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寻找多样化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观察敏锐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学习,实现优化写作教学效果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力,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兴趣;明确观察能力培养目标,灵活运用教育引导方法;加强生活化引导力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设置主题性观察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策略,结合小学生思维状态特征科学运用相关方法,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为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59):23-24
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3.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4.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  相似文献   

5.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在写作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观察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初学写作的学生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观察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而获得,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观察——长期的、持续的、细心的和多方面的观察。这才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8.
黄绍锦 《文教资料》2011,(12):91-92
积累写作素材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从活动中观察、挖掘写作素材,创设活动情境来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有效消除学生讨厌写作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林秋兰 《福建教育》2023,(22):52-53
观察类习作中的观察是写作观察而非一般观察。忽视写作观察的特点,忽视学生实际,导致观察指导不力、学生自我表达缺失,是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观察类习作教学必须将运思和观察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自能观察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形象而生动。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有许许多多值得学生去观察、体验、探究的乡土资源,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农村生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素材库,并创设写作机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身边的社会,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第一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指导观察是使学生获得作文素材、写作信息的必要手段。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3):60-61
低年级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经验,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也没有养成长期观察身边事物从而运用到写作中的习惯,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在学生写作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状物作文所描写的对象多为动物、植物,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恰恰缺乏观察力,因而对状物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笔。观察力需要培养,学生只有认识到自身观察角度、观察方法的差距,才能有所提高。 作文评改课以学生的作文为评改对象,可直接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对于范文学习,能够进行一对一地教学,针对性更强。在状物作文的写作中,观察是整篇作文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写作之源,观察是写作之本.只有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唤醒学生的感觉器官,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能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教师由作文课指导者变成了学生作文的鉴赏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当是课程标准和课堂写作教学的桥梁,是将抽象的课改新理念实实在在贯彻于学生写作行为的促进者,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些角色的转换?笔者走进学生写作天地之间,开始了新的尝试。—、观察理念就“实”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与训练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合乎教学规律是很有关系的。为此,要注意观察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勤于写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是…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指导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技巧入手,培养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善观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此激发其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使学生有物可言,有事可写,有人可画,有景可描。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是长期困扰教师的“顽疾”之一。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失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剂良方。一、学会观察,才能有“新”可“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写作时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毫无“新”意可“创”。久而久之,学生厌恶写作之情渐起,写作水平也就无从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觉得有“新”可“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平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