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贯穿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常常是随学生"自由"驰骋,结果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3.
补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因材设计,活用文本,巧妙“补白”,是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段是小学中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教学是段训练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读写结合的规律,按照“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去读段品段,仿段写段,随机训练,为学生顺利向“篇”过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掘阅读教学中可“写”的因素,抓住能让学生欲“写”的契机,巧妙地安排“写”的训练,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使“阅读”和“写作”携起手来,齐头并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其中“写”更重要。从高考方面来说,作文要“写”占的分数多;从将来方面来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写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论文等等,“写”也是基本的工作能力。鉴于这种情况,课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讲读,要在讲读的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作文教学,使两者高度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教学效果。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结合起来教学呢?课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写出好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本解读来促进写作。…  相似文献   

8.
贾玉英 《成才之路》2009,(31):40-40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是语文老师把语文课本还当作“知识仓库”机械地去传授。只要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交代清楚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与新课程理念是不相适应的。新教学观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写法,从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也就是说,不只要学会“读”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写”文章。不只是定时写,而贵在于及时写。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得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由“害怕写”到“愿意写”,再转变为“乐意写”,进而达到“写得好”的层次。本人深深地体会到:范文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去分析范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重点分析教科书中的优秀范文。教科书中所选的课文,特别是精讲课文,可以说是优秀范文的精华之作,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分析揣摩关键词语、优美语句,从总体上把握…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二类课文教学提高以“读”助“写”能力江西刘先英结合二类课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以“读”助“写”能力,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学习二类课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这组...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学,大多数重课文“内容”而轻“形式”,语文课堂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品读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文内涵等等,极少关注作者怎么写。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就必须重“形式”,关注标点符号、词语、句子、段落、表达方式中的秘妙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材几乎每课练习中,都要求对精美词、句、段进行赏析和理解,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加强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这就有别于旧教材预习提示中的生字词。因此,简单的注音和抄写是不能达到字词教学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补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认为.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多写,而且要“有分析地多读,多写”。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密切关联.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做有价值的阅读与思考,课文成为摆设,以致学生产生学课文没什么用的错误认识。那么,如何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在日常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挥读对写的指导作用了。  相似文献   

15.
结合课文多形式练笔陈玲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如果能充分发挥教材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就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起到“以读带写”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扩写如《少...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之前对新课进行自学。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教学大纲也指出:“从基础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预习课文的能力。”学生如能有效地进行预习,课文教学便易于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从而节省讲解时间,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7.
《杏儿熟了》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组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怎么说就怎么写”。通过教学本组课文,使学生认识作文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基础在于想,想好了才能说。教学这篇课文,要把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教材中低年级课文生动有趣、文质兼美,是学生写话训练借鉴的“例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为学生打好句子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语文教材体系理解不够,以致在进行随文写话训练时盲目无序,甚至远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教材几乎每课练习中都要求对精美句、段进行赏析以及对锦言妙语进行摘抄、积累,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加强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这就有别于旧教材预习提示中的生字词。他们认为,字词教学让学生注音、解释,再读上几遍就完全可以了。而我认为这是低层次的机械式字词教学,对于有一定语文能力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久之,会对字词产生枯燥厌烦感,未能达到字词教学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读得明白,还要使他们学会读书、理解内容。教学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生听教师范读全文或录音。 学生听读全文后,可以整体感知课文,尽快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整体表象,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范读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