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团泊洼的秋天》这首诗,是诗人郭小川同志用诗的形式给一位同志写的信。这首诗以真挚的感情赞颂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以含蓄的笔法愤怒地控诉了“四人邦”疯狂推行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的罪恶,表达了广大文艺战士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纪捷 《语文知识》2008,(1):89-92
陈辉是现代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诗人,诗人善于从美好的事物、人物、景物中挖掘和提炼诗意,他把自然环境、战斗情景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并进行细腻的刻画和由衷的赞美,但诗人的表达又是新鲜而独特的。他用纯真和热情构造自己的诗的世界,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孩子式的纯真和火辣辣的热情。纯真和热情构成了陈辉诗歌的两个元素。在这份纯真和热情之间,表现出的是诗人对生命意识,生命情感和生命价值的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诗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诗。”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一首意蕴深广的哲理诗。诗人闻一多在这首诗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给生命着色 ,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 ,赋予色彩以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观照生命的独特视角。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 ,并且这种情感一般都依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我们领悟这种情感 ,必然要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符号 ,即意象。我们解读《色彩》这首诗 ,首先要找出这首诗的最主要的意象———“色彩” ,并思考这些意象的特征 ,然后再分层透视它在诗中对表现情感和主旨的作用。对于“色彩” ,一般人总停留在对各种自…  相似文献   

4.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屈原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诗人一贯爱国思想、以及对《涉江》诗中的“奇服”、“游瑶之圃”和对溆浦景物等方面的考证分析,从而发现《涉江》的主题,应是表达诗人对振兴祖国理想的追求和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决心,深切抒发了诗人关心热爱人民的真挚感情,无情地揭露抨击朝延“混浊”腐败,愤怒控诉鞭笞统治者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因此,该诗是一首优秀爱国主义诗篇。  相似文献   

6.
<正> 朝鲜战场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战役结束后,战士纷纷为一位奉命留守在指挥所的文化教员请功,可这位文化教员并没有亲临战场立什么战功啊!原来这支部队在追歼溃逃之敌时,个个战士都会用这位文化教员教的一句英语——“放下你的枪”,对敌人展开心理攻势,敌人闻声丧胆,纷纷缴械投降. 他是怎样教会这句英语的呢?“放下你的枪”,英语十四个字母,译音是“普特当尤根”,战士们学了就忘,怎么也记不住.这位教员灵机一动,告诉战士们干脆用“葡萄糖六斤”来记它.这一招很灵,战士们很快就记住了,这被开发出来的智力,后来在战斗中一举转化成了战斗力. “葡萄糖六斤”与“放下你的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一“教学法”却吻合了一项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四篇课文六首诗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内容提示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2.《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这首诗便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  相似文献   

8.
笔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  相似文献   

9.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10.
<正> 盛唐诗人李颀现存诗共一百二十四首,其中七言古诗三十五首,占他全部作品的近三分之一。这个比重,足以表明七古在李颀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李颀七言古诗,佳者本多”。下面仅就其几个主要方面试加评述。一作为“边塞诗人”的李颀,他的七古有《古从军行》和《古意》两首。前者通过描写寂寞无聊的戍守生活和边疆上凄凉惨淡的景象,表现战士们的艰辛。但统治者仍要他们效命沙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  相似文献   

11.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1月17日,发表在当年12月10日桂林《十月文萃》旬刊上。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华大地的严酷形势下,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用“土地”这一意象象征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中原诗人在困难深重的时刻,面对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挺起胸膛,以笔当枪,对当时中原人民的苦难,对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对腐朽友动的黑暗统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和谴责。这些光辉的诗篇竟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周启祥先生花费10多年的精力和心血,从发黄残旧的破纸堆里,把它们一首首地抄下来并结集出版,终于使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写于公元763年。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被相继收复,诗人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破碎的祖国可望重归统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研墨挥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14.
贺敬之同志的《雷锋之歌》,是一首为人们喜爱传诵的著名诗篇,它曾经激动着鼓舞着整整一代青年。这首抒情长诗,自从一九六三年发表之后,十几年来,在她艺术生命的征途中,历经斗争风雨的考验,显示着她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进发的那“无产者大军的震天号声”,“激荡起亿万人心中——那海洋深处的浪花层层”;诗中凝结的那些富于人生哲理的诗句,鼓舞着人们在“生命的航程”中,去追求“最壮丽的人生”;诗中塑造的雷锋形象,使人们对“历史的航线”看得“更加分明”。这首长诗为什么具有这样激荡人心的思想力量,又为什么具有这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试图从诗人的艺术构思上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校团委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有幸借读了《闻一多名作欣赏》,读完此书,深感受益匪浅。闻一多在短促的一生里,走完了诗人、学者、战士的人生“三三部曲”。学者闻一多,历时最长,费力最多,可以说是他毕生心血所写;战士闻一多,完成了他的生命,也最终献出了他的生命,一如他生命中的最后的内容,最后的讲演,明亮而短暂。而我从此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诗人闻一多。我感受最鲜明的是他那诗人和战士的双重气质。作为诗人,他压抑着自我的情感,努力以诉诸理智的方式来求得与社会中人的思想沟通,从他的诗中完全可以领略他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正>《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现代诗人昌耀的一首短诗。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向读者展示了“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1],但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首诗在歌颂生命力量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诗歌的情感主要通过“太阳”“石砾”“雄鹰”“雪豹”和“蜘蛛”这几个意象来表达,对此我们虽然也可以采用知人论世、与诗人其他诗歌中同类意象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但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顺着作者的思路,一句一句地品读,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 ,澄碧温莹的春水 ,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 ,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 ,“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 ,选编这首词 ,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开拓学生的视野 ,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教学过程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忆江南》 ,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词忆江南唐白居…  相似文献   

18.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  相似文献   

19.
郑律成所作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全国家喻户晓。这首歌原名叫《八路军进行曲》,在八年抗战期间,无数八路军战士,高唱着这首战歌,冒着敌人枪淋弹雨,向前冲去。新中国成立后,这首进行曲成了军歌,又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解放军战士,时刻准备反击敢于冒犯祖国的敌人,郑律成浩气长存,功不可没。郑律成先生原是朝鲜族,1918年,出生在朝鲜金罗南道光州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  相似文献   

20.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海子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温暖明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绝了对生活的介入。这首诗,如果和诗人的具有诗歌史本意义(或是作为诗歌本完成)的行为相比较,两个本之间构成强烈的反讽。在这首诗里,纯朴直白的诗句,清新明快的意象未能遮蔽诗人对于“幸福”的抒写中的内在分离和矛盾。我一直以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严肃思考,面对世俗社会和自己一生所执着的诗性世界,诗人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产生了困惑,这从诗中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