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自媒体时代,大众媒体传播到全民互播的转变,引发高校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的变化。文章从高校舆情传播入手,剖析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引导高校舆情,搭建高校舆情监控平台,即在提高传播主体媒介素养的基础上,以新闻舆情引导高校舆情,构建全方位舆情引导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逐步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成为影响教育考试公平、安全和平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自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能力,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和演变规律,提出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模型。在构建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由协同治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处置、宣传教育和安全管控6个部分组成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表达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影响已超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增加了新闻信息监管的难度。各种文化、情绪和倾向并存于网络,极易滋生极端的言行,其传播影响深远。本文揭示了网民的媒体选择习惯,网络技术能力、参与社交网络的类型等加剧网络社会人群的演化,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网络舆情评价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为视角,对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如下观点:网络舆情的特征为对事件反应迅速、传播方式快捷、信息交互性强、传播主体隐蔽、传播内容复杂、影响广泛、控制难度大。目前网络舆情的应对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部门对民众意见置之不理或态度暧昧,二是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压制。网络舆情应对方式改革的思路为:认真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成熟社会心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笔者最后指出,在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决策必须始终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后疫情时代教育考试舆情具有的内容敏感性、传播复杂性和事件爆发性3个传播特点,应坚持日常预警、及时回应、公开透明3个原则,具体的应对措施是:1)转变传统思维观念;2)建立舆情分析处置专家智库;3)提高应急处突能力;4)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5)提升媒体与公众的传播素养;6)建立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各类媒体及社会公众三方协同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洋 《大学教育》2024,(1):8-1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情感表达方式。高校师生作为网络媒介使用的重要群体,关注和引导其在网络舆情中的情感诉求与表达,在高校管理和思政教育中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解释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内涵,重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及舆情主体(高校师生)在网络中的聚合方式,厘清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过程节点和传播特征。分析表明,高校舆情发展受空间因素和舆情主体情感因素影响,舆情主体通过链式、圈式聚集情感联系,在此过程中情感倾向易出现“群体极化”效应,而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发挥的效力更大。因此,高校舆情监管应加强舆情主体主流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健康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系统设计和应用,为地方政府及时高效的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进一步做好网络形象构建与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峰 《林区教学》2023,(3):19-23
重大疫情暴发期间,舆情伴生,这些舆情信息数量巨大、内容杂糅、传播迅猛。在网络化、自媒体全面普及的当下,伴随重大疫情而来的舆情信息对大学生的正常认知功能、主流价值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等均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重大疫情防控中,要对大学生实施正确的舆情引导,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应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采取对策:政府建立权威、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平台,社会营造有序、常态的舆情信息疏导氛围,高校建立综合、立体的舆情信息应对常态机制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舆情风险评估是开展舆情引导的重要环节。在新传播环境下,开展舆情处置需要关口前移,科学把握舆论的生成和演化规律,构建更加科学的舆情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舆情事件性质和责任部门的舆情回应能力列为舆情主体一级指标,将舆情强度、舆情态度、舆情增速列为舆情本体一级指标,将舆情对社会及受众的影响列为舆情客体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了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研究发现,相关舆情信息的社交媒体扩散度、境外媒体扩散度、境外媒体态度,舆情事件的模糊性、相关性等因素,以及舆情回应机制建设等,是决定舆情风险等级高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国之重器,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舆情作为一种公共力量,给高考管理带来了全面的冲击和全新的挑战。高考管理部门要认识和研究媒体在高考舆情传播中的作用和规律,学会与媒体的交往、合作与共赢。要积聚良好的媒体资源和人脉关系,坚持以"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构建专业的舆情应对机制,尤其要注重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舆情处置方略。事实证明,及时、合理、适度的回应,是做好高考舆情应对与危机管理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传媒促进舆论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越来越自觉地将媒介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治理技术.这种治理技术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媒介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也出现了记者腐败、媒介权力越界、监督失度等现象,使媒介的舆论监督偏离正常的轨道.19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我们提出发挥媒介舆论监督的治理功能,有利于提高舆论监督过程中公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把握舆论监督的度并推动舆论监督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网络媒介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以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为研究案例,应用TF-IDF等技术对其中关键词进行了提取和处理,分析了网络舆情,并指出政府在应对危机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文章从快速应对公共危机、积极实行网络参政议政、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与有效疏导网民情绪四个方面给出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播舆论监督既是政府功能的延伸,又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在新形势下做好广播舆论监督工作,电台应该创新节目形式、寻求政府支持、打造编播队伍、开拓节目空间、联合社会其它监督形式.  相似文献   

14.
传媒是政府和公众的纽带,承担着信息中介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功能。在危机爆发时,传媒对于政府危机公关有着传递、引导、协调、稳定的正面功能;政府在危机公关中运用传媒时也要防止过于偏向政府和过于偏向舆论两种倾向。此外,政府运用传媒应讲究工作方法和原则,多和传媒沟通交流,主动为传媒提供相关信息,让传媒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报道,将事实传递给公众,引导舆论,稳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莫玲  王磊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99-10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网络舆情概念、特点的阐述,分析了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并着重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消解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媒介的上层建筑属性使得“传统媒介舆论”在维护政权合法性以及树立榜样和塑造群众道德风貌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很充分地反映民意,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网络舆论,由于其自身优势,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为公共决策进程、反馈以及决策修正的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网络舆情"四阶段"演变模型,抽取教育考试舆情监测体系的相关指标,设计由萌芽指数、发展指数和态度指数构成的教育考试舆情预警模型,并对各指标量化和权重确值,划分舆情预警级别,进行案例实证分析。萌芽指数旨在确定舆情的初始性质和潜在风险,发展指数和态度指数旨在洞察舆情的传播态势和态度情况。该模型为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发展状态判断、网络态度判断和风险预警判断提供了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98-10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包含众多主体,各网络舆情主体的共同作用导致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网媒和政府作为舆情演化的主要干预力量,其干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舆情演变方向。围绕网民、网媒和政府关系问题,分析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媒和政府对舆情的干预机制,并通过微分方程构建网媒和政府干预下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模拟仿真不同干预情景、干预节点以及干预强度对网络舆情演化路径变化的影响,为政府治理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