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丰 《大理文化》2005,(1):57-61
一、故居向湖村 先生故里向湖村原名水寨,在城南约一公里,村西紧临金华山麓之西湖、东南近剑湖.向湖村是个好地方,在房前屋后可以看到西湖碧波荡漾、华山倒影,湖光山色极似大理银苍玉洱之景观.东南剑湖烟波浩渺、帆影渔灯,居民世代耕读传家,兼营西湖渔业,可称鱼米之乡.每届三春九夏垂柳依依,繁花似锦,荷花世界,清香解暑,到七八月,湖心湖边的渔舍里游人暴满,品尝西湖特产黑脊鲫鱼,本地俗语"东山萝卜西湖鱼,牵挂游子思乡情".  相似文献   

2.
杭州不仅有西湖,还有清河坊。泛舟西湖之后,你若有暇,可在西湖东岸柳浪闻莺处弃舟登岸,离西湖之漾漾,入临安之泱泱,让你的历史想象驾驭你的步伐,一路东行,于是,你便步入了清河坊。清河坊自古便是杭州的繁华地段。南宋定都杭州以后,筑九里皇城,依据"前朝  相似文献   

3.
大蒜──佐食佳菜 多效良药廖晓群,任彩元大蒜旧时称胡蒜,相传是汉代张赛出使西域时带回国内的,因出于胡地,故有胡蒜之名。传入我国已有两千余年了。因为它比野生小蒜略大些,所以称之为大蒜。它既是调味佳品、食用佳菜,又是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一味多功能食药。民...  相似文献   

4.
李怡 《华夏文化》2005,(4):38-40
杭州西湖风景秀丽,妩媚多姿,千百年来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流连于其风姿倩影之中,产生“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无限缱绻之情,竞相以诗文画作加以赞颂,留下了众多传世佳作,从而使美丽的西湖更平添了几许诤隋画意。在以西湖为创作对象的画家群体中,南宋画院画家开时代之先,尤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琏四人。  相似文献   

5.
两个西湖     
郑休白 《大理文化》2013,(10):75-76
浙江杭州有个西湖,云南大理洱源也有个西湖。一个是平原湖,一个是高原湖。一个身居闹市,一个熨帖乡野。杭州西湖是一首沉郁顿挫的抒情长诗,洱源西湖是一曲辽阔空旷的高原神曲。长诗缠绵,神曲幽深。杭州西湖是一位风流倜傥的鸿儒,洱源西湖是一个放浪形骸的牧童。鸿儒可敬,牧童可爱。杭州西湖是一位时尚华美的淑女,洱源西湖是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淑女典雅,村姑质朴。杭州西湖是一位身居庙堂的高官,洱源西湖  相似文献   

6.
李怡 《华夏文化》2005,(4):38-40
杭州西湖风景秀丽,妩媚多姿,千百年来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流连于其风姿倩影之中,产生“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无限缱绻之情,竞相以诗文画作加以赞颂,留下了众多传世佳作,从而使美丽的西湖更平添了几许诗情画意。在以西湖为创作对象的画家群体中,南宋画院画家开时代之先,尤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四人。四人作品风格独特,构思巧妙,讲究意境的创造,以抒情为主要目的,以突出一个局部的方法来加强描写的力度,用笔更加泼辣,水墨的韵味发挥得更加充分,而这种简洁的构图方式,赋予主体鲜明的山水…  相似文献   

7.
西湖游记     
正西湖,不是浙江省杭州的那个西湖。它是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坝的一个湖。但我不知它为什么叫西湖,也不需要去翻史查证,只知她是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坝西边,当地白族群众一直叫她西湖的一个有9平方公里的小湖。这湖其实远在宋朝时,白族渔民就"连芜为畦,植柳为岸,结庐其上,打港相同,曲折成趣"了,可见这西湖的历史不是一天两天了。  相似文献   

8.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杭州西湖畔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之中,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曾有人将宋代诗人苏东坡不同时候撰写的两句名诗并于一处,形成"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妙句。西湖龙井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  相似文献   

