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在"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上所搭建的"中央厨房",能否制作出各类优质信息并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关键取决于"厨师"("中央厨房"编辑)的素养与技艺。既会烹饪"主菜"并善于"配菜"以及擅长调味、既能烹调出几道"拿手菜"又擅长做"快餐"、既擅长"做菜"又会"淘菜"暨"选料",是对"厨师"技艺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2.
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使得不同类型的媒体包括广播电台的竞争不断增大,再加上人们需求的改变,更是增加了广播传媒的发展难度,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广播传媒培养主持风格的作用以及意义,阐述何为"雅""俗",来分析在广播传媒当中"雅""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走转改"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烙印上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它背靠于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大背景。"走转改"精神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于中国气候,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我们倡导"走转改"精神,一方面要遏制和清除新闻环境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回归新闻本原,保证新闻传媒的航船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相似文献   

4.
张莉 《新闻界》2012,(15):58-61,71
在中国三十多年的传媒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对于报业的改革先行,广电传媒更多扮演"搭便车者"的角色。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国广电传媒改革"搭便车者"角色扮演的成因。广电传媒改革的"搭便车"行为也是广电传媒自身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谁掌握了下一代传媒人,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传媒;谁掌握了传媒,谁就掌握了未来。承担着全国80%的新闻宣传工作任务的地市报人,更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引导报社记者、编辑甚至经营人员走入新闻行业的第一任老师,一般都是记者部主任。选好记者部主任,用好记者部主任,对报社的未来发展、对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地市报社记者部主任,要树立五种"意识",当好五大"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雕版印刷就是传统的水印技术,雕版印刷涵盖了木板水印技术的全过程。"饾版"术就是今天的木板水印技术,它记载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历程,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到下半年,不少城市的都市报,都会燃起发行大战的硝烟,为突破徘徊不前的发行"瓶颈",在一年一度的发行市场"洗牌"中,切占得更多"蛋糕",不少都市报纸动足脑筋,另辟蹊径,迷信"灰色发行".比较常见的就是"赠物发行",在满大街上的征订点,排着一长溜大桶大桶的色拉油,招徕读者.对于集订大户,更是从送米送酒,发展到送钱送券送家电.  相似文献   

8.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当前,"三农"新闻报道面临着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更是影响力经济。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指出,在网络信息社会,物质和信息都不稀缺,稀缺的是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的稀缺性让人们发现,原来注意力可以转化为财富。譬如你拥有了注意力,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明星",而明星是很容易赚大钱的——明星体制是注意力经济的赚  相似文献   

10.
语言用的"俗"还是"雅",只要能准确地把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就是好标题。  相似文献   

11.
"小人物"在新闻的世界里并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新闻人物,恰恰相反,他们常常会成为新闻真正的主人公。中国传统媒体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忙于传播大量的"走基层"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种"小人物"的故事。在媒体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的媒体人可否利用更多的新闻传播平台,对"小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的报道加以传播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传媒竞逐,报纸林立,"导向"、"特色"和"质量"决定命运.正如光明日报总编辑苟天林所说:把握导向、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三贴近"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沉默螺旋"理论,是大众传播强效果论的典型代表。以个人畏惧群体生活中的孤独感为研究基点,强调舆论的形成与人对周围"意见气候"的感知能力相关。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中,由于受众之间的交流少,并且在接受信息时呈一种线性的单向模式,人们会主观地认为传媒代表的就是多数意见。网络的出现,使得传播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地变革,同时也对该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瑾 《记者摇篮》2008,(2):18-19
策划,是近几年搞新闻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众所周知,如今媒体竞争非常激烈,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其实这种竞争说到底是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取,用句时髦的话就是"眼球经济"——谁争取到了更多人的"目光",谁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这些"原料"加工得"独树一帜",才能"抢眼",而它的关键在于新闻策划,也可以说编辑策划。编  相似文献   

16.
"行气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独特的体育养生方法。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对"行气术"的产生与发展类型及特点进行考证,以挖掘这种古代养生体育方法对促进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志懿 《传媒》2006,(11):12-18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报刊‘走出去'研讨会",认真探讨我国报刊业参与国际文化信息传播和传媒产业竞争的相应策略和措施.会后,记者就有关"走出去"的话题专访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  相似文献   

18.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新闻宣传工作是"精细活",须"精工做",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按照"有几把刷子",会使"十八般兵器"的要求,仙桃日报社念好"心经",苦练"内功",把提升采编队伍业务素质、锤炼硬实作风,作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做在经常,做到常"念"常新、常"练"常精,真正收获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  相似文献   

19.
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新闻战线贯穿2004年全年工作的中心任务.做好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办报,切实认真学,认真找,认真改,整顿和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办报队伍.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新闻必须得"动"起来,不管是题材还是报道的内容,都必须注重其服务性和互动性,做到"三贴近",这样才能调动更多读者的积极性,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