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说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有点杂,这里说的是现代散文,即与小说、诗歌、戏剧并举的文学散文,通常分作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两种。但又需说明一点,我以为文学散文不一定全是虚构的;而已经独立出去的、虚构或不虚构的、有文学性的散文,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文学性的通讯、回忆录、杂文等,统统不必再归属在散文里了。散文就是散文,何必再分什么广义散文、狭义散文,扰得人不安宁呢? 二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凡是谈到这个问题的文章,几乎都承认“形散神不散”。路德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教学应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抒情、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散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文体特征而言,散文并没有诗歌、小说和戏剧那样明显。通常我们将散文特征概括为"形散而神不散",但这一概括比较笼统。面对优秀散文,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解读?能读出什么?许多中学生阅读散文往往只是简单着眼于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上,这严重影响了散文阅读成效。散文阅读要追求"心物相通""意以境会"。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阶段,除了记叙文,大家写得最多的往往是散文。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叙文往往带有完整的事件,散文则可以没有完整事件,就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我们常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神不散”还好理解,可为什么“形”要散呢?能不能“形”也不散呢?还真不行——因为散文的写作逻辑是,想写什么,却不能只写什么!什么意思呢?你要写好一条江,就不能只写这条江;写好一棵树,就不能只写这棵树,  相似文献   

5.
散文与结构     
60年代初期有论者指现,散文忌散,又有论者指出,散文贵散,要“形散神不散”,其实,散文之散,与骈文相对,而与作品结构之散无关,西方之prose和essay二词,通常译为散文,随笔等,这种文体与诗歌,小说相比,确实较为自由灵活,甚至容许“松散”,五四以来,不少人认为散文可以写得随便些,此说可能受到西方散文文体论的影响,然而,文学为艺术,文学作品重结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国行秦至今的散文,其佳者莫不结构完善,前呼后应.“形散神不散”说至今仍然误导人。希望在辨释散文之本义与结构之重要后,“形散神不散”的误说,从此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但却不易把握。它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阅读散文从哪里切入呢? 一、初读:由形入神领悟文旨人们常用“形散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所谓“形”,就是散文的外在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散文内容广泛,跳跃性大,可能涉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其形象特质介乎诗歌与小说之间,既有诗歌形象的飘忽幻衍,又呈小说形象的理趣。能否读透散文的形象,合理具体地把握散文的情感,就成为散文欣赏的重点与难点。过去,我们经常提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认为散文的“神”在文章中有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8.
散文,实际上有三个概念:(1)我国古代,把文章分为两类。不讲韵律,不重排偶对仗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垮在内,统称为散文。这个散文的概念,是与韵文相对而言的;(2)按文学四分法,把散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这个散文概念是广义的散文,指小说、戏剧、诗歌以外所有的文学作品,包括狭义散文、通讯,报告文学,随笔、特写、回忆录等;(3)散文的第三个概念,是指狭义散文,属广义散文的一部分,即专指那种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学作品。现代语体文教学中所说的“散文教学”,其“散文”概念显然不是指第一个概  相似文献   

9.
散文“特点”质疑包头市第三十七中学刘淑兰中学语文教材关于散文的知识集中反映在初中第四册《谈谈散文》里。教材所谈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即狭义散文。教材在总结散文的特点时,沿用了传统的提法:“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中,采用散文文体的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  相似文献   

11.
也说散文     
最近读了一些论说散文的文章,颇受教益。有些问题,由于受到启迪,也想再说几句,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形散神不散”给某一种文体确定“特点”,本来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散文尤其如此。据我所看到的多数材料,在谈散文的特点时,都提到这样几个方面:题材广阔、寓意深远,篇幅短小、形式自由,构思新颖、联想丰富等,而把努力做到“形散神不散”作为散文的写作要求之一。“特点”和“要求”,涵义有所不同,前者是从许多散文中提炼出来的和其他文体不同之处,后者是应力求做到的地方。有人认为,把“形散神不散”作为散文写作的“要求”并不合适,而我认为,在初学写散文时,适当注意这个问题很有好处。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篇幅短小、文学性比较强、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人们常用“形散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形”是散文的外在形式 ,“形散”就是内容广泛 ,写法灵活 ,跳跃性大 ;“神”是文旨 ,“神不散”就是文旨集中。阅读散文就应根据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由形入神 ,领悟文旨阅读散文首先要从“形”入手 ,一口气把它读完 ,即使有少数不甚明了的地方 ,暂时由它去 ,不细想 ,也不查字典 ,读过之后问自己 :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是为谁写的 ?为了什么目的写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逐步由“形”揭示其“神”。…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肖云儒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确立了散文的最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论断准确地概括了散文的实质特点。“形散”即取材广泛,写法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神不散”或叫“神聚”,即主题集中贯通一体。“形散而神不散”的论断,是对散文特征的最准确概括,也是我们学习散文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正> 散文形散神不散。神是什么?“神就是主题,就是贯穿全文的思想红线。”“字字玑珠,形似散神不散”。这是传统的说法,都认为不管散文的内容超越了多大的时空,都围绕在主题的四周。于是乎“主题”将千姿百态的事物串联起来了。成了散文之“神”。然而,随着文论思维的进一步开拓与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神与主题的联系有着不可弥补的裂痕。同一篇散文,不同的读者、记者会有不同的主题认  相似文献   

15.
<正>散文素以"形散而神不散"而为人称道。散文不像小说一样有连贯的情节,不像诗歌一样有动人的节律,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阅读和学习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与“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两篇散文,一篇…  相似文献   

17.
顾永芬 《考试周刊》2009,(39):77-77
散文素以"形散而神不散"而为人所称道。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连贯的情节,不像诗歌那样有动人的节律,但它有本身的特点。阅读和学习散文一定要抓住其特点,课堂教学亦然。  相似文献   

18.
既然是“断想”,就不求完整、系统.散文尚“散”,以“散”话散(文),算是效频之作罢.散与不散人们说起散文的基本特征,都说“形散而神不散”.我以为还是“散而不散”的提法好.因为在构成散文的各种因素中,除了主题,其它因素都是“又散又不散”的;“不散”的,不止是“神”.神,专指主题,这大概没有异议.任何一篇文章,包括散文作品在内,主题只许有一个,古人说,“意,犹帅也”,如同一支军队,千兵万卒,统帅或指挥中心只许多一个,不然,“令出多头”,是不能打胜仗的.所以,各种文体的立意,都要强调集中,  相似文献   

19.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或叙事写人为主以托物寄意,或抒发激情为主以寄情言志,或议论为主以明辨事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叫做“形散神聚”、“形散神联”。“形”是散文的外部表象特征,“神”是散文的内在主旨灵魂,“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在散文教  相似文献   

20.
散说"散文"     
散文之"散",历来被看作是"形",即结构与行文的特色,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不散",是个共识。但"神"又是什么?内容?思想?气韵? 我总觉得散文这东西,难以条分缕析。非得将一篇文章吞进肚里,整体地咂摸它的味道才行。犹如吃饺子,您不能单挑皮儿吃,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