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记载,传说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后注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足见他在作诗铸字炼句上的工夫。其实,自古以来诗人写诗都十分讲究用字,追求一字之工常常是诗人梦寐以求的事。一、一字之工源于生活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有一首七言绝句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半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这是他做两浙观察使时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留宿僧房,夜晚赏月而在庙墙上写下的一首诗。诗中“半江水”原为“一江水”,怎么改了呢?原来钱塘江水是随潮汐涨落的…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与友人春游,吟诵新作,“不绝声者二十余里”(《与元九书》)。可见其苦吟之一斑。李贺在诗中记载了自己彻夜苦吟的情景:“吟诗一夜东方白”“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臼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他母亲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巳耳。”贾岛“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有一次,他一路苦吟。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被关押了一个晚上。而“推敲”的美谈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他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白闲。心与身为仇。”别人评价他,“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临汉隐居诗话》)此外,  相似文献   

3.
人和树     
<正>提到树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如果有一天,当你只身处于旷野,满眼的萧条,满目的沧桑,伤感、孤独、落寞顿时涌上心头。此时,如果在你的眼前出现一棵高入云霄的大树,你会有何感受?绝处逢生,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修饰了你波动的心情。细细品味心中的体验,就会发现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力量的源泉。贾岛曾有这样的两句诗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我们可以想象一  相似文献   

4.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年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一句用了三年,吟成后他不禁双泪长流.以苦吟诗人的形象蜚声古今的贾岛,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可见一斑.我们从中得到一个启示:一篇好文章的创作需要一个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四年级的习作有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已经有写一个简单段落的基础,但在意识和行为上对现在正式编入教材的习作训练是存在恐惧心理的.这无形的恐惧来自诸多方面:孩子缺乏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没有生活的实践;父母把作文看成是需要特别解决的难事;教师随意训练,不尊重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部分孩子一听到习作就大惊失色,心惊肉跳.孩子失去了以往的活泼和笑容,哪里还做得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5.
说郊寒岛瘦     
在中国诗歌史上凡提及孟郊、贾岛,人们就会想到苏轼《祭柳子玉文》中那两句著名的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唐朝以后历代文人也都把这两位诗人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齐巳的诗云:“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我们说,孟贾二人的诗风的相似在于他们的苦吟。他们把苦吟作为自己的艺术特征,并将苦吟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使苦吟成为他们一种创作心理定势 和审美特征。 因此,把他们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和分析这对苦吟诗人的政治倾向,艺术追求,及其创作特质。 一、入世的苦吟诗人 后人对孟贾两位诗人的评价是:在唐王朝 经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时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洁身自好的诗人。孟郊贞元七年于湖州举乡贡进士,历经五年,46岁方登第,此后一直沉伦下僚,“一贫彻骨”至死。贾岛则是先为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小语六年制第九册《古诗二首》选入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诗中的“江清月近人”一句,人教社“教参”(1988年第二版)中解释为“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其中的“近”作“接近”讲。我认为,这首诗中的“近”,应当作“亲密”讲较为贴切。因为,从全诗所表现的意境来看,作者所描写的雾气笼罩的小洲,日暮空旷的原野,天好像比树  相似文献   

7.
宋朝,有个人自以为能吟诗作赋,所以目中无人。听人说欧阳修诗才超人,他心中颇为不服。为了见个高低,他要访欧阳修。途中,他见路边有棵很大的死树,诗兴大发,吟出两句:“面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权。”两句出口,一时想不出后两句。恰巧欧  相似文献   

8.
读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在上千首诗歌中,吟咏明月的诗竟有三百二十多首。这些涛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这里只能选取部分诗中的吟月句,作初步赏析。诗人就要离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嵋山水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的  相似文献   

