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人.<宋史>卷三七二<王之望传>未记载王之望生年,仅记:"(乾道)六年冬,(王之望)卒."(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册,页11539)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摒除了以往各种版本《宋史》中的大量讹误,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宋史》版本。但金无足赤,现行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中仍有失校或校勘失当的情况。笔者因长期与《宋史》打交道,发现现行点校本《宋史》中有一些人名失校或校勘失当,以下试一析之,以求就正于专家。刘旰与刘旴《宋史》卷6《真宗纪》载:"[至道三年八月]庚申,西川广武卒刘旴巡检使韩景祐,招安使上官正、钤辖马知节讨平之。"  相似文献   

3.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二十五史》(12册)本《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载:"鲁共王馀,景帝子,[二年]三月甲寅立为淮阳王,二年徙鲁。"(见第1册第402页)单读此记载,以为"立为淮阳王"与"徙鲁"同在一年,其实非也。《史记》卷11《孝景本纪》载:"三年……六月……徙……淮阳王馀为鲁王。"(见同上第1册第49页)又《史记》卷59《五宗世家·鲁共王》载:"鲁共王馀,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淮  相似文献   

4.
山鬼 《出版史料》2005,(2):13-13
南宋学者吕祖谦,婺州(治今浙江金华) 人,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 《宋史》有传。吕氏一生著述颇丰,《宋史·艺文志》载有其《书说》三十五卷,《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 《左氏博议》二十卷等。而《辞海》(1999年版)“吕祖谦”条目所列书名,与之有异,谨录其文如下:“……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  相似文献   

5.
《忠惠集》十卷,宋翟汝文撰。汝文(1076—1141),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符进士。徽宗时除秘书郎,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钦宗时为翰林学士。绍兴二年拜参知政事,忏秦桧罢。卒,谥忠惠。其集久佚,今存《忠惠集》十卷,乃清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辑出。《四库提要》曰:"(汝文)事迹,具《宋史》本传及孙繁所作志铭中。……汝文好古淹博,……尝从苏轼、黄庭坚、曾巩游,故所为文章,尚有熙宁、元祜遗风。"《提要》的这段话,至少有两处严重错误,兹略辨之。所谓"孙繁所作志铭",载今本《忠惠集》附录,《题翟氏公巽埋铭》,而文中屡称"孤子",详全篇文章,当是翟汝文子翟耆年所撰,其孙翟繁改葬时重刻。又据《埋铭》,翟耆年诸子无名"繁"者,唯其长子名"畋"。与"繁"字形体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讨伐王郢诏》云:"昨者拘留鲁实,已验凶狂,今闻再犯温州……前左神武军大将军宋皓……今除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右龙武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诸道招讨使……乾符三年六月。"~[1]638按:发诏时间"乾符三年六月"(876)误,系"乾符四年正月"(877)。王郢为唐末浙东海贼,于乾符二年四月起事,按《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僖宗纪》记载:"(乾符  相似文献   

7.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8.
一、《事文类聚》中章简公为元绛而非章得象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下文简称《事文类聚》)前集卷九有十二处引章简公端午帖子词.章简公指元绛.元绛(1009-1084),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宋史》卷三四三有传.有《玉堂集》二十卷③,已佚.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卷一五《魏志&#183;司马朗传》记司马朗卒年,“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四:“太祖以建安元年拜司空,辟朗为司空掾。朗时年二十二,至建安二十二年卒,止有四十三岁,传误。”以曹操拜司空时间,来界定司马朗入仕时间,由此来推导其卒年,是潘眉所持依据。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卢弼《三国志集解》对潘眉说皆做征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日:(太平兴国)九年,扬子县民妻生男,毛被体半寸馀,面长、顶高、乌肩、眉毛粗密,近发际有毛两道,软长眉,紫唇,红耳,厚鼻,大类西域僧。至三岁,画图以献。~①点校者于此条未出校勘记,然实有两疑误之处:其一,"乌肩"当作"鸢肩"点校本《宋史》之底本系据百衲本影印元刊《宋史》,且参武英殿本及浙江书局本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11.
《浪迹丛谈》十一卷《浪迹二谈》八卷 《浪迹三谈》六卷 梁章钜 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年七十五岁。嘉庆七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江苏、  相似文献   

