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2.
上里贤一教授所编的影印《中山诗文集》,全面展示了清代琉球诗人所创作的汉诗面貌。琉球中山诗人对中国古代汉诗的学习与承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中山诗人受唐人的影响较深,在内容方面基本继承了唐诗的题材,表明中山诗人在诗歌内容上的丰富。二是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中山诗人的风格酷似唐人,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三是在形式上,诗律的掌握非常娴熟,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古风,平仄、对仗等都运用得工整自如。中山诗人的汉诗创作,加深了中琉文化交流,加深了中琉友谊。  相似文献   

3.
李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汉诗,在朝鲜汉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一个有志的儒臣,诗人目睹残酷的社会现实,以真实的感情和现实主义笔触,描绘出对高丽社稷的担忧以及忧民之情怀.  相似文献   

4.
论韩孟诗派创作特色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以“不平则鸣”为创作思想 ,创作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篇。之所以产生这种诗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的。而中唐时期诗人创作心理转变 ,韩孟等人仕途的曲折经历及其童年成长的生活体验等方面 ,是韩孟诗派形成独特诗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禅宗滥觞于两晋南北朝,勃兴于唐,盛于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后,与其汉诗结下不解之缘。诗自渗入禅理而愈显灵性,禅自有了诗意而尤现深幽。深入探讨诗与禅的关系,会发现在朝、日、越三国表现禅悟的汉诗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既入无我之境,又表现空的灵感,具有某种特殊审美效果的禅悦。二是诗人往往在自然环境中有所悟,因而常在山水诗中表现这种悟。在此基础上,朝、日、越三国的汉诗作者创造出一个诗禅合鸣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唐是河南人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名家荟萃,流派众多,创作丰富。他们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以诗人及诗人群体的个性化心态为中介,以诗人的传承演变为归结,在诗歌创作中各自追求一种美学风貌。他们都打破了盛唐古典抒情诗优美和谐的诗风,从不同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诗歌境界,为推动中唐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中唐后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诗歌创作不但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诗风的开山,而且在题材、风格、语言、情调等方面影响了温庭筠词的风貌。从诗词嬗变的角度来说,长吉诗和飞卿词可谓其两极。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世后期随着以古文辞学派为代表的拟唐、拟明诗风的衰颓,平明浅近的诗风藉此气运重现抬头之势,此前一直不受江户诗坛重视的白居易诗歌因此成为诗家的模仿对象,而在幕末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沼枕山便是其中之一。他对白诗的吸收并不局限于和韵等常见形式,更是在深刻理解白诗的基础上积极摄取其创作技法,将日本本土传说故事整合于歌行体诗歌中,实现了汉诗的日本化,这其实也表明了江户后期诗坛接受白诗的成熟情况。  相似文献   

9.
崔庆昌是朝鲜朝时期著名的“三唐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近三十首边塞题材的诗歌,不管是从创作主题、诗体还是艺术手法来看,都接近于包括贞元、元和等时期在内的中唐诗风。崔庆昌还效仿初唐的陈子昂作有《感遇十首,寄郑季涵》,在诗体、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明显体现出对后者的继承关系,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具有创新之处。其《白云洞》、《题听松堂》等诗则具有盛唐、中唐诗歌的风韵。崔庆昌并不仅仅局限于宗唐,也向陶渊明等魏晋诗人学习,其《到庐》、《古意二首》等诗深得魏晋诗歌的精髓。崔庆昌的诗歌除了部分诗作具有模拟太甚的缺点,朝鲜朝李眸光、柳梦寅等诗话家对此也从各个不同角度指出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5,(3):21-26
本文以中唐社会及历史环境为时代背景,以鬼才李贺为代表人物,分析在中唐的时代背景之下,诗歌的发展情况。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点,在重创的社会背景下,诗风也由盛唐的浑厚宽大走向中唐的纤巧细腻。由于中唐诗人的早年多生活在贫苦之中,入仕途径又逐渐变窄,因而诗人的创作心态多失意苦闷,李贺更是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创作多造语、造境。诗歌题材偏向以讽喻为主,李贺的诗歌体式更偏爱于乐府诗的创作,这些都与中唐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朝鲜汉诗中的民族传说始祖檀君是朝鲜社会政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意义。诗人们认定檀君的存在,认为他是朝鲜的国家始祖。檀君朝鲜在区域上是自立的,在时间上与唐尧并存,并对檀君降世、建国情节进行了展开描述。而且,18世纪的朝鲜汉诗还关注檀君世系,并注重扶娄朝夏这一细节,强调民族国家的自立完整以及与中华文化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晚唐主流诗派和主要诗人之外,较普遍地存在一种雕琢清致的诗风。这种诗风,在贾岛、张祜、许浑和李商隐等诗人的创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是唐诗演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体现出中晚唐诗歌求新求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唐朝山水诗人和日本江户时期的许多汉诗诗人皆以山水自然为素材,来表现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自王朝时期就受到中国汉诗的影响,创作了不少优美的汉诗,但也由于各自时代背景和中日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61):187-188
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不仅积极呼吁改革诗风,而且在创作中以身作则,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反对只重形式的六朝诗风,对于端正诗风起到了重要的先驱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建 《文教资料》2012,(33):10-11
李贺是唐代诗人中颇具争议的一位,他的诗歌中用了许多道教词汇,并且表现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奇幻之美,他的创作受到了道教语言的诸多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一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发扬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更好地理解李贺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16.
<正>《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突破了以往对蒙古族诗人个体接受唐诗研究的局限,转向对清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创作群体的唐诗接受研究,在研究范围与研究深度上都有巨大的突破,对蒲松龄、梦麟、博明、法式善家族、和瑛家族、明安后裔诗人群、道咸诗人群、柏葰家族、恭钊家族、八旗驻防诗人群、延清、柏春、三多、升允、那逊兰保、旺都特纳木吉勒家族等诸多重要的诗人和诗人群体的唐诗接受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成堃、锡钧、同裕、荣庆、博迪苏等汉诗  相似文献   

17.
在中唐元和时期,同时崛起而风格迥异的,主要有两大诗派:一是元(稹)白(居易)诗派,一是韩孟诗派。韩愈和孟郊是“韩孟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中唐诗坛上都是盛名卓著的诗人。唐人赵玲《因话录》卷三载:“韩文公与孟东野相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两人诗风相近,工力相敌。他们高举“韩孟诗派”大旗。努力革新诗歌,以各自的创作成就,为扫荡颓弱的大历诗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奇怪的是,自唐以后,有人对韩诗却褒多  相似文献   

18.
初唐时期是一个诗歌转变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初唐四杰",改革了前代靡丽诗风,树立清新健朗的积极健康诗风,为唐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唐崛起的元白诗派领袖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晚年放弃早年“诗歌讽喻说”理论,诗风转向闲适,其讽喻诗和闲适诗分别体现了他早期和晚期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文试图从时代的大环境、白居易本身的士大夫情结以及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找到其晚期诗风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宋初晚唐体的平淡幽远,为后来宋诗发展成为以平淡自然为诗美极致的审美趣味奠定了基础。所以考察贾岛诗歌的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宋代诗风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