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34年林丹汗去世后,以外喀尔喀左翼车臣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同后金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1640年以后,喀尔喀部同卫拉特部在《蒙古──卫拉特法典》精神鼓舞下,联合一致地对抗清朝,使喀尔喀与清朝的关系趋于恶化。喀尔喀车臣汗策动苏尼特腾机思叛清,额尔克楚虎尔等虏掠巴林人畜,左翼二汗联兵抗击清军,右翼俄木布额尔德尼等抢掠归化城土默特部落。清廷针对喀尔喀部的新动向,派兵镇压了苏尼特叛乱,击败了喀尔喀联军,并采取恩威并施,拉拢分化的措施,最终迫使喀尔喀服罪认输,使其恢复九白年贡,并且初次定立喀尔喀八扎萨克,为其在喀尔喀推行盟旗制度,彻底收服喀尔喀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满蒙文原始档案材料,结合其它有关史料,对1640年以后十多年期间的清朝与喀尔喀的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郭艺华 《文教资料》2014,(17):30-31
由余大钧先生从蒙古语经由俄语、日语译出的《喀尔喀法典》是我国汉语学者目前使用的唯一正式出版的中文译本。本文将余大钧先生翻译的版本与蒙古国2009年出版的《喀尔喀法典(文献研究)》1中的三个西里尔蒙古文版本做了比对,发现了一些中译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比对可知,目前《喀尔喀法典》的中文译本尚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在引用时应当对照原文,审慎使用。  相似文献   

3.
1688年噶尔丹领兵挺进喀尔喀,喀尔喀人一部分南下投诚清朝,另一部分则奔向青藏地区。18世纪20年代喀尔喀人在清军入藏和管理青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1634年外喀尔喀车臣汗致后金天聪皇帝皇太极及蒙古林丹汗遗众的两封信,反映了当时蒙古内部的关系和外喀尔咯车臣汗等人对后金政权的政治态度。由于种种原因,此信在翻译和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颇多的误差,直接影响了其史料价值。文章利用此二信的蒙文原件同满译文、汉译文等多种译文相对照,注释了词语和语法现象,指出了译文同原件之间的异同,并相应作了新译。最后对这两封信的流传情况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清朝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绘制出多幅各级行政建置的地图。清代盟旗游牧地图,乃其中之一。在清代盟旗游牧地图的基础上清朝会典馆组织人员编写《大清会典》,其《疆理卷》载有较为详细的蒙古各盟旗游牧地。张穆《蒙古游牧记》吸收其成果,第一次尝试以内地郡县为例,撰写外藩蒙古行政建置——盟旗的历史地理。该著作为蒙古历史地理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边疆史地研究留下了光辉篇章。但由于《会典》的作者群和《蒙古游牧记》作者生活年代、历史背景、语言功底等诸因素所限,该两部文献所记载的地名解读、游牧地方位界定、方向辨认以及历史考证方面犯有不少讹误。本文试图以《蒙古游牧图》(以下简称为《图》)等各种古地图、历史地图、现代地图为据,对喀尔喀4盟86旗的数千条地名进行研究考察,对其讹误地名进行归类和纠正。  相似文献   

6.
云南蒙古族喀卓人是一个全民双语的群体.在双语使用迅速发展的同时,喀卓青少年的语言习得也出现了两个新问题:一是第一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出现了"错序";二是母语习得中出现了"空档".产生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喀卓人对汉语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应当科学地认识这一新现象,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乌兰巴托     
《高中生之友》2010,(12):I0003-I0003
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  相似文献   

8.
青衮杂布是清初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西北角和托辉特部蒙古王公.在众多蒙古王公中,他以发动反清的撤驿之变”而知名,有些史学工作者认为,“撤驿之变”是青衮杂布为把喀尔喀蒙古从清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发动的,是一次独立武装斗争。青衮杂布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当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本文认为应将事变的发动者与参加者的动机区分开来。青衮杂布发动事变主要是他与清王朝的君臣矛盾造成的,是即将遭到清王朝严厉处罚之时,而侥幸发动的一次微弱的抗争,只是由于他的民族成份与王公身分,给事变蒙上了一层民族色彩.因此,青衮杂布并非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蒙古王公,既算不上民族英雄,也够不上民族分裂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俄语前置词和喀尔喀蒙古语后置词是俄蒙语中的对应词类,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异同关系。本文主要对俄语前量词和喀尔喀蒙古语后置词在分类及其构成、表示的各种关系与要求的格,以及句法功能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此项研究是利用涉及盟旗制度的当时有关档案史料,重新审视过去对清代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清朝统治在内蒙古地区长达300年,而在喀尔喀地区近200年。过去对蒙古社会构造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清代的法律史料,如《大清会典》、  相似文献   

