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所讲:“目录之学,学中第一桩要紧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必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中国目录学的起源很早,有人认为起源于《尚书》、《诗经》的序;有人认为最早的目录应是《易经·十翼》中的“叙卦法”;也有人认为《周官》的六典,孔子的六艺就是目录的萌芽,不过目录学成为一门学问,应为刘向、刘歆父子所创始,故我国古典目录学又有“向歆之学”之称。  相似文献   

2.
漫谈古籍著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录之功用一个藏书单位,未整理编目的图书是杂乱的,无法给读者提供查阅,图书收藏单位必须用编目的手段来让读者通过使用目录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搜集到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叙录篇说:“目录书者,所以告学者以读书之方,省其探讨之劳也。”古籍编目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著录,就是按照著录条例,把一部古书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记录下来。著录条例又叫著录法。按照著录法所编成的每条记录,叫款目。第二步,将编制好的卡片按一定的体系和要求组织起来,就是目录组织。因此目录质量的好坏,能否正确反映图书和宣传图书,基础是著录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3.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生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抓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知图书选择为何物,有的有兴趣于未来研究某一学科,但不知怎样开始积累资料,更有甚者,到书店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到了大图书馆更不知道借哪一本书为好。真个是彷徨在书山之麓,书海之滨,找不到登越的途径,摸索在书墙的迷宫之中,找不到珍贵的知识宝藏。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说明,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时别忘了让他们学一点目录学知识。众所周知,目录学是查明、鉴定、记载、条理、介绍图书和导引阅读的科学,清代学者王鸣盛曾在《十七史商榷·卷一》指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他还说过:“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  相似文献   

5.
目录学是读书、研究工作的重要门径。中国从先秦开始,图书就越来越多,不加以归纳分类,几乎无法使用。因此,以西汉刘向、刘散的《别录入《七略》为标帜,产生了目录之学,清章学诚《校雕能义》称刘氏父子之书“部次条别”,有利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张之洞《语学》谓大量图书若“泛滥无归”,则将“终身无得”,若“得门而入”,则“事半功倍”。章。张二氏都充分阐明了目录书之重要。宋以前的目录书多数仅有目录,偶有题序亦往往详略失当。从宋代起,目录书开始有题解、提要,现存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就有提要,其自序云:“日…  相似文献   

6.
在目录学的研究中,易混淆目录和目录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导致言目录学之作用,实际却充之以目录之功能。为了弄清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四点论述,请同行专家和师友们斧正。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即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即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之简要文字说明。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里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两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7.
一清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二十二中說:“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門而入。”近人周貞亮《书目举要·序言》中也說:“读书欲知門径,聚书欲知派別,非从目录学入手,其道无由。”这些話都特別强調了目录学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果說得切实一点,那么,目录学是关于研究图书和編制目录的理論和方法的一門学問。人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  相似文献   

8.
概念模糊不清,往往会影响一门科学正常发展。目录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就应首先澄清其最基本的概念。在我国目录学研究中,不少同志对目录、目录学、目录工作,这几个概念不清,以至许多推论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本文试图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以此来看我国目录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录”二字在许多先秦古籍和出土文物中,是分开的。“目”是眼睛。在甲骨文中即为一个象形的眼睛。“录”字,在《说文解字》里解为刻本、象形。即象一把刀把要记的事情刻在木头上。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叫“书契”,因出土于殷墟,又称“殷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认为目录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作用,主张目录学为社会服务。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首创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书目分类法。他重视书目的阅读指导功用并把它上升到学者自立和国家自强的高度。他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一文,对研究佛经目录卓有成效。他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其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带动了目录学研究,开一代研究之新风。  相似文献   

10.
概论通志·校仇略/郑樵著《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4NO,3 p1—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乔好勤著《河南图书馆季刊》1981NO,4 P17—论我国目录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乔好勤著《图书情报知识》1981,NO,2 P27—略论张之洞的目录学/方衍著《学习与探索》1981 NO,8 p125—清代目录成就浅述/来新夏著《历史研究》1981 NO,2 p135—“利用图书“也是书目本质之一——对孟昭晋同志《书目的本质和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的一点异  相似文献   

