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子极性判断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教材、教学资料中,对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判断,大多数介绍的是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的方法和键型、键型对称判别法。此类方法对于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很容易,而对极性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判断则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上述方法先得要知道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再根据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或键型是否对称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分子的空间构型方面的知识几乎可以说是个空白,即使是告诉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又由于学生在立体构型方面知识的欠缺,对较为复杂的空间构型分…  相似文献   

2.
分子极性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没有极性,而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有可能有极性也可能没有极性.由极性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有极性,由极性键组成的高原子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3.
在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这两个电子在键的中央出现的机会最多,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如果分子中的键都是非极性的,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这样的分子叫做非极性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相似文献   

4.
关于分子的对称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从"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一课说起 曾经看过有关"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教学设计,也听过"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公开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公开課,都很精彩.遗憾的是听到教师这样的讲述: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 2.了解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相似相溶原理。 5.巩固电子式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学难点 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1.下列分子有极性的是().A.CCl4B.Cl2C.NH3D.C6H6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是().①N2②CCl4③NH4Cl④H2O⑤Ca(OH)2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3.已知CO2、BF3、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NH3、H2S、H2O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A.分  相似文献   

7.
颜燕 《考试周刊》2012,(77):153-153
表面活性剂是指以极低的浓度就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分子都是由非极性的憎水基与极性的亲水基两部分构成,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这类分子具有许多特殊而优越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极性分子属于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是由分子的电荷分布情况决定的。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非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造成的。键的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产生的。键的非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第二册第19页上的实验1—1,目的是通过水流的方向在电场中发生偏移,而四氯化碳液流不偏移的不同现象,来说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而四氯化碳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当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生疑问,然而学完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之后,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不但存在于极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还存在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且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一种电性吸引。由此可推知,当带电玻璃棒与非极性分子接近时,也应该能吸引非极性分子。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翻阅了一些书籍,了解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极化问题的有关知识。当非极性  相似文献   

10.
Debye力主要作用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通过实例分析得知这种分子间的诱导作用,对于非极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极性分子的溶沸点,氢酸酸性等均有影响。Debye力与其他的Van der Waals力一起,决定了一些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的改革 ,国家教育部决定 2 0 0 0年在山西等部分省市实行“3 综合”高考方案 ,在综合科目的试卷中 ,一定有相当比例的跨学科知识的交叉的试题 .所以需要去研究各学科之间知识点的交集问题 .本文拟把物理和化学两科交叉知识的综合作一初步探讨 .1 力学部分1 )用物理学中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确定化学中分子的极性 把分子中的每一个极性键看成是一个矢量 ,当整个分子的合矢量为零时 ,整个分子无极性 ,反之有极性 .例如 :O=C=O,CH4 为非极性分子 ,而 NH3· H2 O为极性分子 .2 )物理和化学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 例如 ,机械平衡…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四、相关“物质结构”的“不一定”63.活泼元素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不一定都活泼(N2性质很稳定)。64.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H元素的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不含中子)。65.单原子中不一定没有化学键(金属原子中有金属键)。66.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Ne等)。67.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CH4等)。68.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都是非极性分子(CH3CH2Cl等)。69.非极性分子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CO2、CH4、CCl4)。70.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O3是极性分子)71.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MgO熔点高于SiO2熔…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2年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内容属于B层次即:知道“是什么”,能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的材料.因此教学要求比原来有所提高,故引导学生了解分子极性判定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子极性概念,提高准确判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谢海红 《学苑教育》2012,(16):87-87
一位老师在讲解极性键、非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关系时说:“03是仅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这里面明显存在知识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判断多原子分子极性与否的方法湖北医学院附属卫校金曾妮(430074)对多原子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不仅决定于化学键的极性,还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在任何分子中都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电荷在空间分布对称则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重合,...  相似文献   

16.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17页上写道: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而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乙种本)上册第119页上写道: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显然,两种说法有所不同。我认为甲种本的说法不妥,还是乙种本的说法为好。因为以非极性键相结合的分子,并非一定都是非极性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由于共用电子  相似文献   

17.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是中师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深入分析分子具有极性的实质以及例题的讲解,总结出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这样突破键极性与分子极性关系这一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是《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一节的教学重点,教学实践说明有关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该难点,我采用了如下教学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判断分子的极性,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是由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而决定的这个差值为0则为非极性键;差值不为0则为极性键,差值越大键的极性也就越强,差值大到一定程度就过渡为离子键了。  相似文献   

20.
一、双原子分子的判断1.A_2型分子:这种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其电负性相同,整个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两原子间的化学健是非极性共价健,因而是非极性分子.如:H_2、Cl_2、O_2、N_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