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2.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与词典的编纂。  相似文献   

3.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4.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5.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6.
回族经堂语是回族经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音译词,意译词,赋予宗教含义的汉语词,自创词等几类。回族经堂语主要有摹声法、双音法、改造法、引申法、说明法等几种造词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源学角度出发,探求回族经堂语词汇系统的构成,对构成回族经堂语的词的概念义和色彩义范畴进行了分析,就经堂语词汇在汉语史和汉语系统中的意义和作用也进行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回族语言的简介、经堂语的起源以及西宁回族的经堂语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阐述。从而更加说明了经堂语对中国伊斯兰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已成为了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中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了回族经堂教育、经堂用语及国内第一部经堂语翻译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0.
<经汉杂学摘要注解>是一部用回族经堂语注解的伊斯兰教读物.本文分别考察其三类词汇,并且从词的概念义和色彩义入手,就其中的经堂语作了分析与研究,概括了其经堂语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回族经堂教育由明末伊斯兰学者胡登洲创办,是延续数百年而不衰的一种宗教教育方式。经堂教育在清代步入繁盛,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经堂教育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即经堂语。经堂语作为一种教学用语,是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不同词汇或短语交互组合成句的独特汉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回族经堂语中音译词占有绝对优势。本文总结经堂语中音译词的特点:如词无定形,记音为主;音译词多用全称,字数较多;保留特殊的音节形式;多为宗教术语;用自创词记音,等等。  相似文献   

13.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视角,通过对当前云南回族经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经堂教育的现代转型即思维转型、主题转型、目标转型、内容转型,研判云南回族经堂教育的未来走向,调适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以期为实现回族经堂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增益互补、助益民族文化的有序传承和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具体的运行思路和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5.
经堂教育与教争是清代西北回族历史的两个独特现象.经堂教育是明末清初兴起的一场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和文化传承运动,而教争则是伴随着西北回族教派的分化和门宦的产生而出现的争夺宗教资源的现象.学界论及经堂教育往往注重其进步意义,但却忽视了经堂教育实际上也推动了教争的出现这一消极作用.准确认识经堂教育与清代西北回族教争之关系,无疑对今天西北民族关系的团结与稳定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回族经堂教育发端于明代晚期,勃兴于清代。明清时期的回族经堂教育具有拜师入寺程序严格、教育管理活动刚柔相济、习经生活节奏单一等特点。该时期的经堂教育活动培养出了大批经师学者、提高了回族人民的文化道德水平、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增强了回族群体意识,但也带有与时代文化、科技等相脱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回族经堂教育与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教育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宗教特征,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的优缺点,对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改革中国经堂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族使用汉语文交际时常出现一些特殊词语.其中有一部分是借自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语;有一部分是利用汉语原有构词材料构成的新词语;有一部分是改变了汉语原义而赋予它特定含义的词语;有一部分则是改变了汉语原有结构形式的逆序词语.这些特殊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回族在使用汉语时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回族长期形成的独特而深远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教育、经堂教育和阿拉伯语中职教育是L地回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学习的三种主要途径。研究以L地一所普通高中、一所清真寺和一所阿语学校为个案,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研究了这三种教育的课堂教学,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为理解不同文化对回族教育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经堂教育产生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接受教育的基本形式。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经堂教育由以往单一的宗教教育形式逐渐演变为回民小学、中阿学校、阿訇教义国文讲习所、伊斯兰教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了种类繁多、办学方式多元,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并与伊斯兰教积极互动的特点。近代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的影响、回族的民族觉醒、崇尚求知的民族文化传统、上层人士的努力以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等是造成近代宁夏回族经堂教育演变的社会、历史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