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市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八五”期间承担了依靠科技建设高效持久型城郊农业的试点工作。“九五”开局之年,沈阳市委、市政府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提出要把沈阳建设成为农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实新的试点内容,保持国家科委试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重点申报在沈阳市进行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农业强市的试  相似文献   

2.
北京减灾协会是在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减灾科技活动活跃开展的背景下,由部分专家倡议和几个学会联合发起,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10多年来,协会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和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作为综合性科技社团,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综合协调优势。  相似文献   

3.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6,21(9):12-14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4大挑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北京作为21世纪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安伞与城市发展己成为面临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及应急避险问题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要办成历史上高水平的一届奥运会,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北京减灾协会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减灾十年”的第八个年头,纵观全球减灾科技与建设的发展态势,人类愈发感到世界减灾是今天和下世纪的关键课题,来不得任何疏忽。下面对有关问题作一归纳,以期引发人们的思考。 “国际减灾日”主题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减轻自  相似文献   

5.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山区较为普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别是滑坡、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生,出现多种灾害相互迭加或同时遭遇的险恶局面,往往酿成惨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1990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全国开展各类减灾工作。在该减灾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于1990年向联合国减灾委员会提出了“中国西南山区洪水滑坡泥石流综合减灾示范工程研究”的立项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选择了多种山地灾害较集中、当地原有减灾工作基础较好且有较高积极性、减灾后将…  相似文献   

6.
“减灾示范社区”就是对特定范围内的社区减灾工作有示范和表率作用的社区,这种示范和表率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1月7日,第四届中国专利周辽宁省暨沈阳市分会场启动仪式举行。沈阳、鞍山、本溪等沈阳经济区八城市知识产权局代表签署了“沈阳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协议书。本次活动是由沈阳市知识产权局发起并倡议的。  相似文献   

8.
韩淑云 《学会》2004,(7):38-39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立项,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减灾协会承办的“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第三届京台城市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8至22日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减灾协会会长、刘志华副市长到会并致开幕词。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市科协、北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05,20(10):26-26
经国务院批准,亚洲减灾大会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承办,北京减灾协会受委托为大会编制减灾知识展板70块。展板内容主要包括地震、水利、消防、卫生、气象等方面的:灾害现状、减灾体系建设、预案与法规建设、减灾行动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救荒制度建设、农业减灾技术措施、工程减灾技术措施、生物减灾技术措施、灾害预防、灾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所蕴涵的减灾技术资料比较全面,是我们研究古代减灾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对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也有借鉴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救荒书中减灾科学技术资料的分析整理,将其系统划分为救荒减灾制度建设资料、农业减灾技术资料、水利工程减灾技术资料、生物减灾技术资料、灾害预防技术资料、野菜谱录资料六大方面,并对其分布情况及其利用价值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0,(18):45-45
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湖南省临武县老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三进”系列活动。所谓科普宣传“三进”就是防灾科普知识进农村;应急科普知识进校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减灾协会成立10多年来,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适时召开灾害及其对策会商和研讨会,为北京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减灾科学论证意见、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孙向阳 《科协论坛》2006,21(11):6-6
9月7日,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在沈阳农业大学世纪会堂隆重开幕,主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同志有: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汝信,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中国科协常委、辽宁省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常务副主席商向东,沈阳市领导苏宏章、连加诚、沈波,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海外及港澳台知名专家学,15位两院院士和学部委员,以及全市科技战线的2000多名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农业生产频频遭遇严重的冻害。清流县及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防寒防冻工作,侧重冬种蔬菜、烤烟幼苗、大棚花卉、大棚食用菌、果茶园、家禽家畜等冬季农事,做好“六个加强”防寒减灾。(1)加强防寒减灾工作的技术指导。高度重视雪雨、冰冻对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的危害,及时组织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宣传防寒防冻知识,搞好分类指导,帮助农民做好清霜(雪)防寒防冻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家“十五”计划纳入安全减灾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磊 《科学学研究》2000,18(2):57-61
本文从对 2 0世纪灾害统计资料出发 ,反思了灾难危害的增加及国际减灾经验 ,指出了我国减灾与管理上存在的差距 ,最后总结出了我国未来及“十五”规划中应关注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于1995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是中国科学院从事与减灾问题有关的各单位进行综合研究和协调的联合组织,由中国科学院45个长期从事减灾工作的研究所组成,拥有8位院士,百余名高级减灾专家及上千位科技人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应沈阳市总工会的邀请,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聂力一行4人去年10月29日至30日赴沈阳参加活动,受到了省市领导的热情接待和热烈欢迎。他们首先出席了沈阳市总工会举行的“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获奖庆功会”。庆功会上授予在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获奖项目的第一发明人以“沈阳市职工创新楷模”奖牌,同时为金、银、铜奖获得者分别颁发奖金3000元、2000元、1000元。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徐德明,副省长、沈阳市长陈政高,市委副书记朱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中鲁,…  相似文献   

18.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4,19(4):33-33
北京减灾协会理事会扩大会议、“社区防灾减灾安全素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成员会议于今年3月5日在市气象局学术厅隆重召开。会长、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新更换和增选的协会副会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卢权、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田小平、市水利局副局长孙国升等出席了会议。协会挂靠单位、市气象局副局长王晓云参加了会议。来自首都各团体理事单位、“社区防灾减灾安全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60名理事和代表到会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金磊 《科技通报》1991,7(3):137-140
现代城市系统减灾及保障救助能力的获得绝不能单靠硬技术,还必须有效地启动城市人文、经济、生态、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体系及方法,所以要跟上“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之步伐,必须鼎新城市减灾的传统内容,归纳并探索城市灾害新的风险源及非工程性措施。本文提出了城市综合减灾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尤其强化了防灾文化建设、灾害系统评价模型、规划设计实施细则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