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你知道吗?     
正为什么烧烤诱惑力大?一般来说,不同的食物和不同的烹饪方法,都会有不同的口感,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化学分子决定了口感的产生。拿让人嘴馋的烧烤来说,动物肌肉组织的细胞膜含有脂肪酸,在高温下会得到一系列香味分子,诸如醛、呋喃和还原酮等化合物。这些分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气味,呋喃有一种坚果、焦糖般的味感,醛类有香草味,酮类往往有黄油味。这  相似文献   

2.
正不同的烹饪方式会赋予食物不同的口感,因为化学分子决定了口感。动物肌肉组织的细胞膜含有脂肪酸,在高温下会释放出一系列的香味分子,如醛、呋喃和还原酮等化合物。呋哺有坚果味、焦糖味,醛类有香草味,酮类往往有黄油味。这些分子一混合,就会得到让人难以言表的口感。再加上烧烤之前,通常会腌制一下食物,在烤制过程中会加入孜然、辣椒粉,还有香味素等调料,高温条件下,更会让人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6,(7):25-25
烧烤是一种自古就有的、简单的烹调方法.当食物被火烤过之后味道就会变得异常诱人。所以对烧烤设备进行改良最好是在保持烧烤本质的前提下,使用现代材料对古人的做法进行升级。硅胶做的刷子能把酱汁刷得更浓稠、均匀,而专用手套可以帮你防止细菌侵袭和高温灼伤。我们燃烧木炭实际上得到的是红外热辐射,但是如果我们直接用打了小孔的钢材和一层玻璃来产生它的话.你就会发现.每次烧烤聚会你都能把肉烤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食以味为先”。当一盘食物端到我们面前,最先浮现在脑中的想法常常是“它是什么味道的”。食物的味道是食材、调味品和烹饪手法共同创造的结果,而人能品尝出味道,主要依靠口腔中的味觉系统。不同的食物味道各异,会给味觉系统带来不同的感受。然而,有时候味觉不仅带来食物的味道,还能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近年来,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味觉还会影响人类的判断力。味觉带来认知差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味觉感受有5种,即酸、甜、苦、辣、咸。  相似文献   

5.
食物也疯狂     
自在 《世界发明》2007,(6):85-90
什么才是美味的食物?这可能和你问一个广告人"什么才是好的广告?"的问题一样愚昧。食物因人的口味而异,不同的人也因此有不同的选择。从这一点上来说,选择食物和选择好的广告来欣赏都带有着天然的不可确定性——它们拥有着共同的感性特征,而感性是游离于这个世界上任何衡量标准之外的精灵。不过,正因为有了感性的思维我们才能感受美与惊喜,才能在品尝美味食物的同时为自己的眼睛奉上同样美丽的广告大餐。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12):8-9
近期,全国各地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屡屡频发。对此,卫生部发布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的预警公告,提出进一步加强监管严防亚硝酸盐等引发的食物中毒。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中都隐藏着亚硝酸盐,街头烧烤等路边摊是亚硝酸盐大户,隔夜菜中也有亚硝酸盐。所以,如何鉴别我们食用的食物是否含有亚硝酸盐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都问:辣椒精是什么东西?听说很多烧烤食品和烧烤酱中都放了辣椒精,还有一些卤制食品也因为加入辣椒精而辣味惊人。这种东西是合成的吗?有毒有害吗?  相似文献   

8.
人类靠身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化学刺激。在各种化学感受器中,味感受器引导着我们的摄食活动。味蕾是人类昧感受器的基本结构,它们大部分集中于舌乳头。在味蕾顶端有一小孔,开口于上皮表面,被称作“味孔”。当溶解的食物进入味孔时,通过黏液层作用到味细胞的微绒毛,可以引起细胞膜对某一离子的通道开放,  相似文献   

9.
<正>你想吃冰激凌不?想吃烧烤不?看到好吃的食物,你会不会挪不动步子?是不是有时特别想吃某种食物,甚至会馋得流口水呢?让我告诉你这些为什么吧。其实,这些都是因为"馋虫"在作怪。  相似文献   

10.
说一些动植物会搞“阴谋诡计”,你可能不信,不过,这确是事实,可举的例子还真不少呢。黑猩猩在食物稀少的时候,为了独吞食物,往往欺骗自己的同类。英国动物学家米切尔跟踪观察过一只黑猩猩。在黑猩猩去预知有香蕉的路上遇到别的黑猩猩的时候,它就示意某处有食物可吃,当同类被  相似文献   

