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活着就得有目标,否则,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泊不定。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对美国夫妇有两个孩子,还养了一只小狗。有一天,这对夫妇为小狗请了一个训兽师来训练小狗。训兽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很是意外。可训兽师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无奈之下,他们为小狗定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起玩,夜里看家。  相似文献   

2.
《河南教育》2010,(2):53-53
《教师自述》是一个让普通教师倾诉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吐露心声的栏目,初涉教育行业的您有什么新鲜感受?为师多年的您有什么快乐与悲伤?  相似文献   

3.
王华 《贵州教育》2011,(21):11-12,17
师者何以为师?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是以什么来教育人?应具备什么品质?教师所应有的教育素质从哪里来?这是教师成长,教育发展必须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教师以个人的能力、素质和修养来教育人,教师的能力、素质和修养从学习中来,从读书中来。教师  相似文献   

4.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培养有鲜明中国烙印的优秀教师,是当前中国教师教育需要重视和解决的课题。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对此进行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君子文化为引领,挖掘江南文化资源优势,提出"效圣贤之教育人生,展儒师之时代风范"的教师培养理念,把当代儒师作为师范生效仿的目标。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儒师作为师范生成长目标的缘由,阐述了儒师的人格特质,指出了儒师之德、儒师之道、儒师之教、儒师之学是培养儒师的四方面要求,进而从课程开发、培养方式变革、区域教师教育资源拓展等方面介绍儒师培养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要求高职教师同时具有传递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即要具有"双师"素质。通过对我国"双师型"教师政策文件的梳理,总结出"双师"政策经历了政策导向、内涵明确和制度建设等三个阶段。随着这些政策的推动,高职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双师"标准不清、政策执行不利、"双师"建设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晓霞 《教师》2013,(20):113-113
为师十几载,困惑与彷徨难免,欣喜与自豪也曾体验。如今,再次审视,才发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并不容易。一、"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免除恐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7.
师范专科学校升为普通本科院校后,在围绕“多科性”进行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对原有师范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采用什么模式,每个学校要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师专升本后较为适合“2 1 1”的教师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本文从"师"的内涵出发,探讨成长为教师的基本前提要求,教师凭借什么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价值所在。认为要想成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终身学习;通过自己的道德、情感、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格健全、精神丰满、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相似文献   

9.
朱紫彪 《教师》2011,(7):114-115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江苏教育》2005,(1B):43-44
案例1:师:这片叶子有什么特征?生:很像一只眼睛。师:说得很好,还像什么?生:还像一粒橄榄。师:说得真好!(教师换了一片叶子,继续追问)这片叶子与刚才的那片有什么不同?生:像一根长长的辫子,像……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相似文献   

11.
谢玉梅 《中国教师》2013,(12):79-80
<正>"师爱"既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又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还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师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没有"师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师爱",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师爱"蕴含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感情"的引导者。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掰手算来,参加教育工作也有六年多的时间,回过头来看,有教育成功的喜悦,也有教育失误的遗憾。一切的一切,都与师德密切相关。一个青年教师,只有经常反思为师之德,才能修正为师之行,才能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  相似文献   

13.
高职"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发展的方向,为此,本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内涵,区别其与"双证"型教师的不同之处,指出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应当全面实质地去考虑的问题,且需要从形式和实质确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掰手算来,参加教育工作也有六年多的时间,回过头来看,有教育成功的喜悦,也有教育失误的遗憾。一切的一切,都与师德密切相关。一个青年教师,只有经常反思为师之德,才能修正为师之行,才能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一生成功的根本,教师素养是这一"根本"的"根本"。教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节点,教师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与课改思维是造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素养。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育人思维、教育视野、工作方式、课堂角色悄然进入激变期,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教育目标调适势在必行。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使命,我国教师教育必须致力于造就四类教师,即"真人之师""生涯之师""超能之师""实践之师"。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既要提高学术性 ,又要强化师范性 ,正确认识学术性与师范性 ,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 ,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远未达到理想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的学术性 ,强化师范性可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来实现 :延长教师教育学制 ;打破单纯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格局 ;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来源多元化 ;进行课程结构改革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等等。  相似文献   

17.
孔庆河 《中国教师》2008,(22):55-57
<正>各位老师:大家好!在我看来,为人,感到快乐方为成功的人生;为师,感到幸福方为成功的教师。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感呢?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话语权主要由学者、专家或行政干部把握,而非幼儿园教师和园长把握,这是教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原因之一。学者与幼儿园教师有不同的话语系统,教育的"应然"不等于教育的"实然"。要解决幼儿园教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其前提之一就是要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为第二语言(英语)师资培养概念问题上出现的三次不同提法,分别映射出英语师资培养的三阶段。在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的教师培养方案中培养出扮演不同角色的英语教师—"教书匠""教学艺术家"及"真师"。为搭建有助于英语教师发展的平台,促使其成为"真师""一对一"学习制和名师工作室为我院英语教师铺设了自主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0.
四、教育理念:教与学的平衡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很值得琢磨的称呼,教与学,师与生。一段时间以来,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头脑中形成一个错误观念,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一位教师在应对校领导的批评时这样说:该讲的我都讲了,学生不听,我有什么办法?我也时常听到教师这样批评学习成绩差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