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说风雅     
“风雅”这个词最初的源头,大概起于《诗经》吧.风、雅、颂,是《诗经》三部分的名字,风是民歌田歌,雅是典雅之乐,颂就是颂歌,后人取前两个字,风和雅,组成风雅这样一个词,这是汉字的奇妙.颂歌并不是人人爱唱,更不是人人爱听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所以,风雅这个词,绝不会被“风颂”或者“雅颂”替代,这也是人心所向,约定俗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二、关于比、兴的问题 《诗经》的表现方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赋、比、兴”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大序》称“六诗”为“六艺”。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风、雅、颂,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后世比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是诗歌发展的源头,先秦的《孟子》《庄子》等哲理散文、《左传》《国策》等历史散文和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散文发展的源头,它们哺育着后代无数的作家,对于戏剧小说在情节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影响。《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有祭歌、乐歌、叙事诗、抒情诗、社会讽刺诗,广泛反映了约自西周到春秋五百年间社会各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斗争。尤其“风”(也叫“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我国古代书籍的十个“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于春秋时代,收三百○五篇诗,分“风”“雅”“颂”三部分。它反映了我国周代的社会面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先生在他的《〈史记〉新证》中,就《诗经》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颇耐人深思的看法。他说:现在文学家讲《诗经》,一般认为《国风》最好,价值最高,雅、颂要不得,是庙堂文学。从历史家的角度来看,则恰恰相反,雅、颂最有历史价值。《国风》多是讲男女爱情的故事,历史价值不及雅、颂,而且记载也没有雅、颂具体。我们讲的雅、颂就是《大雅》、《周颂》。……雅、颂是史诗,它的价值不能小看,有很多有关周代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情况等重要记载,在别处找不到的,在《周颂》里却有一些。把《大雅》的诗歌按歌咏对象的时代排列一下,就成了一部西周兴衰史。  相似文献   

6.
蔡虹 《学语文》2007,(4):13-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大多学者认为这是从音乐角度进行的分类。其中"风"诗全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产、战争徭役、爱情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诗经》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而"风"诗中,又以表现爱情婚姻的诗篇居  相似文献   

7.
《毛诗大序》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据孔颖达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所谓“异辞”,指的是不同的表现手法。亦即朱熹所说:“赋则直陈其事,比则取物为比,兴则托物兴词。其所以分者,又以其属辞命意之不同而别之也。”我们打开《诗经》一看,《诗传》指明“兴也”的就有一百一十六篇,但没有提及“比”和“赋”。这是由于“凡托鸟兽草木以成言者皆兴也,赋显而兴隐,比直而兴曲……赋、比易识耳”(陈奂语)。到朱熹作《诗集传》才把每章的赋、比、兴一一加注。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之友》2010,(7):4-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因此通常又称为“诗三百”。《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的诗篇全部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合乐歌词.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等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十五国的地方乐曲。  相似文献   

9.
刘淼 《考试周刊》2010,(12):25-2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全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整个诗集主要是按照风、雅、颂进行规整分类。其中以国风最具民俗特色和民间史学价值.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可以被称作是中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有关男女青年恋爱婚姻的诗篇,更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精彩至极。本文作者对《国风》中有关恋爱婚姻的诗作了仔细的研读,对此类诗歌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以此帮助大家深入国风.解读国风.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诗虽短,意蕴却深,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属于《诗经》中“小雅”之殿。《诗经》的内容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言的。把周天子建都的王城附近之乐称为正乐,无疑是出于当时的尊王思想。至于为什么把“正乐”称“雅”,这恐怕是因为古代有所谓“雅言”的说法,“雅言”就是标准话,通行语的意思。当时各地方言不一,因此以王城附近的话为通行话,王之乐也就称“正”称“雅”了。“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分。这大约与它们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小雅·鼓钟》中“以雅以南”一语,过去说诗考据之家解说不一,迄无定论。作者的新见解是:“雅”是“夏”的假借字,“雅”即“雅乐”,指诸夏(周人)的音乐。《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周礼》写作“大胥”、“小胥”,原是周王朝的两个音乐机构,后来将其所演奏的雅乐中的诗篇,分别称“大雅”、“小雅”。“南”原是江汉、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潮热卑湿地区的房屋之象形文,此处指荆舒地区的楚国南音、徐国南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当是周初由周公旦、召公从荆舒地区带回北方的楚、徐南音。所以今之《诗经》不应只称风、雅、颂,而应正名为风、雅、颂、南。  相似文献   

12.
西周统治者的“保氏”思想在其立法和司法活动中不可能没有体现,然而学术界却罕有言及此者。因此,就这一问题做一番探讨.以为周代刑法如何体现奴隶主专政的特点补充,应该说是有意义的。1 周统治的“保民”主张在其立法思想中的体现:(一)、以“保民”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致天之罚”。西周的统治者同夏、商两代的统治者一样,也实行神权政治,也乞灵于皇天上帝的无上权威。他们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军事思想集中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他的影响之深。1.在战争观上“崇德利民”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敬天,保民,明德”之说,而历代兵家也素来崇尚“道”,强调用兵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伸张正义,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以德  相似文献   

14.
在“风、赋、比、兴、雅、颂”六义中,“风”、“雅”、“颂”原典已有,无须注明。毛公之传,独举兴体,不及比、赋,其根本原因乃在“比显”而“赋同”——比辞太明显,而赋辞为三百篇所通用。不难看出,“风通而赋同”五字虽然简短,但所包涵的思想蕴涵却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佘振玲 《学语文》2004,(9):33-34
《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2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风士之音;雅,朝廷之音;颂,宗庙之音也。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乐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诗经》有广阔深邃的思想内容,有生动凝炼的文学语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春秋时代并不叫经,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说:“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此后,就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经过史家们考证,此说不足信.但是,孔子大兴诗教,对《诗经》作过重要的评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倒是确实的.本文主要试图从《诗经》的内容、风格、语言和作用等方面,对孔子评诗的利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古称“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那时的排列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概指诗的内容.现代一般人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的内容和音乐体例的区分,赋比兴是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风雅颂,以宋人郑樵的解释较为通俗.他认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庭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是民间歌谣,多为人民大众所作,带有乡土气息.雅是宫庭音乐,是官办的正乐.颂是庙堂音乐.《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其中风诗一百六十,来自十五个地区;雅诗一百零五,分大雅和小雅;颂诗四十,包括周颂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划分风、雅、颂的统一标准。风、雅、颂的划分与编排当以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有关风土民情的归于“风”,事关诸侯、士大夫的归于“小雅”,事关周王的归于“大雅”,关于古低明王祭祀之法、颂扬之间、祈祷之辞的归于“颂”。  相似文献   

18.
《诗经》从体制来说,分成风、雅、颂三类;从艺术手法来说,主要有赋、比、兴。赋、比、兴的概念始见于《周礼.秦官.大师》,和风、雅、颂合称大诗,《毛诗》改称“六义”。  相似文献   

19.
田作 《语文知识》2001,(8):30-3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创作,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它的出现,展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诗经》流传至今,除了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之外,其语言的生动活泼,音韵和谐,人们乐于诵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经》流传下来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中得到印证。《诗经》三百零五篇,流传下来的成语竟多达130条。数量之多,为后人使用频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成语,散见于“风”“雅”“颂”各部分。其中以“雅”为最多,计69条,“风”次之,计57条,“颂”最少,计4条。《语文知识》1999年6期曾发表了张顺发先生的《(从诗经)中直接援用的成语》一文,计70余条,本文详加补足,并按“风”“雅”“颂”顺序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