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昌族的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蕴含多民族文化内涵,是阿昌族与其周边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文化涵化的结果。阿昌族民俗深受傣文化和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地理环境、政治体制、宗教传播、族际通婚等是阿昌族民俗文化涵化的主要原因。阿昌族本着“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加以采借与调适,从而形成了具有融合特征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文化共存与交融,奠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民俗文化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2.
朱定榜 《寻根》2013,(1):65-69
在江西赣州的灵蛇储山下有一座始建于晋咸和二年(327年)的储君庙(又叫广济庙),《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里载"晋刺史朱伟置储潭君庙于此"。该庙有着神奇的来历、悠久的历史,是一幅兼有道教特色、河神崇拜、行舟渡船等诸多因子的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山水会聚,灵气所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多种文化信仰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是当前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重要途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民族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联结社会群体的纽带,是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时代的变迁使民俗受到强烈冲击,尽管传统节日并未消失,但其蕴含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却已渐行渐远。七夕节古时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时至今日,受时代变迁与外来文化影响,其中的许多节日传统已淡出历史舞台,仅留下有关爱情的元素,成为"中国情人节"。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我们继承、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民族文化与现代化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如今,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寻根》2020,(4)
正负载一方物种和人文的山水土地,各有其名。村名,是人类区别地域的标识符号,通过对村名的由来、变迁和内涵的考察,可以透视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等文化现象。村名也是文明传承的见证。古老村名故事乃民间文学一脉,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村名可以说是社会历史的缩影或活化石,也是地域文化的滥觞,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是文化的根柢所在。以  相似文献   

8.
“和”─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杨小川中华民族奇迹般的把不同地域、语言、信仰、刁俗的民族凝聚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很多。如果我们从“和”文化系统去审察,则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和”文化户生于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中国古代宗法文化步向“和”文化的客现团式...  相似文献   

9.
泰山与民俗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山、圣山,民俗民风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泰山民俗以泰山文化为主导,以信仰民俗为主线,社会民俗、经济民俗和旅游竞技民俗交织融汇,构成一道独特的泰山风景。就泰山民俗文化而言,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地区演绎流变,终于形成泰山民俗的基因。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礼俗杂糅的山石崇拜山石崇拜是泰山民俗中历史最悠久的信仰民俗之一。最早的泰山崇拜者是生存于泰山地区的泰山儿女,而“大汶口人”不仅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且是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典籍与理念,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  相似文献   

1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以记载人类前行足迹的历史资料、文化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华文化人格为载体,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结合理工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6,(1)
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盛的民间节日。对于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来说,同样有个十分重要的"年",他们把这个隆重的节日叫作"藏历新年"。因为"藏历新年"蕴含着深厚而悠久的藏族传统文化,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将其作为民俗项目类别而正式列入。  相似文献   

13.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这段话准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需要有提高,也需要有普及。然而,在当今的中国,可能更急需普及。如果没有普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就不能代代相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难以建成。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至少有一、两代中国人对于自己民族的优秀...  相似文献   

15.
序言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5000年未曾间断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非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身份象征,同时也是整个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中国非遗不仅凝聚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记者:伴随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发展和继续深入。世界文化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在这日益活跃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您认为当如何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活力? 唐承华:其实,你说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我国唐朝是一个文化非常开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创造了各自的辉煌。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是反映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是了解和研究某一民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文化、民俗、艺术、历史和现状的主要情报来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20.
夏禹与道学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巫教,在其后演变过程中,杂揉了黄老、儒、墨、阴阳等各派的天道观、修炼理论、伦理观念和民俗信仰等成分,逐步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当今的道教史,一般以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