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个性品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个性品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交往的结果,集体是个性发展的摇篮。个性与集体、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只有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将自身融于集体之中,满足趋群需求,取得心理支援,得到集体的认同,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协调品格,使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过往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对集体主义的机械理解,使得集体主义教育理念发生异化,即强调个人对集体的绝对依顺和服从,导致个人自由个性的丧失,使个体成为丧失主体性的残缺的存在,无益于和谐集体的建构.从马克思关于真实集体主义的立场出发,应该在教育中树立以促进个人自由发展为主线的集体主义理念,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是自由的,集体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从而使得教育在造就丰富个性的人的同时,也迎来集体的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中产生了集体主义被弱化的倾向。在此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应理性地强调在新时期个性自由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互动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也应更加理性地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个体与集体在和谐互动的氛围下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集体主义的重建与弘扬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集体主义道德的发展过程,从马克思、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和邓小平,以至于新时期江泽民同志所提倡的集体主义,都是立足于个人与集体或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共同增长的相互性价值关系展开的.集体主义道德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服从集体”.而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集体主义道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与鉴赏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生活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不难看出,新课标关于阅读与鉴赏目的这一根本性的要求,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模式。今天的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个人选择的权利。人的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即人的身体、知识、情感、意志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即“整体的人”,这是当代教育追求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博弈论知识,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信任对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可能性,论证了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可以而且能够统一。体育因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改善整个社会的信任环境,引导人们信任制度、规则,体育运动通过提升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程度,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健康开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构建的"意义世界"是当代人的指路明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所构建的"意义世界"有以下主要内容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对人的生存具有深刻意义;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事实上的平等与公正";"自由人联合"、"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特别是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等等.这些方面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对当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以个性自由为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基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自由个性是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属性关涉现代化实现途径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力图构建具有和谐社会的三个本质性特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的和谐.这些特征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属性相吻合的,反映了现代化实现途径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