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倚楼:唐代赵嘏在《长安秋望》一诗中,写出了“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  相似文献   

2.
诗有“诗眼”,正如王国维所说,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极为平凡的“横”字,在诗歌中使用得当,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盎然的情趣。以“横”字写景,则景物更自然逼真。如赵嘏《长安晚秋》:“残星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画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婉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  相似文献   

4.
悲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主题,但也偶有美秋之作,一旦酿制,定是美酒。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和《长安秋望》就是美秋的佳酿名篇。  相似文献   

5.
长安晚秋唐·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日本汉诗家大沼厚《东台看花杂咏》云:"半天乔木已空枝,矮树仍能弄艳姿。气魄旋消华彩在,晚开花似晚唐诗。"  相似文献   

6.
卢圣春 《语文知识》2004,(12):27-27
晚唐诗人杜牧和赵嘏各做了一首《长安秋望》,一首美秋,一首悲秋,意境迥然不同。先看赵嘏的:  相似文献   

7.
长安杂记     
正李白说: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于是,长安穿越大唐皎白的月光,破空而来。~~01在一万首唐诗之中,押着汉字的韵脚,作痛饮状的长安,今夜,不再集体邀月,不再集体开怀。不再把散失到白露里的秋兴,由我一个人苍凉地继续下去。就像我不能闲散于关中道上,却开口吟着精神深处的诗篇。长安是一万首唐诗的直接失语者。我是一万  相似文献   

8.
苏颋入蜀考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他先后两次入蜀。首次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春入蜀,于本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第二次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夏入蜀,于次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两次入蜀路线大致相同,皆由长安向西到宝鸡,再南向汉中入广元进入蜀中。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11,(11):14-15
长安—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相似文献   

10.
剪得秋光入卷来王清铭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②也不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却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长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  相似文献   

11.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张乃翥1977年后,龙门文物保管所收集到后山一带出土的唐代石刻多件,其中有长安三年(703年)安思泰造石刻浮图一躯,以其别致的形体构造和珍贵的纪事刻辞而引起学界高度的重视。1994年秋,龙门西山又出土贞元九年...  相似文献   

12.
受《三国演义》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杨修死于“鸡肋”事件。事实是这样吗?《三国志》记载曹操败走汉中,“夏五月,引军还长安”。鸡肋事件出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排在“还长安”前,时间最迟应不超过五月。而杨修死于什么时候呢?裴松之注引《典略》日:“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相似文献   

13.
观日出     
清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起床了。坐在沙滩上,焦急地等待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天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入蜀新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对孟浩然入蜀的年代与路线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考察。认为:孟浩然在开元十一年入京后,因谋仕未果而于翌年秋初由长安“西入氓峨”,再给长江至江夏,在是地小作勾留后逆汉水还襄阳。  相似文献   

15.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岛。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  相似文献   

16.
乡韵     
乡村的清晨总是凉意浓浓的,纵然是在夏天。黎明慢慢地从山谷中升起,天上还挂着几颗残星,晨雾迷迷蒙蒙地笼罩在村落的原野上,远山近树,一片模糊,蒙着面纱的村落里疏疏落落地闪着几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心     
<正>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题。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1、《长相思》表面上写男女之情,把相思之苦写得淋漓尽致,内里却寄托着一种思慕明君,以身许国的理想,只是含蓄蕴藉,隐然不露。理由有多种,不足为凭的一种是()。A、我国的诗歌自古就有以男女恋爱比喻君臣遇合的传统,自屈原首创以来,此类诗层出不穷。B、诗中明说“长相思,在长安”。长安为当时国都,君主所在。C、此诗的…  相似文献   

19.
齿轮     
立意范本之三:巧用意象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到处闪现着意象的身影。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相似文献   

20.
“春风得意启柴扉,窗外杨花窗内飞。似是有情来送我,半随风去半沾衣。”这是某君调任新职时,留别旧寓的惜别之作。其堂兄见后笑日,“似曾相识……”。意指抄袭袁枚《舂日杂吟》“……半随风去半升堂”之句。诗词创作中,仿效前人的写法甚或借用别人的文辞或境界,只要内容和思想出自己意,则这种仿效或借用,是完全允许的,不能与抄袭并论。宋周邦彦《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乃借用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加以改造,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写得贴切自然,毫无抄袭之嫌。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则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