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系统功能语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多模态话语运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为元功能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具体的实例解读,展现多模态视角在语言元功能解读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书面语篇呈现了多模态的特征,多模态话语分析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但是国内对多模态语篇的分析较少。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和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山教版初中英语第八册的封面进行多模态分析。研究表明,该封面呈现了典型的多模态特征,各种符号资源互相配合完成教科书封面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3.
话语的实际发生具有多模态性,在具体社会情境中,意义建构总是由多种符号资源共同实现的。在教师课堂交际中,话语意义的建构常以非语言因素体现,如伴语言、身体特征、教学设备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依据图形一背景理论,文章从认知角度对英语课堂教师多模态话语的信息突显、交际组篇和语用认知等功能进行剖析,认为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运用使交际信息更有效地被传递或提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丽 《考试周刊》2014,(13):80-80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被广泛应用到手势、语言、图像、音乐等符号资源上。这些符号具有语言的功能性和系统性,所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同时被用来分析文字、图像和音乐。现在,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大量使用PPT,因此,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是比较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Halliday提出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不仅适用于仅含语言的单一模态语篇分析,同样适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音乐视频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范例之一。通过分析音乐视频是如何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来实现其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证明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元功能理论赏析音乐视频的可行性,同时拓展了语篇的定义,推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多模态理论的视角下,以Halliday的语言三大元功能假说为理论框架,以《新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以下称《新21》)为语料,分别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不同的层面具体分析文字、图片以及颜色三种多模态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语法关系,解读该教材的页面设计.本文发现在《新21》的页面设计中,非语言符号对语言符号在表达意义和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或补缺的作用,而且多种模态的融合对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际上多元文化的飞速发展及各种语言变体的出现,单纯的语言符号已无法对话语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交际的完成趋向于靠多种感官传达信息,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声音、图像、颜色及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参与并构建新的模态话语。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多模态话语进行简单的评述,界定学术界对多元读写能力的论述,通过对哈市某高校的调查来阐述大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述评多模态互动与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只有充分利用多模态平台并与其互动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元话语的形成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及北京大学语料库(BCC)为语料来源,确定语料中的多模态元话语并从历时及共时层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多模态元话语经历了语法化演变,即其是由表达概念意义的符号逐步虚化为表功能意义的符号,进一步探明多模态元话语的虚化机制,其中包括隐喻、强化、泛化、相邻句位、重新分析与类推、转喻、和谐及推理等。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语篇分析呈现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有效途径。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分析图像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对一则环保广告图像和语言意义共建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带有图像的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冯锵 《考试周刊》2013,(71):27-28
信息时代,语篇分析呈现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有效途径.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分析图像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对一则公益广告图像和语言意义共建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带有图像的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语法的构建问题是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重要课题,而视觉模态语法又首当其冲。本文在对已有的多模态视觉语法研究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浅薄的看法,即:应将不同视角的视觉语法理论融合;多模态视觉语法构建中不能将三大元功能完全分割开来;以及视觉语法单位的构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多模态话语理论,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学模式,扩展了三种元认知模式,并将其扩展到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模式,如图像、音乐、色彩等,这些符号学模式被认为是相对独立且相互影响的符号学资源。此外,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符号学模式在分析语篇方面的作用上还着重强调了由图像、音乐、色彩等产生的视觉、听觉和动作等方面的关联反应。文章作了一般性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并介绍了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2010年《中国日报》上的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对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种意义资源进行整合,说明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解读语篇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视作品是一种典型的由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传递信息的多模态语篇。图像是构成电影语篇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对于整个各个符号资源,构建意义,更好的传递给观众影片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应用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电影中的图像进行多模态分析,看图像如何同语言一样体现其元功能,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尝试分析3幅漫画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及文化内涵,并分析漫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对隐喻和转喻的源域选择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政治漫画如何依托概念隐喻将事件、人物、环境等不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专业语法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语法教学中从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引入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整合语言、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资源来强化语言输入信息,创设语言输出环境,从而提高语法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塑造品牌和传递产品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长版本的电视购物节目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卖点”,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传播效果,更有利于品牌的塑造。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将语言与图像、音乐、结合起来分析,似乎更适合广告这样一种融合多种符号系统的体裁。文章从系统功能语法评价态度系统的角度,对一则美吾发快速染发霜的电视购物广告进行多模态分析(主要是语言与图像分析),得出语言文本与图像的相互加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站的动态宣传语篇蕴含着多种符号模态,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载体。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采用多模态语法框架对滨海新区政务网的动态宣传语篇进行了研究,从中验证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在网站的宣传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通过关注教师的教学话语这一单向交际事件,研究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交际模态。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教师话语中的语言、视觉语言和手势三种模态,同时证明了这三种模态在教师话语中的功能和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话语分析已经进入多模态话语分析阶段。多模态话语分析打破了传统语篇分析的局限,不仅关注语言这一单一模态,也关注与语言相关以及语言之外的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篇章生成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又赋予其新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多模态的使用越来越多,有必要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对其进行新思考。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模态符号除了已经引起学界关注的听觉、视觉模态符号,还有触觉模态符号。实现模态符号的有效交互方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