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滕杰 《成人教育》2014,(1):19-2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借鉴"以他方为中心"办学理念,对我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求在办学理念、发展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根本途径。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基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科学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借鉴与创新——湖南高校与世界一流私立大学办学模式比较研究》是一部高校办学模式研究的创新力作。该书作者聂荣华教授等运用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国际视野,紧密结合国情省情,整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科学、模式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宏观理论框架体系和宏观理论体系指导下的适应湖南区域特点的高校办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动下,高校办学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已成为地方高校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办学方针。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内涵发展已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质量兴校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日本都是女子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美国有"男女平等",日本有"男主外、女主内"等儒家传统文化,结合考察两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国学习先进国家女子高校办学理念和经营模式,在新时期确立女子教育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6.
沿边地区高校举办境外办学是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和沿边国家(地区)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的桥梁。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发展战略、沿边地区地缘优势发挥需求及其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素共同推动沿边地区高校“走出去”。沿边地区高校境外办学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办学模式、治理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存在高等教育输出能力有限、针对性政策支持不足、可持续发展困难、区域和功能优势发挥不足等困境。因此,我国要给予沿边地区境外办学更多支持,加强沿边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发挥沿边地区高校境外办学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完善境外办学法律政策建设,发挥沿边地区境外办学优势;将境外办学纳入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为沿边地区境外办学提供经费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提升沿边地区高校境外办学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与政府、企业、社区积极互动,形成了"高校主导型"社会服务模式。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以质量和效益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逐渐提高我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源于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变革,当前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正处在教育体制重大改革前期。因此,为了迎接挑战,公安高校须创新办学理念,坚持改革事业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机构效能。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特色办学就是要突破其办学的理念创新、课程的模式创新和教学的管理创新.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办学改革中树立了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校企合作共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构建的集群式课程模式;并借鉴教育工程化管理理念实施标准化教学质量管理.在办学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管理"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经济、高等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的特点决定了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的生力军,其内涵式发展是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工作。本文结合“高教30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武夷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本研究在梳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70年来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就总结为五个方面:民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族际受教育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以及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与此同时,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流民族特色学科发展滞后、高层次人才难以满足民族地区发展需要、民族高校科研的前瞻性不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亟须提升等。民族高校需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加快一流民族特色学科建设;以"两个服务"为原则,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就业引导;以科研创新为导向,开展民族社会各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以复合型区域合作人才培养为依托,增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工程中出台了赋予个别高校自主遴选建设学科权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基于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从事实、价值、规范和可行性四个维度做了全面剖析。从政策事实维度看,这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对政策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不断提高政策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新阶段所做出的实质性探索和举措。从政策价值维度看,能提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制度自信,是对政策实施对象办学主体性的价值承认,能对其他办学主体产生示范价值。从政策规范维度看,自定建设学科是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的重大政策创新,需要在充分尊重办学主体决定权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指导。从政策可行性维度看,该政策的试点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在全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举措,具体包括:进一步提升政府的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以提升自治能力,进一步探索和凝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实践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设立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错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为重视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其显著特征是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当中,体育课程是高职课程资源组成的重要部分。本文是在工学结合的视野下,对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的共同使命,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是多样化的,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其核心要素。高校学科竞赛能够融入与契合学科建设和质量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志之一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有效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大学治理体制、创新发展制度环境,才能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上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由疫情引发的在线教学对国内大部分高校而言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遭遇战”,如何保证在线教学质量是高校未来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案例高校的在线教学转型实践表明,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有赖于高校的全面和系统变革。平台化发展将是高等教育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高校需要从关系、能力、组织、绩效、文化等维度构建平台化发展能力模型,实行平台化管理模式,重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9.
郝德永 《教育研究》2005,26(5):54-5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转变“比较劣势思维”,规避“趋同化路径”,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是今日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教学型高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