12.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度字公雅,祥符人。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仁宗时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后拜参知政事,罢为观文殿学士,再迁尚书左丞。为人性淳质,不为威仪,勤于著述,皇祐五年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宋史》有传。仁宗景祜四年宋祁、郑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庄绰生年考庄绰,字季裕,存诗不多,《全宋诗》卷一九二三仅录存其诗三首,但他的《鸡肋编》,在宋人笔记中,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价值"可与后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然因资料不足,庄绰的生卒年一直付之阙如。今人萧鲁阳《庄绰生平资料考辨》认为庄绰的卒年,当在绍兴十三年(1143)至十九年之间,至于其生年,则未予考定。今按,宋人程俱《北山小集》卷十有《送庄大夫绰赴鄂州守》诗日: 白首同经本命年,君临方面我归田。应无卫尉一钱直,空  相似文献   

14.
《淮海集》作者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终年五十二岁。《宋史》作"五十三岁",不确。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宋史》卷四四五)神宗熙宁七年(1074),他在扬州结识苏轼,为文字交,从此成为"苏门四  相似文献   

15.
《康輶纪行》十六卷 附:《识小录》八卷 姚莹撰 姚莹,字展和,号石甫。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生,咸丰二年(1852)卒,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至湖南按察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颇留心于世务,后以抗英获罪系狱。道光二十四年,以同知、知州至四  相似文献   

16.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短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纟臣)皆作(纟臣),讹。段云:‘(纟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纟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纟臣)亦(纟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按,《疏证》所谓段云"(纟臣),古坚字"实误,与《说文》紧字下段注不符。"(纟臣)"即紧字,"(纟臣)"是紧的别体,"(纟臣)"并非古坚字。今按《说文》卧部紧字下段注为:"紧急双声,此字别作(纟臣)。《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矩卒。古千、古两二切。考《左》作坚,《公》作臤,《谷》作贤,则别本作(纟臣),切古千必矣。臣声与臤声一也,而顾书讹作(纟巨)。《释名》云:‘绢,(纟巨)也。其丝(纟巨)厚而疏也。’  相似文献   

17.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8.
1.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准奉诏修定《诸道图经》。开宝"四年正月戊午(二十一日),命知制诰卢多逊、扈蒙等重修天下图经,其书汔不克成。六年四月辛丑(十七日),多逊使江南,求江表诸州图经,以备修书,于是十九州形势尽得之。《宋准传》开宝八年受诏修定《诸道图经》。"(《玉海·开宝修图经》卷十四) 按:《宋史·宋准传》谓"宋准字子平,开封雍丘人。开宝中举进士,翰林学  相似文献   

19.
《南宋书》是明人钱士升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宋史著作。编写体例上,无志、表,奸臣、叛臣未单独列传;遵循“以类合传”特点,相关的人物合为一卷,并且几乎每一卷人物都相当多。内容上,全书基本沿用《宋史》南宋部分相关记载,并有所改动。与《宋史》相比,《宋史》传记篇幅较短、内容也较简单。但也增加了《宋史》所无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增补了新的史料等。本书的缺点主要是:记载比较简略,所补充的史料未注明出处,沿袭《宋史》原有的一些记载错误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宋翔凤的卒年,向无异议。至于其生年,在今人的著述中则一直有二说,即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说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说。前说系据《清史列传》中《宋翔凤传》所载"咸丰九年,重赋鹿鸣。次年卒,年八十二",逆推而得。后说所据系陆心源《三续疑年录》中关于"宋于庭(引者注:宋翔凤字于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