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根据读者调查,选出十大古典文学作品,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位列榜首。读者认为这部在19世纪初面世的小说,是最佳古典文学作品。这次调查的准则是上榜的作品必须出版超过100年。名列第二的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三位是俄国19世纪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第四位是狄更斯的《远大前  相似文献   

2.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人物形象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完成于10世纪末、11世纪初的《源氏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的巅峰之作.自古至今.读者众多.可谓妇孺皆知,被誉为“国民文学”。《源氏物语》的外文译本也很多.是最受外国读者欢迎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物语由54卷构成.前41卷讲述了主人公源氏公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作者简介赖有贤,中国台湾知名漫画家。1992年以《大唐游记》进军漫画界,以新人之姿在业界一炮而红。其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为背景,融入轻松、幽默、搞笑元素大受读者欢迎。代表作有《小和尚》《真命天子》,四格漫画《搞怪姐妹》等。近年  相似文献   

5.
骆宁 《江苏教育》2013,(21):26-28
近年来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忽略经典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类作品的倾向。古典文学作品是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不仅能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认识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而且对其一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还原唐僧》这一课例指向高年段的古典文学类作品的阅读,尝试以课外阅读课为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探究提高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备受人们赞叹。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马语者》是英国当代作家埃文斯的成名作.作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究其原因.莫过于作者以一个动人故事满足了读者大众多层次的审美期待.文章以接受美学关于作家、作品、读者三者关系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马语者》为读者广泛接受的根本原因,进而为文学作品的宙美生产离不开读者的参与提供了又一实证.  相似文献   

8.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时期启蒙小说的代表作,其不仅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丹尼尔·笛福因为该作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可以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和写作水平,为读者更好的理解该小说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读者在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读者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呈现出新的变化。研究这一规律,对于提高读者鉴赏古典文学的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培养同学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分析能力,同时,也为文学史的教学作准备。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决定了中文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因而是中文系的一门主干课程。 《古典文学作品选》教学的第一个问题,是篇目的确定。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穷毕生之力,也无法通读,而课程教学的时数有限,这就必须精选篇目。精选篇目的原则,一是必须兼顾各种文体、流派、风格;二是必须考虑作品的质量。简言之,即必须选择各种文体、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这样做了,如是要能达到举一返三的教学效果,学生就能比较从容地独立地去分析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现在综合性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一般采用朱东润主编的  相似文献   

11.
解读非母语的外国文学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古代日语更加深了鉴赏的难度,学生会因为其晦涩难懂而觉得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典文学的现实意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有所收获,是《日本古典文学选读》课程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师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段落或篇章”。要达到这个要求,主要靠必修课《阅读和写作》中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通用的教材《阅读和写作》中古典文学作品的选编情况如何?能够有...  相似文献   

13.
大师小传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1850-1894),英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苏格兰城市爱丁堡。史蒂文森是19世纪英国文坛新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史蒂文森的小说,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主要作品有:《化身博士》《金银岛》《新天方夜谭》《诱拐》《黑箭》《错箱》《海岛夜谈》等。  相似文献   

14.
《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自1891年问世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它已被公认为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并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学阆苑。自张谷若以后又有几位译者翻译了《苔丝》,在这里笔者选择了王忠祥和聂珍钊合译的译本在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和张谷若译本进行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以刻画人物感受见长,幻灭感是其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题材。林黛玉则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多愁善感闺秀之典型。本文主要通过对曼斯菲尔德的几篇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分析比较,揭示曼、林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触景生情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6.
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观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赎罪》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历史时空的框架之下为读者讲述了一个跨越60年的忏悔故事。《赎罪》是一部具有自反性的小说,写作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坎贝尔在《神的面具:原始神话》中指出:一些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是由于这些作品再现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具有激发读者隐藏很深的心理本能的力量。神话原型学派的批评理论便着重阐明人类共同的经验如何体现于古代的神话和一些原型中以及文学创作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诺斯洛普·弗莱则声称“这些范畴(按指原型)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相传的关系……事实上,从总的情况看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着回复到那些范畴的倾向。”(《现代西方文论选》第343页) 林黛玉是一个体现《红楼梦》基本思想的艺术形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探讨黛玉形象与中国古代“神女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体现于这种关联中的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作品素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著称,幻化多变的情境中又常常带有中国古典文学的血脉风格。作为其成名作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将他惯用的这种新奇怪诞的语言和魔幻变异的情境发挥到极致。在语言描写和人物刻画上,作者利用陌生晦涩的词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迷雾的世界。其次,感官的错位和融通,也使作品的独特感受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窦娥冤》、《促织》三篇高中课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以各种艺术形式所阐述、传播,也一直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只是从总的来看,中学教材中悲剧作品的选编与悲剧作品的教学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