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什么,一日三餐如何搭配,我们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太空生活中,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吃到中式饭菜。”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介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电教》2003,(10):11-11
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曹智、白瑞雪)“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什么.一日三餐如何搭配,我们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太空生话中,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吃到中式饭菜。”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介绍,中目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员的"大厨"透露,神舟七号飞船上的食品非常丰富,非常个性化,航天员能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真正意义上的炒菜。航天员能吃到去壳虾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营养代谢研究室主任陈斌说,与"神五""神六"相比,"神七"带上的食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们国家顺利发射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并成功与天宫一号对接,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巨大突破,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了31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吃得香中国味道哇!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好丰盛呀!这就是三位航天员的第一顿早餐食谱。据了解,"神舟九号"中的太空食品主要是以中式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5.
国际     
杨利伟等3人获太空探索者协会奖 日前,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航天员王亚平被授予年会最佳技术报告奖。据介绍,水晶头盔奖一般授予为太空探索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列昂诺夫奖授予贡献突出的航天员;最佳技术报告奖由参会航天员投票选出。王亚平所做回顾太空授课的报告在10余名航天员技术报告中脱颖而出,获得此奖。  相似文献   

6.
徐敏 《上海教育》2013,(21):49-49
在中国迄今最高“讲台”——天官一号上,三名航天员于6月20日向地面的千万名师生授课,演示了太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航天员还回答了学生们现场提出的关于太空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身体的影响等问题。这场举国瞩目的太空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普通民众,走近青少年。太空授课结束之时,航天员向孩子们道别并寄语:“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张力无限的科学梦如何激发,如何生长?科普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此次太空授课,我们除了感叹其美好创意和独具一格的授课方式外,还可以再深入想想,科普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7.
假如我是神舟五号航天员,那该多好啊!假如我是神舟五号航天员,我就可以驾驶着中国神舟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可以清楚地看见荒凉的月球、热闹繁华的地球、红通通的火星、金灿灿的金星……假如我是神舟五号航天员,我就会像英雄杨利伟叔叔那样,充满着自信飞上太空,满载而归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扬国威,现自我,太空英雄杨利伟,杨利伟!”这嘹亮的声音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啊,原来是从祖国人民的口中传来的!假如我是神舟五号航天员,我还会领着我的亲朋好友坐在神舟五号的座舱里,看看太空上的美景,多了解一点太空知识。以后,我还可能会再次驾驶另…  相似文献   

8.
在太空飞行期间,航天员杨利伟叔叔与地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先后与地面进行了数次通话,并在太空中向世界和祖国人民问好。中国人太空问候世界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许,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发出问候,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在太空中飞行,飞船内有给航天员休息用的睡袋。航天员睡觉时,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失重时分不清上下,躺着站着都一样。所以,航天员可以  相似文献   

10.
《少年科学》2012,(4):1-3
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以悬浮的姿态飘飘然地行走,也许很多人由此对太空着迷。的确,在失重环境下,我们可以轻易做出许多在地面上不易甚至不能做到的事情,但失重带来的可不全是美妙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美国登月航天员巴斯·奥尔德林曾说,站在40万千米之遥的月球上,是无法用肉眼看到中国的长城的。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后也称,他在太空中没有看到长城。 在太空中难以用肉眼看到长城的原因是什么?一种  相似文献   

12.
神六的发射震动了整个中国和世界,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健康也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太空的失重环境会对航天员有什么影响?他们在太空的身体情况怎样?有没有出现航天运动病?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就像43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飞太空成为民族英雄一样,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同  相似文献   

14.
宇航员     
航天员在进入太空之前,必须接受特殊的训练。他们要在人体离心机中体验超重,感受由飞机制造出来的失重环境,在转椅上考验平衡机能。而对于航天员来说真正的考验在太空。当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太空之旅时,巨大的超重、噪音和震颤是对航天员的第一考验。在太空,极度的高温和寒冷、隐形杀手宇宙射线威胁着人的生命。神舟五号飞船表面涂有防宇宙辐射的材料,航天员在飞船内还有密封船舱的保护,舱内的压力和氧含量可以调节,飞船的热循环系统,提供了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在神舟五号21小时的飞行中,约90分钟绕地球一周。当飞船接收到…  相似文献   

15.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人的希望飞上了太空,航天员在太空中遨游21个小时,围绕地球飞行14圈。21个小时中,航天员是如何解决“吃喝拉撒”的呢? 吃:绝不仅仅是“牙膏”太空中的饮食是专门设计的航天食谱。早、中、晚,每一餐的食物都不同。由于是短期飞行,对于食物而言更强调热量,以让航天员的体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而对于维生素等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初中生》2010,(7):38-40
同学们都知道,太空中没有空气,航天员以及太空中的其他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因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都与在地面上不一样,是非常奇妙的。  相似文献   

17.
神舟十号担负了一项新任务——太空授课,而女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美丽的肥皂泡到了太空,会不会破灭?物体在太空中如何飘浮?……这些在地面难以实现的实验,从太空老师那里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航天员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演示太空课堂里的单摆、玩具陀螺、气泡水滴、水膜变水球等太空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16日18时,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起飞,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33岁的刘洋成为进入浩瀚太空的首位中国女航天员,她和两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一起,完成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杨利伟身穿的航天服为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结构复杂,价值上千万.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什么要穿航天服呢?这与太空的特殊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