11.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对准噶尔部进行了前后长达六十七年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在有清一代国内战争史上是仅有的。本文拟对这场战争作一大致勾勒,并就有关问题作一些探索。清初,居住我国北部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即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南蒙古于清入关前,即已归服于清朝。漠北喀尔喀蒙古下分札萨克图、土谢图、车臣三部,清初亦相继臣服清朝。漠西厄鲁特蒙古部,明初时称瓦刺,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13.
乾隆朝的蒙古政策很好地透视了盛世下清廷的藩部政策。乾隆在继承前任统治者对蒙古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着自己的治理策略,通过经济、政治、宗教、司法等多种政策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通过这些新旧政策的运用,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然而乾隆朝的民族政策又有很大局限性,它不仅常常陷入客观上促进民族融合而主观上又阻碍民族融合的矛盾之中,在主观上囿于清朝自定的“天下”范围之内,而对外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朝统治时期,外蒙古的游牧民除贵族与奴隶外,还可分为隶属于清朝皇帝的自由民(箭丁)、隶属于蒙古贵族的随丁和隶属于藏传佛教活佛的沙毕(庙丁)等三种身份。其中,对适用于前两者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但在沙毕身份人群中,隶属于库伦大活佛的也克沙毕处在特殊的管理机构之下,什么样的法律才能适用于他们的罪行,对此问题有的三种学说各执一词,未能完全明确。为此,本文选择清末发生的三起也克沙毕刑事案件,初步确定判决所使用的法律,证明除原来有效的蒙古法《喀尔喀吉鲁姆》以外,清朝的"蒙古例"和《大清律例》在清末有着强烈的效力,另外《喀尔喀吉鲁姆》之判例集《乌兰哈齐尔特》在清朝灭亡之际仍保持其判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会饮》中阿尔喀比亚德的讲话往往被理解为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以及柏拉图借阿尔喀比亚德之口,为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辩护。但是,从"讽寓"的角度来分析,阿尔喀比亚德真实的意图则隐藏在表面的赞美之中,实为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清朝自入关以后对蒙藏的政策不仅继承了前朝的经验,而且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既以“兴黄教,以安众蒙古”,采取护佛、崇佛、信佛、利用佛教,但同时又限制佛教的策略。统治者利用活佛在社会上的地位,“使世世呼毕勒罕,以镇服僧俗”。在崇佛达到狂热地步的时期,活佛有着崇高的威信,以神权控制政权,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神权和政权结合在一起,活佛成为政教合一的统治者。于是清政府利用活佛的特殊地位,利用藏传佛教宗教领袖的影响,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统治,在处理重要政务中,活佛充任使臣,发挥他们在政治上的作用。而章嘉活佛在其中尤为突出,所以在那个历史时期,章嘉活佛是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和硕特蒙古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入主青海之后,一直是这一地区政治上的主宰力量,清初,其势力涉及到了青、藏地区.随着清王朝国势日盛,控制青海、统一西北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了完成这一政治目的,清初,清廷对青海蒙古实行了一套符合现实和统治需要的政治政策,成功地控制了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8.
清朝对蒙古地区立法及司法管辖是借鉴历朝统治者成文法与各民族习惯法基础上形成的,它具体的实施与深入,体现了清廷已相当注重以法律形式调整民族间的关系,达到维护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目的;也反映出清廷用法律手段统治压迫羁绊蒙古民族的实质。透过其立法、司法的特点,还可以了解有清一代对蒙古地区颁行的法令、法规、律例与中原历代封建法之异同。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635-1723年)是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是喀尔喀蒙古著名的藏传佛教领袖。他与喀尔喀车臣汗部第一代汗到第四代汗都有特殊的关系。并在第四代车臣汗继位问题上与他与康熙帝之间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初,后金政权肇建,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对于女真各部毗连、犬牙交错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和察哈尔等部采取武力征服与联姻、结盟和贸易等恩威并施政策,使其归附称臣,并编制了蒙古八旗,为后来清王朝入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