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棉成为岭南的象征并非一蹴而就,其文化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在明代之后。陈恭尹为木棉塑造的英雄形象,因其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而受到后世的接受和认同。木棉能够加冕南花之王,主要得益于文人对南海神祠前木棉古树的群体性题咏。祝融意象的参与让南海神庙的木棉获得一种地域象征的地位,也形塑了后人对木棉作为南花之王的普遍记忆。近现代的市花评选更是将木棉的英雄形象与革命话语相结合,不仅巩固了木棉的文化地位,而且拓展它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亭"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次较高,不同时代的作家赋予了"亭"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宋代曾巩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及审美情趣寄托于亭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亭"意象。本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曾巩诗中的"亭"意象进行探究,进而初步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积淀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一直以来,鸟作为意象时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像汉代的赋作便与鸟结有不解之缘。不少汉赋家将文学作品与鸟联系起来,构建了许多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鸟意象。各类鸟意象的构建寄寓着作者高洁脱俗之质、悲愤不遇之叹、人生困惑之慨以及英雄本色之蕴等寓意,成为汉赋文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以“秦吉了”由来的考证入手,着眼于秦吉了作为文学意象和典故实例,梳理分析其不同的象征意义。秦吉了除了人们所认知的一种产自岭南的“能言鸟”外,它在文学作品中更具有代言、传情及讽喻的意义,衍生出贞烈高洁、忠于故土的义士形象。从空间想象角度试图重新阐释秦吉了作为文学意象和典故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渔翁是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被人引用和抒写,因其本身所秉承的恬淡闲适、潇洒旷达等诸多精神内涵而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所钟爱,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士文化。本文从渔父意象产生的历史渊源,渔父意象的象征意蕴,以及简述剖析解读古代文人"隐逸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学习古典文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涛 《海外英语》2011,(11):203+210
各民族语言丰富多彩,有着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体现出原作品中的文化意象,传递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力求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文学作品中的水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借助于水意象表情达意,在文学作品中实现四个方面的表现功能:哲学表现功能、实用表现功能、审美表现功能、情感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文学作品中的水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借助于水意象表情达意,在文学作品中实现四个方面的表现功能:哲学表现功能、实用表现功能、审美表现功能、情感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9.
疾病不仅是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的一个符号意象。鲁迅小说中出现的众多疾病意象,在特殊历史语境下与中国社会的病态、文化的痼疾相互契合,构成了一种整体性隐喻。本文从疾病意象隐喻文化和启蒙思想的可能性、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表现及其文化喻指、疾病意象与启蒙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鲁迅小说中疾病这一独特意象背后深邃复杂的隐喻涵义,从而深刻地揭示鲁迅作品中蕴涵的隐秘民族文化心理和厚重的社会历史思索。  相似文献   

10.
正意象是寓"意"于"象",是能够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意象是学习语文知识、解读经典文本、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月亮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情感表达的一个象征物,不管是在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月意象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艺术呈现,解读月意象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倡导语文教师充分关注教材中月意象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在领略语文学习真谛的同时感受民族生命的律动。  相似文献   

11.
从地域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关陇、中原、吴越、巴蜀、岭南等地区的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日丰。但作为既有悠久传统,又有着典型的地域特色的荆楚地区的文学,从《楚辞》以后便很少有人问津,给人以楚文学从汉末就中流截断之感。其实,由于荆楚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族性格,使荆楚文学一直以独特的地域性,流响在华夏文学的水脉里。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并积淀着具体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某一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独特的风俗与民情.乡土文学作家无不有意识地从方言的宝库中提炼、采撷鲜活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进入文学作品,用生动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语言创作乡土文学作品.该文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湖南典型的乡土作家杨克祥的作品,探索方言等地域性极强、特色鲜明的语言为扩大其影响力和使用范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学通常通过塑造意象来表现生活,意象是文学创作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意象的运用给文学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赋予文学作品高度的审美价值,是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本文从文学意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文学意象的种类和组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意象的文化涵义及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嘉峪关及其区域空间意象,在国家“西部开发”“改革开放”等经济战略中,随着这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整体推进而不断变迁,从建国初的“荒滩废垒”,变成欣欣向荣的“钢城”,继而又变成举世瞩目的“丝路明珠”。这是国家地理优选和区域空间多维构建的空间效应,也是人们对区域空间认知的文化表征和意指实践。本文借助文学作品,研究嘉峪关及其区域空间意象,充分展现区域空间构建、空间效应、空间感受和空间意义,旨在倡导和践行新文化地理学这一研究思路和学术转向。  相似文献   

15.
岭南近代文学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长、发育、成熟与中外文化交流这股“东风”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岭南近代文学的重要表征———风格,也深深烙上了外来文化的印痕。岭南近代散文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下,其风格的嬗变轨迹是极为突显的:以经世类散文为主脉的岭南近代散文随着经世致用和启蒙图强文学思潮的起伏流动而俯仰前行,在功利化与通俗化的创作洪流里时时注入艺术追求的清流,在新思想、新事物、新名词与旧文字、旧句法、旧语法混凝而成的河床里鼓噪前行,呈现出与传统散文相异的整体风格———平易缜密,雄深闳肆。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整体文化与文学是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整合,区域文化与文学是整体文化与文学图谱中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既具有异于他者的区域性,又具有同于他者的整体性。城市发展的任何战略都必须立足于文化战略,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重庆无论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丰沃的文化土壤和密集的文化人才方面,还是在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开放的文化心理方面,与其他一些大都市相比都有着绝对的差距。重庆已逐渐表现出其文化自觉,正在努力将重庆的城市文化特征经过现代整理,实现创造性的转换。区域文化形成作家不同的内在气质及其作品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文学面貌,成就和影响都极其有限。但是时间一定会孕育出具有明显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重庆作家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文化选择和文化开放中形成自己的文学禀性和特色,完成具有特色区域性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宣传语传达着这个城市的文化风俗、思维模式、审美观念等文化内涵。得体的城市形象主题宣传语的翻译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从而达到很强的感染力和良好的对外宣传功能。从文学翻译的美学原则出发,提出符合翻译美学原则、更富于中国和地方文化内涵的泸州市城市形象主题宣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试论沈从文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化学、符号学理论方法,以沈从文的文化心理为研究对象,认为苗文化心理、自卑情结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因,也是沈从文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只有熟识这一问题,才能对沈从文小说有深层的理解,也才能突破以往沈从文小说研究中只注重形式分析、忽略文化心理分析的陈旧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般文艺理论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一般依靠的是“知人论世”,但与文学形象密切相关的创作主体的创作意识及在作品中呈现的情象结构,却往往被忽略。创作主体与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之间会形成互相对应的形象体系,情象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体系,能为把握文学形象创造及内涵提供新的诠释角度和相对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期,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岭南文学新实力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10位身在广东的中青年作家成为国内文学界关注的对象。这10位作家近年来创作十分活跃,作品影响广泛,各具风格特色。他们的作品以复杂的体验表达了时代的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