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共感能力指的是从他人的观点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感情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移情”。这类攻击性行为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共感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梁林 《陕西教育》2009,(5):43-43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大课内阅读量,以读促悟是我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 前言 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它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特征和内在过程,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它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使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性动机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移情作为助人、  相似文献   

6.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 ,达到以读悟情 ,以读悟语 ,情感体验 ,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徐淑娟 《考试周刊》2013,(90):31-31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本文从还原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巧用综合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用“移情”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领悟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情感体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体验"可以是一个名词,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也可以是一个动词,是指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情感的活动;还可以是一个过程,始于实践,终于感悟;它更是一种方法,能使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达十几次提及"体验",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突出体验学习策略,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主要包含认知和情绪两个成分。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个人气质、亲子关系和父母的移情能力以及教师的回应都会影响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幼儿家庭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和与人交往三种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设计者让学生在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情感进行交汇,在想、说、写中内化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中一是要以“发愤”为主线,贯彻教学全程;二是以感情朗读为抓手,读中悟“愤”,品“愤”促读,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并在不拘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让学生多一点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引领学生去研读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心有所悟.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呢?  相似文献   

16.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心理、寻求未知的实践活动,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生活、语言、思维等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情境,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语文中的人文内涵,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促使学生成就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如何将体验植根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使课堂因体验而精彩?一、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受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美…  相似文献   

17.
仇春兰 《青海教育》2003,(10):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学生能否从文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是阅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小学语文尤其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中的感悟只有通过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品读、激发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受《移情及移情训练》(载于本刊1991年第2期)一文的启示,我尝试通过移情来培养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品质。根据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一些移情训练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现介绍部分训练实例。例1,王辉昱,男,六岁半,性格特点是非常要强,在家里人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在与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现结合学校观摩课堂实例谈一点感受。案例一:众里寻芳,找准品读的重点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白鹭》一课有这么一小节:"那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