11.
目录学对象决定目录学内容,“目录学对象问题是研究目录学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所以,在目录学对象尚无定论之前,目录学界不会停止对它的研究。本文想就目录学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活动问题作出综述。一、简略的回顾及诸说浅析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录学界对目录学对象问题时有研究。尤其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约1959——1964年),有关的学术论文出现不少,北大、武大图书馆学系还特就此问题召开过讨论会。“文革”期间,学术研究的停滞使得目录学对象的研究趋于零。而自1980年至今,研究目录学对象的气氛又渐浓起来。曾先后出现目录学成象的“图书说”、“目录说”、“图书与目录  相似文献   

12.
论章学诚的目录学知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学诚在目录学理论上的贡献是把目录学的传统和任务总结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从学术史的角度开展目录工作,认为类例、序文、叙录、互著和别裁是目录工作的主要方法。章学诚在目录学实践上的贡献是编撰了《史籍考》,树立了史学专科目录的典范,制作了《韵览》、《别录》,引领一代索引新风。  相似文献   

13.
图书分类学是目录学和图书馆学的交叉学科。中国古代为图书编制目录的活动产生得很早,《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编次汇总了64卦的卦名,说明了排列次序和内在联系。孔子删定的"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已初步具备了图书分类的框架,为以后图书分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目录学,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刘咸炘先生曾经指出,“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目录学者,所以明书之体性为其历史者也。”强调目录学必须“具批评之能”,“正伪补脱”,“定体达例”,进而才能“为读书门径”。无疑,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目录学观。此中国目录学所以优于西方目录学之所在,亦目录学作为独立的文献学科之使命所在也。  相似文献   

16.
书山之门径学海新津梁──评《四库大辞典》丁鼎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吕文郁二位先生主编的《四库大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洋洋七百八十余万言,著录古籍图书两万多种,是我国迄今卷最为浩繁、内容最为详备的一部解题式目录学巨著。中国目录之学素来...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开元盛世”,其经济、文化事业异常发达,社会的进步促进着图书事业的发展,也必然带来目录事业的繁荣。这一时期,不仅目录的数量、品种、类型繁多,且鸿篇巨制的目录著作不时产生,有影响的目录学家累有出现,目录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毋(?),便是“当时簿录学家一巨子”。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宫廷书目工作,曾加与卷帙浩大的《群书四部录》的编撰,又编撰了《古今书录》和《开元内外经录》,并在目录学理论和方法方面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古代目录学作出了不可忽  相似文献   

18.
清代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历来被视为古代目录学的经典著作,它在占籍版本学上具有多方面的开拓之功,直至今日仍是我国目录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古书版本、流传考订的重要工具书。本文从“作者及成书经过”、“版本系统”、“内容及体例特色”、“学术价值”、“研究综述”等五个方面对《读书敏求记》的产生、流传、面貌、特色、价值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概述,以期为古代文献、目录研究者和《读书敏求记》的读者提供尽可能全面详实的资料,使《读书敏求记》在各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录学源远流长,自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创目录编制先河之后,从官家到私撰,从正史艺文经籍志到方志文翰志,大至一国,小至一郡一家,历代相从,经久不衰,尉为大观。有目录编制工作就必然有对此工作的总结和方法的研究,由一般技术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宋郑樵《通志·校仇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纠缪》、清章学诚《校仇通义》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发展目录学理论,并达到了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高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研究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版有姚名达《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年表》、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刘咸  相似文献   

20.
谈谈编目工作中的“提要”撰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要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许多目录学家和学者评价一部书目质量的高低,往往视其有无提要和提要的写作水平。清代目录学家张之洞曾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比作得知学问门径的良师,鲁迅说它“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记述和评介了4千余种古籍善本书的版刻特征及其源流、作者情况和参考价值,成为读者查找古籍善本和了解其内容首先要利用的一部书目。写得好的提要目录,“其价值不低于任何学术论著。“提要是简明扼要地解释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揭示文献内容,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