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滇池水利的修建与昆明城发展的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滇池地区水利的修建,从元到清在滇池水利中形成了两大工程:一是滇池泄水工程;二是灌溉水利工程。元明清以来,昆明城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它的发展中,是以开发利用滇池及周围土地作为基础,特别是以降低滇池水位的方式进行的。历经元明清三代数百年掠夺式的开发,滇池污染加剧,面积减少,生态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2.
滇池流域是长江上游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地理节点,自古以来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元初首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的赛典赤·瞻思丁在主政云南的6年中,主持修建了滇池流域系统性水利工程,这不仅是滇池流域系统性水利工程的肇始,也是当时中国西南边疆地区水利之首,奠定了滇池流域随后600余年的水利格局,对边疆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兴修水利——治理环境——发展农业——稳定社会——支撑驻军——稳固疆域,最终实现边疆安定发展的事实上的逻辑。传统史学往往将水利作为屯田和农业发展的一种辅助手段,忽略了水利肇始的社会背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实际上水利在历史上是一种主导因素,通过水利来实现边疆治理也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本研究对边疆治理与水利建设的历史互动进行梳理,同时考察滇池流域水利建设的逻辑关系以及水利建设的政治与社会经济影响,从边疆治理的角度来认识元朝初年滇池流域的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3.
利用钻孔和挖掘的方法从滇池底泥获得12个样品,利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硝化菌、亚硝化菌培养基及硝酸盐培养基分离其中的优势菌,并进行计数、鉴定及分析,结果发现,滇池底泥广泛分布有与氮素循环有关的细菌。  相似文献   

4.
"人进水退"是千百年来人类与滇池互动演进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也是滇池治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从"人进水退"到"四退三还",滇池治理经历了从适应性治理、征服性治理到建设性治理的转变。不同的时期,滇池治理思想不同,路径选择各异,结果大相径庭,但是,滇池从未被驯化,更未被征服。"四退三还"是对"人进水退"的扬弃与升华,代表着滇池治理的新方向,也是走向"诗意栖居"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对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体育旅游者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旅游者参与滇池体育旅游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参加体育旅游的旅游者以男性为主,中年占比最大。2.体育旅游者对体育旅游有一定的了解度,强身健体是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最重要的动机。3.登山、跑步和自行车是旅游者参与最多的体育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参与体育旅游的消费较少。  相似文献   

6.
滇池晨曲     
正住在滇池边,每天早晨,我都去滇池边的小径上晨跑锻炼。在中秋的滇池边慢慢跑着步,感到昆明早晨的空气很冷凉,近日接连下了几夜雨,真的就感到秋风萧瑟、秋露冷凉如霜了。夜幕逐渐拉开,晨曦渐露,卧在滇池西边的"睡美人"——黛青的昆明西山逐渐清晰起来,睡卧得越来越远,好像是攒着地方挪着窝睡,跟谁生气或者开玩笑的样子。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滇池边逐渐温暖起来。西山森林、滇池边的竹林垂柳芦苇,都清清爽爽,  相似文献   

7.
“滇池”本在成都平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来学界认为上古时期的“滇池”一直就在今云南高原,由此导致西南上古历史中很多问题无从解决。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现代技术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认为战国后期以前的“滇池”必是在今成都平原。只是由于战国后期蜀部族人的南迁,“滇池”之名才被带到今云南高原上。此结论的取得,可以使西南上古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的诸多谜题获得科学而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清代滇池流域由于人口的增加,玉米、马铃薯的引种,滇池流域水利设施的兴修,促进了周围山区的垦殖、开发,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历史的角度认为即使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时期,经济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以示警惕。  相似文献   

9.
滇池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但要构建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却十分困难,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而以目前实行的投入产出核算制度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来建立该信息系统,使构建难度大大降低,而且能提供给规划者更加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为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与水对土地的争夺是滇池水域发生变迁的主要历史动因。自元代开始,人类疏浚滇池出水口,围海造田,降低水位,获取大量农业用地;筑堤建坝,填湖建房,不断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同时,滇池也在极力与人争夺土地,使滇池周边时而为农田,时而为水域;使昆明城不时受到水患的侵扰。在人水争地的过程中,滇池水域面积显著缩减。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08,(19):F0003-F0003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地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濒临高原明珠——滇池。学校占地面积70余亩,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绿化率达61%。设计招生规模5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班,小学36个班。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相似文献   

12.
13.
滇池流域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滇池流域的人口离土地承载力的上限还有距离,因此各个资源环境因子承载力从小到大的排列为: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滇池流域人口承载力可分为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和水环境恶化,目前的人口总量已超过生态承载力。第二层次:若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人文治理,使水环境恶化的状况改善,主城的自来水可供人口为438~456万人。第三层次:如果未来牛栏江和金沙江调水工程能够实施,则主城人口可以达到滇池盆地的土地人口容量500—550万人,到此土地承载力的极限后,再无人口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池草海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外海属富营养化水体,水中TN比TP增加快。以至于滇池水质污染程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已上升了一个台阶。应从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内源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滇池草海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外海属富营养化水体,水中TN比TP增加快.以至于滇池水质污染程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已上升了一个台阶.应从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内源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昆明建设环滇池大都市,文化品位不可轻视。本文从环滇池大都市建构设想的提出、规划、都市文化品位建设的必要性及思路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滇池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肾脏的损伤作用,以滇池水华水样提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进行连续灌胃,然后取其。肾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后对小鼠肾脏组织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小鼠肾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但肾小管因细胞脱落而结构不完整,细胞间隙有炎症细胞浸润.表明肾脏可能是微囊藻毒素的靶器官,微囊藻毒素通过破坏肾单位的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滇池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滇池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从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治理,内源综合治理,加大水资源调控力度,实现引水济昆,推广城市节水新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滇池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律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