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没有知识,就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传授知识。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知识教育背离了知识的本质和学校教育的宗旨。为了使学校教育能够真正担负起“成人”的教育使命,我们需要对现行知识教育进行彻底的批判与改造。本文认为,随着知识观的变革,知识教育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2.
谈谈职教专业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张帮良关键词教育,职业教育,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没有教师就谈不上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学校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谈不上提高教育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3.
邵光生 《学周刊C版》2011,(12):189-190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将来能不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种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追问中,出现了偏差心态,以为知识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存在,认为人可以占有知识,学习和教育就是占有和传授知识的必要途径。这种知识观把知识的价值等同于占有知识的人的价值,反之亦然。不同专业类型的知识人在社会上获取回报的多少变成了不同专业知识的价值大小,完全忽略了知识作为经验的、内在的、个人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将“教育”与“教学”机械地分离,把教学变成孤立于教育之外的智育甚至是轻视或忽视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知识传授,把教育变成狭隘的唯功利性的德育,甚至是某项具体政策的教导,都是处在一定历史时期偏颇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异化为物或工具,成为专制政治的附庸,而不是发展为能占有其本质、具有创造性的人。笔者在此使用“语文教育”这一概念,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狭隘的功利观念,以完整的全面的大语文教育观念来审视语文学科的问题、研究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考察了教育知识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宗教人”、“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概述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特征 ,分析了它们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并对它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的问题 ,并就“游戏人”、“文化人”和“制造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 ,希望有助于重构 2 1世纪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目的是根据学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来确定的。中职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都要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的要求。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不例外。现在的教师中有的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并且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会提高能力,于是把培养能力放在次要的地位,这种观点可以说是“知识中心论”;  相似文献   

8.
王文岭 《生活教育》2013,(11):18-21
知识教育的功利化和极端化,必然无视“人”,而且视“人”为“物”,工具性教育机制因此而日臻完善。山东昌乐二中以“人永远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为旨归,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实践全面予以贯彻实行,创立了“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该校教育创新之路,对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反思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为主要传授内容的教学,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偏离了以人发展与成长为最终目的的教学宗旨。随着现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文化教育的并重应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过程,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化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人文关怀、铸造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精神家园,以实现提升人的价值,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和谐发展.重视并实践人文教育是转变“教师只是一个知识传递者,一个教书匠”的错误认识,促进化学教师走向专家型,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杜凤民 《山东教育》2005,(21):87-88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各科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要关注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以陶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了解文化传统和人的价值等为宗旨的教育。生物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类教育观念的变革已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这就是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到培养能力的教育观,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注重塑造人格、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师实施教学.把单纯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制定“知识点”的教学模式,以条条框框的所谓“标准答案”为教学的核心指挥棒。在今天“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中.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模糊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刍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和职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敏君 《教书育人》2001,(10):15-16
一 人类的教育观念已发生了大的转变,新老教育观念正在更替中。三百多年前现代实验科学始祖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强调学校应传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强调“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思想风行了二、三百年,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的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单纯强调知识的固有模式中。二十世纪初,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就已经提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劳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强调“能力教育”。这种思潮到二十世纪中叶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尽管有的人还停留在知识教育上,而有的人则已经转…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思维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类型常常包含三种:单纯以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型课堂”;以讲解为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理解型课堂”;再往前走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思维型课堂”。  相似文献   

18.
韦羽 《交通职业教育》2007,(1):66-67,70
学校教育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承担传授学生知识的责任,更重要的,还要扫除学生的“心灵垃圾”,保持学生的心灵卫生。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把“引导探究”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主体,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生物世界,让他们在探索中产生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1创设探究氛围,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