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父母交流有代沟“这样一句话,在当今中学高年级学生中时常可以听到.“代沟“,是当今年轻人和父辈们都很熟悉的一个词.五月、六月,分别有母亲节和父亲节,子女与父母之间能够有良好的沟通,比送多少康乃馨和别致的礼物都实在.……  相似文献   

2.
"我和父母交流有代沟"这样一句话,在当今中学高年级学生中时常可以听到."代沟",是当今年轻人和父辈们都很熟悉的一个词.五月、六月,分别有母亲节和父亲节,子女与父母之间能够有良好的沟通,比送多少康乃馨和别致的礼物都实在.  相似文献   

3.
冯维 《家庭教育》2009,(7):60-61
代沟的表现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往时,往往感到有代沟。什么是代沟呢?代沟,就是指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代沟会影响两代人之间正常的情感沟通。其实,在任何时代,代沟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只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文明和新技术革命空前发达,加速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新旧文化的冲突,使得当今两代人之间出现的代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激烈。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把上一辈人和下一辈人所存在的任何矛盾,都归究于“代沟”。甚至有人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是无法避免的。“代沟”真的是无法避免吗?或许不少人认为,“代沟”的形成,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代沟”的调查,承认代沟的存在,从思想方面、生活方面、家庭责任方面、政治方面、行为方面、社会交往方面、用钱方面和着装方面等分析“代沟”的症状与表现,分析“代沟”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法,并教给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像父母与孩子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代沟”。并且师生间的代沟比父子间的代沟更容易产生,却更难弥补。因为父子永远是父子,相互间的了解远比师生要深,父母慢慢变老了,子女也渐渐长大了,子女长大后,会逐渐理解自己的父母,慢慢填平相互间的代沟。但师生不会永远  相似文献   

7.
欣欣有约     
欣欣姐: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在六一节日里过得愉快吗?得到了什么礼物呢?我想大多数朋友肯定会很开心的。但也有朋友有不少的烦恼啊,而且这些烦恼你很可欣欣姐:以上三位同学的烦恼道出了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代沟。我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训斥、多疑?该如何逾越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这的是一个棘手的话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父母与儿女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先,为人子女的我们要充分理解父母的苦心。我想大家都玩过“老鹰捉小的游戏”。其实,我们的父母就像那张开“翅膀”紧紧地护着“小鸡”的“母”。父母因为爱你才会担心你能力不够,才…  相似文献   

8.
将亲情教育渗透到阅读和写作教学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当今中学生的作文中,“代沟”几乎是一个普遍的话题。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幼稚却又自以为成熟,渴望挣脱父母“爱”的羁绊,渴望享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而自由的飞翔。在每一个中学生的家庭中,几乎都弥漫着“捍卫自由与反击亲情”的硝烟。战火或大或小,情节或轻或重。轻则争吵,争辩,重则摔门,冷战;更有情绪冲动者,演出离家出走的悲剧。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他们,只是一味叛逆、一味抗争,他们最高的呼声就是要求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却很少有人关注过父母的感受,很少有人去留意母亲憔悴的面容和流泪的心。面对学生思想情感上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们;我们和父母之间有代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老爸老妈哪能帮得上呀!要是和他们说了,会“死”得很惨……如此种种,是我在和初中学生探讨“如何改善与父母关系”时,同学们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胡红 《黑河教育》2013,(1):20-20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也曾脆弱过,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孩子们眼中所谓的“大人”。我们小时候种种有意义的往事,依然在各自的心头萦绕。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听到“代沟”这个词,我们也深深记得小时候每次和父母闹得不愉快,也曾发出感慨,为什么大人就不能理解小孩子,为什么大人和小孩子之间永远存在距离呢?参加工作以后,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跟我诉说他们和父母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代沟。在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类似的话题是否引起人们的重视呢?  相似文献   

11.
[课题]:“代沟”析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举例说明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典子的话] 现在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了,大街上的色彩也越来越缤纷了,另类、时尚的装扮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都能理解和接受。令人欣慰的是,大家在讨论时,都能够引申开去:邓燕明同学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这幅画的,明确指出了盲目跟从潮流的危害性,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人格和思想上,认识深刻,语言铿锵有力。其他三位同学都从画中看出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但角度各有不同。前一位“无名同学”认为人们应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擦亮眼睛”,才能正确面对新事物。(但我怎么擦亮自己的眼睛还是看不到你的名字呀?)后一位“无名氏”则认为是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代沟的出现,那么消除“代沟”的方式就是相互多了解彼此的经历,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角度很新颖哦!(都说“做好事不留名”,你们两个贯彻得也太彻底了吧?见到杂志赶紧给我来信或打电话,消除我们之间认识的代沟!)陈文博面对代沟,积极呼吁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增进理解,相互信任。陈文博还胸怀天下,记挂着社会和谐的大事情。建议本期的“高手高手之高手”奖授予河南的“无名英雄”。但是如果你看到杂志不和我联系,不“重现江湖”,哼哼,由漓江出版社提供的奖品、著名作家张丽钧的《依偎那...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的“老鸟”,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清一色的同龄人。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共事,便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年龄的差异导致观念、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的不同,“职场代沟”有时会给沟通与协作带来障碍,甚至成为让职业发展从此搁浅的鸿沟。“代沟”里翻船的例子多得是。面对“职场代沟”,许多职场人士会恨不得能有如“三级跳”运动员一样,跨鸿沟如坦途。事实上,职场上也存在能跨越“代沟”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14.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庾晋  白杉 《现代家教》2003,(11):2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了横亘在父母与当代独生子女之间的一条鸿沟。“代沟”已经不单单表现在对社会和一些现实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在语言沟通、情感交流等众多方面,自己和孩子成了数轴上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而且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网络代沟,已成了许多家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感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我们的青春,用汗水换来我们的美好今天。然而,父母毕竟跟我们有年龄上的差距,他们成长的时代会在他们身上烙下鲜明的印记。因此,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就会与我们产生冲突。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代沟。代沟也并非是不可化解的,就看你站在鸿沟的一边是怎么做的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是如何看待代沟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我越来越不愿意回家了,因为我看不惯父母的言行举止,看不起他们的肤浅与无知。看到别的同学的父母衣冠楚楚,有修养,有知识,我真为我的父母感到害羞,也为我自己感到可悲,因为他们从不看书读报,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科学知识,平时谈话尽是家长里短,语言粗俗。我和他们根本谈不到一块去……”这是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写给心理老师的一封咨询信。从信中可以看出,这已经不仅仅是代沟问题了,而是一种情感障碍。这个案例固然有孩子心理不成熟的原因,但同样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思考。随着当今知识来源渠道的拓宽各种新的习俗、观念、文…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学生”,他们和父母长期分离,与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等隔辈人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相差大,两代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代沟,使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去年暑假以后,我让所教班级的学生以当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尝试》写作文,有写尝试同父母改善关系、填平所谓“代沟”的,有写尝试调解父母之间的矛盾、消除双亲隔阂的,有写父母尝试“下海”、惨淡经营的,有写尝试与农村同龄人交朋友、自觉互学互补的,有写尝试当老师、辅导邻居的孩子学习的,有写尝试独立生活、培养生存能力的,有写尝试培育花木、体味树“木”甘苦的,有写假期打工、体会挣钱不易的,有写尝试卖书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