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渗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思考。他将历史文化发展的自然趋势与目录学发展规律联系起来。探讨其间的关系,是目录学研究的理论性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与我国目录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在整个目录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是古代目录学衰亡,西洋目录学传入并影响我国近代目录学建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目录学思想在内容方面,从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在方法方面,完成了由经验描述到理论抽象这一重大转折,使目录学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近代目录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社会文化的革命密切相关,经历了近代目录学研究的萌芽、变革和建立三个时期。从江人度对四部分类法的疑异,经“康、梁”的否定,到杜定友、姚名达批判的继承,其间经历了思想上的几次转折。从总结古典目录学开始到建立近代目录学思想体系终结,花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种目录  相似文献   

3.
结构是指组成有机整体的各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结合的方式,或日构成方式,它是由要素、成分的特殊本质共同决定的,并按自身的发展规律而逐步形成的内在联系。目录学的体系结构,就是目录学全部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结合的方式。目录学的体系结构,是人们对目录学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是目录学的知识内容积累到一定阶段与数量之后,人们对这些知识元素相互结合的形式加以研究,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层次化、体系化、模型化的结果。因此,这种结构既是目录学本身内在联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认识深化后的产物。它对于人们认识目录学的内容范围、明确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掌握目录学知识、深入研究目录学理论和广泛从事目录工作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目录学是当代目录学的发展,在网络阅读环境中应当拓展其功能对网络阅读进行指导,文章在分析了网络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数字目录学视角下的网络阅读指导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述评(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十多年来我国当代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所涉及的若干个最基本的问题,如目录学的定义、对象、理论基础、发展规律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与评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目录学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目录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变革的路径,并论及了目录学实践对中国目录学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产生较晚的分支,它在著录方式、分类方法、著录重点方面与综合性目录皆有极大的不同,对目录学多具补充和发展之处,更体现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当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在人类各个知识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创造了新的学科,并给其它众多的学科领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各门学科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用工具.作为研究书目工作形成和发展的—般规律的科学的目录学无疑在当今的信息革命时代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录学在这场科学技术革命中也充分暴露了其自身的弱点,面对科技革命浪潮所带来的铺天盖地的文献情报流,目录学的理论和方法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捉襟见肘.新的形势要求目录学自身必须引起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从目录学发展规律上总结,把目录学的体系建立在更加科学化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完成理论化和完善化的过程.这是一  相似文献   

10.
介绍我国佛经的形成、发展,进而引发佛经目录学,并着重于论述魏晋到唐代的佛经目录状况,反映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分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录学源远流长,自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创目录编制先河之后,从官家到私撰,从正史艺文经籍志到方志文翰志,大至一国,小至一郡一家,历代相从,经久不衰,尉为大观。有目录编制工作就必然有对此工作的总结和方法的研究,由一般技术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宋郑樵《通志·校仇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纠缪》、清章学诚《校仇通义》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发展目录学理论,并达到了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高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研究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版有姚名达《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年表》、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刘咸  相似文献   

12.
彭斐章是当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执教56年来,他一直从事目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的目录学,是与彭斐章教授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彭先生的巨大贡献,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的目录学能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目录学?根据《辞海》的定义;“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我国丰富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这就是目录学。目录学是以图书、目录和读者需要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目录工作这个手段来解决浩繁图书文献与特定读者需要之间矛盾的一门学问。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梁启超把目录学当作学者之顾问,鲁迅先生称目录学是“治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代表着目录学发展的过去,同时昭示着学科发展的未来。文章以思想史方法论的突破作为中国目录学思想史研究的新起点,分别从目录学家、目录学实践和时代因素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目录学思想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中国目录学思想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目录学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然后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目录学的动力因素,最后从数字目录学和专科目录学的角度论述了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字目录学研究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网络赋予了目录学新的内容:数字资源系统的目录学研究、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和数字化学习指导的目录学研究[1]。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与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发展的既分化又综合的整体化趋势给各门科学研究和科学文献带来深刻变化,现代科学发展的这一趋势必然影响到目录学研究引起目录学研究内容及方法等一系列变化。毫无疑问,研究这些变化,探讨当代目录学研究的特点及其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愿在这方面作一尝试。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对目录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传统文化对目录学的影响和渗透出发,探讨了目录学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目录学的文化积累、整理、传承与引导功能.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目录学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然后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目录学的动力因素,最后从数字目录学和专科目录学的角度论述了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目录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针对西方目录学的研究不足,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和访问西方各目录学协会网站的基础上,对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做了一番调查.以列举目录学和分析目录学为分支的西方目录学在新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列举目录学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世界书目控制和网络书目控制的研究,分析目录学则在各国目录学协会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普遍用于分析目录学的研究.借鉴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笔者认为要继续加强古典目录学和网络书目控制的研究,重视现代技术在目录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寻求一定的学术资助,以促进我国目录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