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特殊教育是由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本文主要论述了鸦片战争以来教会特殊教育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嬗变,包括教会特殊学校的建立、学校的课程内容,经费来源等。本文旨在对鸦片战争以来教会特殊特殊教育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教会特殊教育在中国的引入进行较为客观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与师资培养机制、课程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明显,因此特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矛盾,成为制约贵州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师资培养、培训的理念、体系和课程依然是上世纪计划经济的产物,严重落后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者在探讨贵州特殊学校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清末,广东特殊教育肇始于来华传教士所创办的特殊学校,这一时期所创办的学校主要为教会办学和私人办学。民国时期特殊教育继续发展,又出现了政府办学和官方办学。近代这些特殊学校除了开设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课程外,还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使部分残疾儿童学有所用,毕业后能自食其力,并回归主流社会。近代广东特殊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教训可为现代特殊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清末,广东特殊教育肇始于来华传教士所创办的特殊学校,这一时期所创办的学校主要为教会办学和私人办学。民国时期特殊教育继续发展,又出现了政府办学和官方办学。近代这些特殊学校除了开设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课程外,还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使部分残疾儿童学有所用.毕业后能自食其力,并回归主流社会。近代广东特殊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教训可为现代特殊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洁 《文教资料》2010,(5):145-147
特殊教育指用特殊的方法、设备、措施对特殊对象实施的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了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以期为特教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教会陆续在中国兴办特殊教育。本文简要介绍了教会在中国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分析了教会兴办特殊教育的历史原因和当时的教会特殊教育主要特点,讨论了教会特殊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廖娅晖  潘颖 《时代教育》2007,(10Z):18-19
让更多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普通儿童、特殊学校数量不足。随班就读效果不佳、特殊儿童教育师资比较薄弱、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需要尽快得到根本解决,以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全社会共同携手,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才能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中,特殊学校的地位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本文从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借鉴国际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的经验,探讨特殊学校如何在新的条件下继续生存、发展,并切实发挥骨干作用。提出特殊学校应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机构转变为集教学、师资培训、信息服务和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9.
近代世界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中国特殊教育经历了从照搬到创新的过程.特殊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分化,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这就要求实施全纳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当代特殊教育对象演变趋势表现为以学习障碍儿童教育为重点;重视超常儿童教育;加强生计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展全方位的一体化教育服务.通过对特殊教育对象演变的分析,对中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努力扩大特殊教育对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供生计教育;进一步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正确认识一体化项目中的特殊儿童;改革师资培训制度;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把我校对全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跟踪培训工作做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省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进而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年5月联合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开展了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状况的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我省特殊学校的师资现状,并且提出了当代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1.
郭卫东 《教育学报》2007,3(3):91-96
特殊教育是世界入近世以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一大表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中实为前驱先路。先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夫妇创“澳门女塾”,部分以盲女为教学对象;继而,是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William Murray)于1874年在北京建瞽叟通文馆,开启近代中国正规盲教育的门扉;再有,是美国传教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夫妇于1887年在登州设聋哑学校,创中国最早的近代聋哑教育机构。自此,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近代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入世界上残障人数最多的国度。  相似文献   

12.
教会学校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出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或称之为“以学辅教”,但教会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国人陈旧僵腐的教育观念,对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发出了猛烈的挑战,展示了新式教育的美好前景,并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会中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中学在办学宗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中等教育课程结构、办学模式的探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是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会大学史上,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西医群体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被传教士带到中国,推动了中国西方医学的传播和西医教育的发展。西医的人数迅速增加,形成新的职业群体。他们总数不多但发展迅速,分布地区极不平衡,同时内部构成复杂,良莠不齐,给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传教士以传教为目的,在中国开设大量教会医院,创办教会医学堂,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西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教会学校登陆中国,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教会学校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充当了化工具,另一方面在宗教的旗帜下,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