9.
入夏的一个长假.我们一行在知了声声的叫唤中,来到了滇西洱海之源,游览了梨园,氤氲雾霭的地热国,森林公园鸟吊山,神奇美丽的茈碧湖,文墨之乡的凤羽,六村七岛的西湖六大自然景观。它们的确是最好去处。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去了趟西湖.这里的"西湖"不是杭州西湖,而是大理西湖.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山麓,镶嵌在洱海源头右所镇西部的佛钟山下,2009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是继元阳哈尼梯田后,云南省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属国家级AAA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一片琼瑶水,千重翡翠山".导游给我们介绍,大理西湖属于岩层断陷淡水湖泊,整个西湖由"六村七岛"组成,"湖里有村,村里有湖",其实"村子就是岛屿,岛屿就是村子".大理西湖东、北与千亩田畴沃野相接,西靠形如倒扣金钟的佛钟山麓,南边是浅湖出水口,整个湖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湖岸线全长13公里,整湖方圆有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可达12米,是大理母亲湖洱海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之美不仅在于西湖山水,更在于历史文化。游罢杭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那些精神抖擞,口喷刺鼻蒜味的人,一个个走起路来步伐雄健,昂首挺胸。使他们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是什么?原来,蒜腌泡菜是他们获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又有谁能抵抗得了美味泡菜的诱惑呢?  相似文献   

13.
任崇岳 《寻根》2008,(5):135-141
广东雷州市的西湖公园是我国最美的风景区之一。西湖原名罗湖,它可与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今属广东)西湖相媲美。园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湖水既绿又柔,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湖上》一诗中所写的那样:“绿醉了湖水,柔透了波光。”  相似文献   

14.
韩国点滴     
虞文 《世界文化》2007,(5):45-45,47
泡菜 国内许多所谓的“正宗韩国泡菜”其实都不正宗。因为那都是用中国人的泡制方法和调味料做出来的,和真正的韩国泡菜相去甚远。韩国被人称为泡菜缸里长大的民族,他们泡制泡菜的方法和我们确有不同。在韩国,泡菜中最重要的调料是蒜,而在中国泡菜中醋和辣椒是必不可少的。用蒜做调料腌制的泡菜既有酸味又有淡淡的辣味,既不辣嘴又能杀菌,吃多了也不觉得口干舌燥,故而在韩国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5.
洱源西湖     
“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画,翛翛然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是什么地方如此浑然天成得令名扬中外的西子湖稍逊一筹?它即是有“天成碧潭”之称的洱源西湖!而谁又敢这般大胆地厚此薄彼?它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  相似文献   

16.
大蒜的奇效     
大蒜营养丰富,蛋白质、糖和磷含量尤高。大蒜含大蒜素,有独特的食疗价值。“大蒜治百病,”中国民间早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蒜遍布全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钟爱。大蒜祖居中亚,古代的埃及、希腊、罗马和印度均有栽种。在荷马史诗的主人公中,阿喀琉斯、阿伽门农、机敏过人的奥德修斯都喜欢食蒜,因而人们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蜚声古今的传世诗作中,常常可以从血和剑中闻到浓烈的蒜味。大蒜在中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吴崇华 《华夏文化》2003,(3):63-64,F003
非典型性肺炎传播迅猛 ,在短短数月里就给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冲击。虽然非典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但我们应以此为契机 ,深刻反思文化中存在的陋习并找出摒除文化陋习之道。这不仅有助于战胜非典并预防类似疫病 ,而且与整个民族的素质和文化现代化都有莫大的关系。一、卫生习惯问题多多随地吐痰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的习惯 ,因而吐痰的污名远播海外。有人在大街上吐 ,在公园里吐 ,在戏院里吐 ,在草坪上吐 ,在湖边吐 ,在车辆上吐 ,在自己家里也吐。人们从过去到现在吐个不停。有人在街上吐痰被记者看到 ,与之论理时 ,不仅不感到羞愧 ,反而强…  相似文献   

18.
正西湖坐落于洱源县佛钟山麓、苍山云弄峰下,为高原断陷湖泊,地处洱海源头。清咸丰邓川州志载:"其东有堤,为往来大道,湖在道西,故名西湖。"每次来西湖,都会被她的美景给深深吸引,山与水相拥,人与水相依,整个是那么的紧密而谐调,不禁感慨造化的神奇,给了高原泽国一个俏丽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19.
晓峰 《大理文化》2006,(4):18-19
我深深地迷恋上了美丽的剑湖,那是二十年前一个金秋的傍晚。难忘那,剑湖里夕晖中东岭红靥脉脉的模样,剑湖边鹅鸭成群轻浪里、牛羊缓急归山下的情景,还有湖边村口灯笼缀枝的柿树,院心中老人汲水的古井。当时,我早已枯竭的思绪会猛然沸腾,出口成诗:实羡他乡景色妙,愿作此地故乡人!  相似文献   

20.
蔡毅 《滇中文化》2000,(3):27-29
玉溪地处滇中,经济发达,文化也随之受重视。因此,玉溪的文学创作也呈现一种欣欣向荣之势。此次我在阅读由玉溪文联组织出版的四本“星星雨”文学丛书和“玉溪文廊”出的《谐的变奏》一共五本小说时,就有一种喜出望外之感,觉得收获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