤其是听他对“三贴近”的解读,让人感到一个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是那样宝贵。收到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的邀请,王谨在忙碌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一个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分享他在对外宣传上的思考……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硕士学位。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32年,发表新闻作品两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9.
这里是陈光标在中宣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的发言.让我们亲耳听一听他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文化博览》2007,(12):68-69
1994年10月的一天,中国云南漾濞县文化馆的一位文化干部到县城外不到十公里的河西乡金牛村办事,听村上的医生说起,山上有一巨石因像个带帽的人头,名叫草帽人,在"草帽"下  相似文献   

11.
总觉得白先勇不应该是活在现代的人,他应该生活在明代或者清代,应该有着一个大大的宅院,有着众多的丫环仆役和从苏州昆山等地招来的戏班,应该每天侍弄侍弄花草,坐在花园里听听昆曲并唱上几句才对。于是,5月11日到14日,他出现在桂林书市上,总显得跟周围的人不一样,与周围的环境总有些格格不入。他出现时,人群中有人在议论他长得怎么那么像戏剧里的名角,有人在对比他和父亲白崇禧到底像在哪里。别人发言时,他在旁边静静地听着,看上去很入神,但不知道他是否神游到了古时的某个地方。轮到他时,他温和地一笑,花白的头发微微地抖动。《牡丹亭》美…  相似文献   

12.
赵凤花 《职业圈》2013,(20):133-133
带队伍。管理是头等大事。没有精细精准的管理,原油稳产无从谈起。二矿人抓住管理这一要点,以身作则,借油田三基工作的东风,推出“干部跟班到岗”制:矿负责人包队,队干部包井。全矿各个岗位全部承包到人。干部沉下去,听最真实的声音,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决策员工最关心的事情。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思路在一线谋划、作风在一线转变和成效在一线体现。“干部跟班到岗”制实施以来,二矿共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全部得到解决,帮助员工解决了许多工作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3.
陈风 《生态文化》2005,(1):25-27
他有一个让人听上一次便永远能够记住的名字——唐八十。  相似文献   

14.
爱迪生一生有1903项发明,但他小时候做实验时,不幸变成了个聋子,双耳几乎听不到声音。一位对他忌妒得要命的人故意在一次宴会上附着爱迪生的耳朵大声喊道:"尊敬的爱迪生先生,你听得见我在说话吗?"爱迪生摇了摇头,表示他听不太清楚。"真可怜啊,双耳不能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万籁之声纯属摆设,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那人痛苦地皱着眉头,满怀同情和挖苦的神情。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16.
郭嘉 《文化交流》2012,(6):49-52
提到海飞,很少有人真正认识或是了解他。采访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热播剧《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剧的编剧,同时身兼杂志主编等职务。我觉得作家好像骨子里都带有些许清高和傲气。但在见到海飞后,我的所有想象全被否定,他很随和,也很幽默。与他聊天,会被吸引着去仔细聆听,听他的过往,听他为写作付出的全部。  相似文献   

17.
4月18日上午,4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宣干部到中国外文局听讲座,由黄友义副局长主讲《对外宣传品的翻译问题》。这批干部是由中央外宣办与北京大学国政系联合举办的“第六期地方外宣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这期培训班从4月2日-5月31日。学员们在两个月的培训中,除课堂上学习外宣理论、政治时事、英语等课程外,还将有组织地到有关外宣单位如中国外文局、国际广播电台参观、听讲座。下午,学员们参观了外文局的地球村书店和外文印刷厂。外文印刷厂是国家印刷行业的骨干企业,承担着外文局各种书刊外宣品的印刷任务。副厂长郭家麟陪同学员们参观了照排、制版、彩印等车间。许多学员反映此行增加了对外文局的了解。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18.
天高云淡,金秋岁月,春城昆明传出了一段难能可贵的中美友谊佳话。三位老人,一个美国人和两个中国人,年龄加在一起接近260岁,却不惜千里迢迢重新聚首昆明,畅叙他们60年前在二战期间由这里开始的深厚友情。86岁的迪克·帕斯特(DICK PASTOR),1944年曾经是驻扎昆明的援华抗日的美国14航空队的成员,俗称飞虎队。为了与他的老友、90岁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和已经82岁的我重聚,他不远万里即使坐轮椅也与他的90高龄的夫人奈阿蜜(NAOMI)携手自大洋彼岸的纽约飞来。马识途和我当年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马老是与美国士兵之间建立这个不平凡友谊的创始者,我是参与此事的一个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19.
王琳 《生态文化》2001,(4):50-51
柴河上游有个村子叫马家店,村北过柴河有个小荒沟,沟里住一户人家。听母亲说,那是我母亲奶奶的娘家,论起来还是亲戚呢。吕家当家的长得膀大腰圆,富富态态,说话像敲钟,嗡嗡响直震耳朵根子。他在柴河两岸买些杂木檩子椽子,雇大马车拉到铁岭卖,赚些个小钱维持生计。大伙就管他叫吕木头,叫常了又省去“头”,叫吕木。  相似文献   

20.
罐装生活     
和儿子一起观赏了N部大片。儿子说,他从N部大片中总结出一个规律。我想,他要么受到教育,要么收获娱乐,要么得到启迪。他一一摇头否定,说,他发现影片中的人喝水,喝的都是罐装的饮料,“啪”一声打开冰箱门,“噗哧”一声拉开易拉罐。他说那种噗哧的声音比什么音乐都动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