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母语迁移首先始于心理学领域,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但是,这一理论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另外有一些学者提出迁移现象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建构来实现。母语迁移的实质就是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习得过程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期待之外的一种认知方式。母语的迁移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目标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效应指的是母语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知识迁移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学科整合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研究迁移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任何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迁移,迁移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高中数学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那么,如何"为迁移而教"就是值得深思的课题.一、从数学双基入手,加强新旧知识的迁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迁移呢?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已有的经验对所学新知识的影响。迁移现象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且学生也是在旧知识基础上接受新知识的。例如,我们讲分式乘法时往往要从复习分数乘法开始,这样很容易建立起分式乘法法则。另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迁移的现象。如学生对  相似文献   

4.
了解母语迁移首先始于心理学领域,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但是,这一理论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另外有一些学者提出迁移现象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联系新旧知识及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过程,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中的迁移。作者通过常见的几种高中化学知识的负迁移的成因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种有效转化负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郭高峰 《化学教与学》2014,(1):19-20,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联系新旧知识及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过程,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中的迁移。作者通过常见的几种高中化学知识的负迁移的成因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种有效转化负迁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蔡晓峰 《考试周刊》2015,(26):111-112
迁移是学习一种普遍现象。根据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各种复杂方式相互联系起来。个体习得经验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应用习得的经验解决某种问题;新习得的经验有时可以改变原有经验结构;不同经验之间重新组合,可以形成新的经验结构。诸如此类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视为学习迁移现象。体育各项运动中都存在不同类型的学习迁移,但它看不到、摸不着,低段小学生不能理解它潜在的意思。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练习手段的教育,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熟悉、掌握都会通过技能现象展现出来,学生在合作练习中逐渐使迁移变得更直观化。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的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它受制于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数学学习材料的因素、数学活动经验的概括水平以及数学学习定势。一、数学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迁移需要通过对新旧学习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出其中共同的经验成分才能实现。因此,数学学习材料在客观上要有相似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相似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一种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点,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产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新旧知识技能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做出相同反应时,迁移效果往往是正的;当新旧知识技能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作出相反的反应时,则迁移效果往往是负的。小学生的思维狭隘,易产生思维定势,也易造成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掌握迁移的规律,充分运用正迁移的作用,尽可能避免负迁…  相似文献   

10.
学习迁移理论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习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是指一 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现象的特点,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等。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对迁移的本质、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及其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都非常重视学习迁移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譬如,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贾德提出“经验泛化说”,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化说”,奥苏贝尔提出“认知结构说”,冯忠良先生提出“经验整合说”。由此可见,迁移对于人类的学习行为有着极其巨大的作用。教…  相似文献   

11.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合理利用物理知识、数学思想、生活经验等知识,找出其与物理新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并运用到新知识的理解中来,将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新旧知识的理解以及思想方法的掌握。以物理教材中存在的迁移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迁移思想,阐述迁移在物理教学中的多种迁移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思想方法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完美课堂的建立,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张琼 《江西教育》2006,(10):28-28
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指先于新知识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知识或材料,它可以比新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也可能比新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低。其作用是通过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或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迁移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迁移是指将以前在学习或问题解决时获得的经验及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它是一个复杂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迁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章通过分析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正迁移现象,使对外汉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利用正迁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联想,即暂时神经联系,分为两种: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简单联想又可分为三类: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复杂联想即意义联想,它包括类种联想,因果联想等.迁移,这里说的是学习迁移,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现象经常表现在新旧知识、技能之间,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正向迁移(俗称"迁移"),消极的影响称负向迁移(俗称"干扰").这里说的迁移是指正向迁移.  相似文献   

15.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产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旧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当新旧知识相似,又要求学生做出反应时,此时的迁移往往是正迁移.正迁移能使学生有效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17.
产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互相影响。因此,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新旧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领会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把握住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创造旧知识对新知识产生正迁移的条件;又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区别,预防旧知识对新知识产生负迁移。然后找出关键步骤,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经验迁移是当前幼教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慨念,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里所谓“幼儿经验迁移”是一种正向迁移,指个体通过回忆、提取自身的已有经验.从而获得新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幼儿经验迁移过程中的引导很重要。那么,教师在指导幼儿经验迁移中存在哪些问题.成功的经验迁移需要具备哪螳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结构,在对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人们关心迁移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即使在同一领域内,技能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学习所有的技能。因此,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想法就是通过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对其他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迁移理论包括:1.图式理论2.共同要素理论3.元认知理论一、样例研究方向1.catrambone的子目标结构设计原则Catrambone等在研究中发现,学习了样例的学生通常不能解…  相似文献   

20.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正反两方面,因此,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干扰或阻碍了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主观上来说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正迁移;从客观上来说新旧知识或相同或相似因素越多,则正迁移越顺利。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加速概念的同化过程,有效地实现正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新旧知识的纵横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