9.
“楚雨含情皆有托”是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中的一句。研究李商隐的专家们多喜欢引用这句诗,把它做为论述李商隐无题诗有无寄托的主要依据。如吴调公先生说:“李商隐爱情诗有没有寄托?有些诗的确是有所寄托的。他在《梓州罢吟》中早说过‘楚雨含情皆有托’的话。”。刘开扬先生说:“我不赞成冯浩所说‘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但也不否认商隐诗中确有少数是借爱情诗的形式以抒写讽刺寄寓的内容的。商隐晚年也曾说过‘楚雨含情皆有托’的话”。顾易生、蒋凡二位先生在  相似文献   

10.
两人或更多人各写一句或几句而成的诗,称为联句诗。比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此诗的前两句由唐文宗所吟,后两句为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续。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柳公权的续句大不以为然,说其尽是  相似文献   

11.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相传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与好友佛印和尚诗联往来。仲秋一天下午,他们二人泛舟长江,对饮倾谈。苏偶见一条大黄狗在岸边啃骨头,随口吟出上联,请佛印对。佛印知是东坡在取笑他,思索片刻,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扔向江中,同时脱口对出下联。这是巧用“河上”即“和尚”、“诗”即“尸”谐音的一副妙联。吟罢,两人相视大笑。  相似文献   

12.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因其篇幅短小,故最讲究炼字锻句。因一首好诗或一句佳句而得一雅号。是古代文人的趣事。 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杜甫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李贺诗词奇崛冷怪。雅号“诗鬼”;白居易“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人呼“诗囚”;卢延让醉心推敲,“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赢得“诗奴”称号。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古代诗人在锤炼诗歌语言时留下很多美谈,有人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有人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泪双流”,务使为诗语言精炼传神。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诗中紧扣“谪居”二字写的是哪几句?2.颔联和颈联所描绘的画面动静互映、大小结合,请试作分析。3.怎样理解结句“暂时分手莫踌躇”?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4-5题。秋下荆门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4.请就“霜落荆门江树空”中的“空”字作点赏析。5.请联系所学过的李白的有关诗句,谈一下自己对…  相似文献   

16.
用批评的眼光读书是应当提倡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然的话,别人就不能信服。比如清代的王士祯曾讲过这么一件事:边司徒写了一首《华泉》诗,其中有句云:“自闻秋雨声,不种芭蕉树”。有一批评者读后认为:芭蕉不是树,此说不通。听的人不服,说:《花间词》中不也有“笑指芭蕉林里往”之句吗?芭蕉既可成林,怎么就不是树?一语就驳倒了他。  相似文献   

17.
《暮江吟》:铺开想象是怎样的江景,才让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发出“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二字所包含的那种喜爱、愉悦之情呢?高度凝炼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供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充。“铺”展开的想象。诗的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  相似文献   

18.
去年十月,秋风瑟瑟,思绪萦怀,(余)吟成一绝,寄赠叶老,题为《秋思》:“道德文章两轶伦,一声叶老觉温馨。高峰挺秀标当世,百岁期颐笑古人。”第一天发信,第三天回信到了,说:“诗首句及末二句,决不敢当!”话语无多,态度坚  相似文献   

19.
1996年版《毛泽东诗词集》副编新收入17首中,有读后令人生疑者。如《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诞辰》,第一首首句“博大胆识铁石坚”出律,除韵脚外全部为仄声字;第二首“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不仅全诗平仄四处出律(湖、断、吟、诗),第三句末尾出现“三平调”(三个平声字),且以平声字“吟”为句脚,更令人疑惑。《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全首各联句平仄七处出律(庙、堪…  相似文献   

20.
悦读文摘     
歪诗——妙诗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由于高兴,一个平时从没有吟过半句诗的人,也吟起诗来: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撅——翘尾巴)吟了前两句,正待吟后两句,左右的臣僚早已傻眼了。这么歪,这哪是诗呀!但又不敢笑话皇帝。朱元璋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不慌不忙吟出下两句。三声唤出扶桑(即太阳)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大臣们一听,大吃一惊,皇上毕竟出口不凡,吟出上佳之诗来了。可见想笑话别人时,千万慢一点来,快了就孟浪了。主考官批诗从前,有一考生应考,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四句打油诗: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