11.
正累了一天,好想吃点好吃的犒劳下自己啊!可想到自己三位数的体重,你还敢去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麻辣烫、麻辣香锅和火锅烧烤吗?维他狗今天就给大家出谋划策,解决"晚餐吃什么不发胖"这个世纪难题。晚餐吃什么更健康维他狗先声明一下,这里推荐的食谱,只适合大多数怕发胖,但没有迫切减肥需求的人群。下文食物标注的热量为100克可食用部分所含热量。另外,由于产地、种植方法的不同,热量会有所差别,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云 《科学与文化》2011,(10):44-44
我国食物众多,做法更是多种多样,堪称世界上的美食大国。很多外国人对中国食物一向评价很高,但是却有这样一种我们看来很平常的食物,都被列入全球“最恶心的食物之最”的黑名单,你能猜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对营养认知的加深,人们逐步了解了热量的计算,明白了脂肪是热量来源的一大主力。于是在超市中,我们看到了低脂牛奶、脱脂牛奶等更为"健康"的食物。这些以脂肪分类的牛奶有什么不同?脱脂牛奶真的更健康吗?  相似文献   

14.
食物都具有酸碱度,那么,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碱性食物?它们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又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5.
黄玉诚 《金秋科苑》2013,(2):111-112
长久以来对于营养和食物的强大宣传,让人们一再加深食补印象的同时,也灌输了一些并非十分正确的观念。虽然我们的饮食大致上还是健康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有让你不得不惊讶,原来还有如此误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模式化的看法。提到某些营养素,一定会让人们想到某种食品,而说到某些食物,也往往会让人们想到某种与营养有关的成分。比如说,一说到维生素C,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柠檬和橙子;一说到钾,人们马上会想到香蕉;一说到胡萝卜素,人们肯定会想到胡萝卜;一说到菠菜,马上就会想起草酸;一说到芹菜,马上会想到降血压……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即"活着",是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想要活着,人类就离不开空气、水、食物等必要元素。别的先放到一边,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似乎可以自豪地宣布,人类已经掌握了生产食物的高超技术,我们的族群不会因挨饿而灭绝了。事实真是这样吗?杀人百万的植物病毒不久前,有新闻报道,一种名为"香蕉艾滋"的病毒由东南亚起,开始向莫桑比克及约旦地区蔓延。联合  相似文献   

17.
徐余柘 《金秋科苑》2012,(8):101-101
地沟油食品一直以来都通过各种渠道围绕着我们:路边的烧烤,街边的小餐馆,油炸的小零食……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些食物来路不明却往往经不住"美食"的诱惑,那么吃了地沟油食品该如何正确排毒,将损害降到最低呢?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无比精细严谨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焗蕉     
我们现在所吃的香、甜、软、滑的香蕉,并不是在香蕉树上成熟的。在香蕉树上成熟的香蕉,虽然也具备香、甜的特色,但是软、滑却比不上我们现在所吃的香蕉。树上成熟的香蕉比较硬,蕉肉很粗糙,纤维很多,并且在香蕉的中央,有一条带点棕黑色的心(叫做“蕉囊”),蕉囊里面是香蕉的种子,味道很涩口,所以在树上成熟的香蕉并不好吃。未成熟的香蕉,刚长到同成熟的香蕉一样大小的时候,硬如石头,皮肉粘在一起,并且不香,不甜,苦涩难吃。但是,要把未成熟的香蕉,从树上割下来,用人工的方法使它成熟(催熟),就会比在树上成熟的香蕉还好吃。香蕉的催熟称为“焗蕉”或“燻蕉”。焗蕉的方法是这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或报道,某些人在摄入大量的某种食物或化学物质后,皮肤颜色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而这些故事中,最常出现的食物之一就是胡萝卜。这些说法有什么道理吗?如果确实这样的话,有没有其他的化学物质,对我们的皮肤会产生类似的效果?答案是肯定的,但还要取决于  相似文献   

20.
向阳 《百科知识》2013,(4):31-32
吃和喝给予人们营养和能量,所以吃与喝不仅与生命质量有关,也与寿命有关。早就有无数研究结果证明,吃什么喝什么以及怎么吃怎么喝影响着生物和人的寿命,现在,新的一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印证和丰富了健康食物与长寿的关系。抗氧化剂食物和高纤维食物过去的研究发现,食物中的抗氧化剂丰富可以让人延年益寿,而饮食中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西兰花、西红柿、蓝莓和苹果等颜色鲜艳的食物,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