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发轫于美国,日本学者天野郁夫等人把该理论引入日本,很快就被日本学者广泛地接受引用,原因就在于"特罗理论"中所描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日本也正在进行着.背景的适切性,决定了从接触"特罗理论"之初,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必然受其影响.在日本学者的审视、解读乃至批判中,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逐渐显现出了日本的特色,以及亚洲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重审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特罗教授的自我解释出发重新审视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由此对其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对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重新定位,还大众化理论“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对于处于“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的中国,关注特罗理论中大众高等教育说有其合理性。但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演绎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甚至将特罗称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之父”,却是我们的过度解读。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表现在:对于特罗(Martin Trow)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过度突出其中大众高等教育说的地位,罔顾特罗越来越关注的是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与普遍高等教育阶段的关系,而非精英阶段与大众阶段的关系;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过度突出大众高等教育说在其中的地位,漠视对立面的其他理论学说;对西方教育大众化理念,过度突出其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部分,略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整个教育大众化的延伸和发展这一理论的背景.过度解读只能导致对理论的误读和曲解,带来教条而不是创新.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始于上个世纪末的高等学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2004年适龄人群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他的理论,一个国家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就进入普及化阶段。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一场持久的运动,并迈进到普及化阶段。社区学院是这场运动的主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美国以发展社区学院促进高教多样化的做法为我国促进高教大众化、优化高教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叶卫树 《教育》2012,(29):54-5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总规模达2700万人,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时代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代。与此同时,在校大学  相似文献   

10.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出现了“神化”和“泛化”的倾向。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政府力量推动下的大规模高等教育的推进与生成”的特点,这与我们对特罗理论的价值选择和运用不无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着眼于“初级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进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多维立体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中国备受推崇,但其影响所及问题也层出不穷;需要对其理论的"普适性"进行反思。特罗的"量变带动质变"理论已在我国"扩招"实践中受到质疑,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处理好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及其关系,走综合提高、多维立体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和西藏大学联合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 2 0 0 0年学术年会”,就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指出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的代表撰文认为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 ,最早源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 Matvn Trow)在 OECD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在论文中 ,特罗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 3个阶段 :接受高等教育者占适龄人口 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 ;15~ 50 %为大众化教育阶段 ;而超过…  相似文献   

13.
特罗的大众化理论中的教育公平观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美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颇为关注,而对包含其中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则较少论及。实际上,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构成了其大众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文主要探讨马丁·特罗对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刻而富创见的研究,文章最后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公平的两难选择及其对中国走大众化之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在中国的实践中,大众化将是对高等教育进行整体性变革的尝试,采取完全开放式的发展策略和保持对社会的适应性发展,将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从经济学、管理学出发的“后大众阶段过渡论”、“大众高等教育私有化发展模式论”,以及从发展中国家国情出发的“质量互动论”、“过渡阶段论”等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轨迹。可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力水平的国度,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研究重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是日本学者有本章在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阶段划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目前我国北京等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后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基本理论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首先回顾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过程,其次对各国学者对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8.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是"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不仅有数量的指标,还有质量的内涵规定。全面、准确、完整地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基本理论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首先回顾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过程,其次对各国学者对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