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气层损害机理是指油气层损害的产生原因以及伴随损害而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于不同的油气层,其储集特征和导致损害的外部环境均有较大差别,因此可能发生的损害机理也不尽相同。对于某一目的层,要想指定出一个有效的保护油气层的技术方案,必须先将其损害机理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2.
该文简要介绍了空气钻井的技术特点和对录井的影响,并针对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白昕 《内江科技》2013,(6):131-132
本文在详查永1、永3井西山窑组砂岩储层微观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储层自身孔渗伤害及外来流介对储层形成的潜在伤害机理,针对性提出了钻井、完井射孔及增产改造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试油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损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江苏油田低渗透油气层试油中,降低油气层损害的作法。针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射孔、测试联作、助排、跨隔测试、改进试油工艺流程等技术,降低油气层损害,提高了试油效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油气成藏类型的多元化,使得不同地区的油气显示特征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油气显示特征仍然存在着共性的东西。通过共性与个性的表现规律——即油气层在综合录井参数上的响应特征可以判别出录井显示层是油层、油气层、油水同层或水层。进而总结出了科学合理的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气集输管道将不同程度地出现防腐层老化现象,造成管道腐蚀穿孔跑油,必须对管道进行维修和更换,先要对管道进行隔离,然后扫线,最后焊接动火。  相似文献   

7.
腐蚀—直是影响油气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地l下油气管道投产1-2年后即发生腐蚀穿孔的情况以屡见不鲜。它不仅造成以为穿孔而引起的油、气、水泄漏损失,以及由于维修所带来的材料和人力上的浪费,停工停产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可能因为腐蚀而引起火灾。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油气管道的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8.
罐顶气轻烃色谱录井技术作为一项轻烃录井技术,在油气层评价中得到了广范应用。利用罐顶气录井参数可以对储层的含油气丰度、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在胜利油田的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气层的发现与评价及低孔低渗集层的评价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作为油气田开发的一项成熟、适用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修井作业作为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工艺措施,对维持油水井正常生产和实现稳产、上产是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于钻完井之后直到生产井报废为止的生产全过程.而修井过程中油气层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0.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考察油气层岩心与各种外来流体接触后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对岩石性质,主要是对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实践证明,在注水和采油等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层损害,而且有些损害是永久性的和不可逆的。因此,油层一旦受到损害往往难以消除。砾岩储层孔隙半径大,而喉道半径小,储集层容易遭受敏感性损害。所以,开展砾岩油藏的敏感性实验研究,找出造成砾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潜在损害因素,砾岩油藏发生敏感性的条件和由敏感性引起的油藏损害程度等,这是系统制定的砾岩油藏开发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铮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176-177
从沾化南部地区馆下段勘探实践出发,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仓储层的油气成藏提出了几点认识。认为未沟通烃源岩的油源断层同样具有疏导油气的能力,仓储层内存在的岩性变化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可能,在井位部署中,应注意断层顺、反向遮挡对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馆下段仓储层的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蔡巍 《中国科技信息》2013,(11):83-84,88
塔河油田油气层主要集中在三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埋深一般在4200~6000米。为加快塔河油田10区油层的开发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减少钻井周期,实现原油的增储上产,目前塔河油田将该区块四开制井深结构简化为三开制井深结构。针对10区块长裸眼井上部地层易阻卡,下部地层井壁易失稳、目的层奥陶系易漏失等特点,本文以TH10122井钻井液施工情况为代表,详细介绍了塔河油田10区块钻井液技术难点和应对措施,在成熟的聚磺体系下优选钻井液材料、优化配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应用的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较强的携岩能力,稳定井壁效果好,高温稳定性突出,满足了在该区块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吴庆舫 《金秋科苑》2010,(20):110-110
盐间非砂岩油藏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井筒环境,对固井工艺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根据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地质特性,分析了水泥浆对盐间非砂岩储层的可能损害及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固井技术难点,探讨了盐间非砂岩油藏固井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油田埋地油气集输管道检测方法,针对外防腐层的检测的多频管中电流法(PCM),电位梯度法(DCVG)等,针对外腐蚀环境检测的土壤腐蚀速率检测,土壤电阻率检测及杂相电流检测,深入研究了这些方法的检测原理,及现场应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适合于油田埋地油气集输管道的可靠易行的检测方法选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军锷  李家强  徐兵 《内江科技》2008,29(5):100-101
通过对盐下沙四段砂砾岩油气成藏特点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油气成藏具有盐湖供烃、物性控藏、自成体系、叠合连片、扇中富集的特点,并归纳总结了成藏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必须把我国油气储运放到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上加以重视.其系统完善与否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平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1904-1948年的45年间,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中国是外国油品的倾销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年艰苦努力,自1978年始,我国原油年产量超过亿吨,已跻身世界产油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18.
19.
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110块砂岩样品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荧光、温度和流体势分析。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多阶连续性运聚特征,虽可划分6期,但应为多期充注一期成藏。各区块不断运移平衡连续成藏。不同时期流体势走向不尽相同,榆林、神木、乌审旗等地区为油气长期指向区。  相似文献   

20.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