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也就是说,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是艺术中特殊的一类。正因为如此,它的美就不同于艺术美,也不同于自然美。设计与艺术是有区别的。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艺术的美是纯粹的美,不需要考虑经济性与机能性,设计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物质",因此必须受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晏星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1):106-107
装帧设计是书籍艺术最直观、最在、最迷人的形式美的体现,是书籍体身物化为美失创作过程,其设计的意念构思有着它特殊的难度和特别的意义。汲取民族化,拓宽审美空间,并赋予它独特的诠释,才能创造出新的书籍艺术形态,从而建立装帧艺术的整体视觉美。  相似文献   

3.
教学情境设计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情境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同其他一切艺术一样,它执地追求美。它要求教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要真实自然,以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要情景交融,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要富有新意,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这要求作为教育艺术家的教师必须进行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中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园林规划设计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构成艺术已经全面渗入了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成为现代园林形式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和论述平面构成艺术与现代园林的关系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借鉴和吸收构成艺术的精髓,以提高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与设计教育存在着差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除艺术教育外,素质教育应补充设计文化之教育,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性。设计文化教育功能有:创造性教育功能、技术运用性教育功能、与物关联的审美功能、人类造物文明史教育功能、人文与科学综合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设计课是以创新为最终目的的,以艺术为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课程。其最主要的特性是艺术与设计教育的统一。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相结合。它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以及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设计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从情感激励艺术、情感价值导向艺术、情感沟通艺术、个性化艺术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教学,充分体现声乐教师设计的独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它为学生的个陛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设计的艺术存在--存在论现象学视域中的设计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中,设计艺术所关涉的旨趣、质料一形式、实用性和技艺等特质,遮蔽了设计艺术自身。设计艺术自身就是一个世界。只有通过去蔽,走向艺术自身的存在,设计的本性才得以显现。同时,与设计艺术相关联、被遮蔽的世界,也才能得到敞开。  相似文献   

9.
室内空间设计和现代艺术(实用型艺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艺术中包含着的化精神,现代艺术自身的形式表现和内容,对提升室内空间设计的化厚度,拓展室内空间设计的视野有极大的影响,反过来,室内空间设计也影响着现代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设计艺术的一个分支,材料设计以其亲近感、质地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当代新兴的艺术创作领域。文章探讨了材料设计的特点和方法,从视觉美角度对材料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各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和优势,材料设计艺术能表现传统艺术所不能表达的质朴感和视觉冲击力。最后,文章指出了当前我国材料设计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艺 《双语学习》2007,(12M):223-223,226
1 编排设计概说 编排是以优秀的布局来实现卓越的设计。 编排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它是将文字、插图、照片、图形、标志等视觉元素给予有机的整理与配置,作总体的安排与布局,使其成为具有最大诉求效果的构成艺术。有人将编排设计比喻为音乐作曲家,将各种不同色调、肌理与形态的视觉要素组织成为变化丰富的优美乐曲;也有人将其视为舞台中的场景调度,将各种承担信息传达任务的文字图形艺术地组合起来,使整体设计变成一个有张有弛、刚柔并济充满戏剧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与艺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实用艺术与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纯艺术与一定的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一样久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引导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在不断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和提升的。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两的结合表现得更加紧密,并走向新的整合。设计艺术将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为己任,并以之为手段和工具来创造为人所用的一切产品,它能够克服两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并将两有机地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设计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它对现代主义的突破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同时也是有影响的建筑师。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本文试从经济及文化方面来尝试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认识到艺术形式与一定社会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联系,而不存在某种艺术绝对的优劣,从而分析出它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手绘艺术是平面设计中的特色,它具有质朴感与单纯性。以设计为主线,分别列举了手绘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视觉信息设计及平面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实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手绘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肯定了手绘艺术的优秀之处,有助于平面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手绘艺术是平面设计中的特色,它具有质朴感与单纯性。以设计为主线,分别列举了手绘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视觉信息设计及平面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实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手绘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肯定了手绘艺术的优秀之处,有助于平面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设计形式——网页设计。网页设计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还是一种文化艺术形态。是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产物。网页设计不但需要懂得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技术原理,同时也需要运用平面设计、版式编排、视听艺术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但是。纵观目前国内网站,相当数量的网站在网页设计方面普遍缺乏艺术想象力和创作灵感,网页设计平淡无奇,不能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降低了网站的宣传效果。因此,就当前的网站建设而言,要求具备能够集艺术与技术为一身的“电子画家”来完成网页的设计和创作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改变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传统定位,造就社会适用型人才、包装设计艺术教育定位要以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迎合消费者的要求为前提,以及包装设计艺术教育定位要注重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包装设计艺术教育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一个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就是,设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象的"物质性",而逐渐趋向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或设计。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实体的产品,它也可以是某种信息或服务,这使得设计艺术在以往许多设计思维、设计方法方面的限制被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逐渐在设计领域的渗透,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获取信息的种类都是空前的,这使得设计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同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的"问题"。数字化的设计创作也是根植于人的思想,始终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创造,离不开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