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和水稻土的磷酸酶活性 ,分析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磷的关系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机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指标。 (2 )施用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 (3)一般在施用麦秸、猪粪 10天左右 ,土壤磷酸酶活性便可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化肥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处理包括:单施化肥(CK)、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CS)、低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7)、高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20)和炭基肥(BCF).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不同配施处理间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CS、B7和B20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BCF中非根际和根际土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1.76%和31.91%;B7和B20对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2.98%和31.38%.因此,生物炭及炭基肥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质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蚌埠市三县四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41690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数据,对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资料,探讨了蚌埠市二十五年来土壤养分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五年来,蚌埠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呈降低趋势,土壤呈现出较明显的酸化特征.种植制度、肥料施用等是土壤养分演变的主要原因,合理施肥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马鹏  李志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111-115,118
对伊犁河谷新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不同,都是未开垦荒地最大,杨树林地、树上干杏林地次之,油葵地(耕地)最小,撂荒地因弃耕比油葵地稍大;土壤全磷则是树上干杏林地最大,油葵地最小。新垦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着深度变大含量都有所减小,表现出的表聚的特征,并且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差异也逐渐减小。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含量相关性较好,尤其是有机质与全氮具有更高的相关度。为了防止土地肥力逐渐退化,研究区应提倡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并且在耕作中适量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克什克腾旗(以下简称克旗)的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结果如下:1克旗耕地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各土类中,黑土含量和灰色森林土的含量显著偏多.2克旗耕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处于偏低水平,大多少于150 mg/kg.各土类中,黑土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对戴云山600 m常绿阔叶林(EBF)、1000 m针叶林(CF)、1400 m亚高山矮林(SDF)、1800 m高山草甸(AM)4种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5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剖面中均呈现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磷酸单酯酶活性在4个不同森林类型间均呈显著差异;蔗糖酶、脲酶、过氧化酶活性在EBF、CF间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可知,5种土壤酶与TN、HN、TP、AK、OM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揭示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森林类型之间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分析了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了解森林土壤肥力总体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采用波卡西堆肥法处理厨余垃圾,将化肥、堆肥与原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三种土壤作为培植基质,分别对照种植小白菜和飘儿白进行培植试验,研究厨余堆肥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肥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速效磷高于普通尿素土和原土,有利于植物生长,且堆肥土p H低于普通尿素土;(2)堆肥培植后的土壤性质变化不同于另外两种土壤,其堆肥土的有机质含量会升高;(3)堆肥土所培植物更具生长优势,植株大小、叶宽等总体优于其他土壤.结论:厨余垃圾堆肥可以优化土壤,提高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运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利用改良剂——脱硫石膏对海流园区碱土及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农场土壤(非碱化土壤)的pH值和水溶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后,土壤pH值显著降低,对碱土水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呈现负效应;施用时间越长,改良效果越明显.改良剂对非碱化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呈现负效应,改良效果已达到显著水平.而随着改良剂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的增加,改良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对商丘10种不同类型土质对强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池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土质类型本身属性关系不大,土壤基础肥力和全氮含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大,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与小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5种达到二级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土壤基础肥力是:有机质11 4.4g/kg、全氮(N)08.5 g/kg、速效氮(N)913.mg/kg、速效磷(P)92.4mg/kg、速效钾913.2 mg/kg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钾肥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番茄土壤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新型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能够提高番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养分如DOC、有效氮和有效磷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碳分解酶、氮分解酶和磷分解酶也随着海拔升高而活性降低。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升高反应敏感,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降低影响了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使得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而在低海拔处土壤酶活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酶活性生态背景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纤维素酶和转化酶的最大值在7月份,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最大值是在8月份,而脱氢酶的最小低谷值在7月份,用灰色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土壤酶活性总体的主要因素为弹尾类动物、活性有机质、土壤pH值和含水量。各种土壤酶分别和4种主要因素之间建立5个灰色数学模型[GM(1,5)],除脲酶外其它四个数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很小,模型拟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取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水稻种植地(水田)和玉米种植地(旱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以及不种植作物的荒地(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最低;旱地土壤的全氮含量最低;(2)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土壤的C/N、C/P、N/P均最高,且与荒地、旱地土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全磷随着有机碳和全氮的增加而降低;C/N随着全磷的增加而降低,N/P随有机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开封城市土壤主要性质及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方形网格法在开封市布设土壤样点137个,采集表层(0 ~ 10 cm)土壤样品进行城市土壤性质的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土壤密度、pH、有机质和全氮均与郊区存在差异,且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开封市土壤密度的功能区差异为休闲区>道路临近区>居民区>文教区>行政区>工业区,水平分布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土壤的pH呈强碱性,空间分布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工业区>行政区>道路临近区>居民区>文教区>休闲区,由东至西呈环状递减;全氮含量为工业区>行政区>道路临近区>居民区>文教区>休闲区,由城市东南区域向西北区域降低.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9,(4):21-26
为探明不同病情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植株根际土壤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以丹凤凯农魔芋种植基地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发病情况样地的根际土壤进行采样及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个样地的土壤样本在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以及pH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调查的土壤样本中,正常生长植株根际土壤的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植株,而速效氮、速效磷呈现不一致的结果。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阳河村最高,分别达2.15%和0.1%;速效钾含量以南丈沟村最高,达131.5 mg·kg~(-1)。魔芋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的含量可能是影响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关键营养因子。建议在魔芋栽培管理中,适当控制磷肥,而增加有机质和钾肥增强魔芋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①被调查的设施栽培土壤表土全氮、碱解氮含量范围分别是1.05~1.60 g/kg土和63.54~101.67 mg/kg土,平均值分别为1.30 g/kg土、85.66 mg/kg土;②设施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随着剖面层次的加深逐渐降低;③设施栽培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氮素的积累;④设施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露地土壤,但差异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商洛耕地和林地土壤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调查数据,对商洛耕地不同土类土壤质量进行比较,并对林地与耕地土壤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农田水稻土和褐土肥力较高,紫色土和黄棕壤肥力较差,潮土和棕壤处于中等水平,总体上耕地土壤质量在不断提高;林地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水平高于各土类农田含量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据此,提出商洛要积极利用水稻土、褐土、潮土和棕壤耕地,发展集约农业;在紫色土和黄棕壤分布区,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发展特色林果、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及中药材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