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乐器实践、器乐教学进入高中的课堂,高中的器乐教学完善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丰富了音乐文化的认识,教学上应结合器乐的鉴赏,以对乐器风格和经典的演绎为主,以简单、富代表性的乐器演奏学习为辅,重在音乐人文的积淀,并强调对当代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乐器文化陶冶。  相似文献   

2.
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音乐教学中将器乐纳入教学内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特长。而且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一定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提供的教学器材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弦类乐器。器乐教学对促进中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价值、对艺术的审美有以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深远意义。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而不是教乐器的演奏技巧。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方法,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带领学生操练演奏技能。音乐课中学生使用的乐器应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直观、具体和多样化。新的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为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学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片面进行音阶、指法等演奏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通过乐器演奏让学生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如何通过器乐教学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器乐教改实验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第二种语言。"教师在乐器教学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器乐学习环境是尤为重要的。本论文分别从选曲、视唱、节奏和欣赏四个方面,阐述了器乐教学的方法,旨在为学生学习乐器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器乐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铺垫基础。  相似文献   

6.
夏存霞 《考试周刊》2014,(21):179-179
器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蕴涵的美感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谢宝 《教育教学论坛》2012,(Z4):280-281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音乐,现如今唱一唱、听一听的单调的音乐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需要。学会演奏乐器也是学生迫切的愿望,器乐教学也正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那么,在音乐教学中选择好课堂乐器进行器乐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音乐普及教育和音乐素质培养最多的乐器是电子琴,它的经济性为其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带来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器乐教学越来越成为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是以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和歌唱相比,乐器演奏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心里多少带有些神秘色彩。竖笛、口琴等课堂小乐器以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便于携带、简单易学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既畏之,又心向往之,而一旦掌握这些乐器的吹奏技巧,往往会深深地喜欢上这特殊的"小伙伴"。不仅如此,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器乐教学在  相似文献   

9.
器乐教学一直以来已经成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前上级部门就要求了在音乐课中开展乐器教学,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难正常地在课堂上实施。近年来我校在学校艺术教学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规划中制定了"一年器乐大赛,二年文艺汇演,三年社会公演"的循环模式。在这个计划的促使下我校举行了首届大规模的器乐大赛,大赛分器乐单项和器乐合奏两个专场。均取得了空前成功。特别是器乐合奏,全校近三十个班级每班要求人人参加。为使比赛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课堂上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乐器教学。通过近一个学年来的教学,65%的同学已经能吹奏难度教大的乐曲如《彩云追月》、《采茶舞曲》等30%的同学能吹奏难度一般的乐曲。说明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说明乐器进入课堂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艺术体验。真正的在课堂上实施好器乐教学可以成为音乐体验课堂教学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0.
山区初中相对于城里初中来说,器乐学习的氛围差距较大,这里既没有专门的器乐学习班,也没有家长会花钱让孩子单独学习器乐。在这里器乐的学习被看做是特长生的专利,是“贵族”的学习。学生普遍认为器乐学习是遥不可及的。从大部分家长的重视角度看,更重视文化课的发展。因此山区中学的乐器教学可谓是一穷二白。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乐器的乐趣呢?我想到了口琴。  相似文献   

11.
陈晓红 《教育革新》2009,(10):75-7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不但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而且在音乐创造领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教育。竖笛在技术上要求简单、易学,构造简单、价格低廉、携带及清洁方便。同时它有固定的音高,音色优美,易于掌握及普及。我们在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了课堂小乐器——竖笛的课题试验,  相似文献   

12.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充分发挥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助于学生锻炼意志 ,陶冶情操 ,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探索 ,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器乐教学进课堂,选择易教易学、方便携带的乐器是前提,兴趣是催化剂,课堂纪律是保障,入门教学是基础,曲目训练是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娟 《成才之路》2013,(32):36-37
“课堂器乐”对学生而言,既是“乐器”——学习掌握一种乐器,更是“学具”——通过乐器拓展音乐学习;对教师而言,既是“教具”——教会学生掌握乐器,更是“教育”——与其他教学领域同等重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音乐教育家莫塞尔认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器乐的学习在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器乐既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器乐是音乐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工具。器乐教学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当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后,电脑、多媒体、音响设备,大有取代乐器,充当教具主角的势头。那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音乐教师将如何发挥乐器这一传统教学工具的长处,有效突出乐器的特点,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在一起呢?笔者本文阐述了乐器的优势以及乐器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器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充分发挥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提到的: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乐器学习相对比较枯燥,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以专业教学模式和专业教学思想对待中小学的器乐教学,不但会给  相似文献   

18.
孙岩 《林区教学》2012,(12):115-116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和情感的平台。竖笛这种物美价廉又便于携带的课堂乐器,较其他乐器容易学、容易奏,其音色特点也更适合于集体教学使用,非常适合作为课堂教学乐器来提高学生音乐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与问题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内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条件差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没有钢琴,没有吹拉弹拨之类的其它乐器,有的只是一架破旧的甚至已经坏了的风琴。音乐课仅仅是老师教一首歌学生学一首歌而已,其它内容几乎没有。中学毕业的学生能识谱和懂一点乐理的人廖廖无几,会演奏乐器者更是罕见,(这里不包括那些通过业余时间专门请老师学音乐特长的学生)。稍好的学校则在以唱歌为主的同时,还给学生讲一点音乐知识,搞几次音乐欣赏,但器乐的教学始终是消极和滞后的。学生从来不知道他们的音乐课中还应该学习器乐…  相似文献   

20.
乐器进课堂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能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往,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