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王洪浩 《考试周刊》2011,(79):127-128
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训练中技能和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使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是关系到教练员、运动员乃至整个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心理状态中心理品质的具体内涵、心理状态与技战术水平之间的联系和心理状态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在分析心理状态特征的基础上,更加合理有效地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使之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段统计法对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李晓霞vs丁宁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和2011年乒乓球世界杯决赛两人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对比,总结她们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积极主动的临场心态、必胜的信心、良好的竞技状态、合理的战术等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卿 《华章》2012,(25)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体育竞赛不仅是体能和技术的较量,而且还是心理素质的抗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越来越接近,但比赛成绩往往相差甚远,心理因素的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训练、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一起,构成现代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在现代的乒乓球比赛中,特别是在大型的乒乓球比赛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战术安排外还要求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乒乓球运动员临场的心理素质会成为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通过心理训练来培养乒乓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只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乒乓球运动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运动,要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并且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必须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心理训练.本文对郑州大学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参赛准备期的心理素质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提出了注意力集中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和培养自信心的训练三种方法,旨在为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篮球比赛中,在比分接近、胶着的情况下,运动员临场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自控能力,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除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之外,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整理心智训练的相关资料,提供常见的训练方式,以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在乒乓球比赛的全过程中,处处充满了节奏的变化.节奏是运动员所有技战术运用好坏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把握对乒乓球比赛节奏的认识,总结影响乒乓球比赛节奏的主要因素并且探讨掌控比赛节奏的方法,掌握其运用时机,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技战术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乒乓球比赛中要想获得成功,除了精良的球技外,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说得好:"平时练的是战术,比赛比的是心理".特别是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比赛的胜负往往体现在心理素质方面.本文就从乒乓球比赛心理素质的背景,比赛前的心理素质状态,以及在实战中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平时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了初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竞技乒乓球的性质特征、教练员认识、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现状来探析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现阶段领先世界的原因。由竞技乒乓球的发展历程来解析该项目的性质、特征;通过对教练员的解读来理解他们的指导思想;依据王皓近几年大赛中与对手的比赛录像发现,2、3板在乒乓球比赛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第2板技术变得更加先进、有攻击性。乒乓球技术新、高、难的发展,以及比赛相持能力的提高都将是未来乒乓球比赛致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优劣表现,在比赛关键的时候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关键分和一局球的胜负影响很大,许多有潜质的运动员都是因为心理上的因素,影响了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对乒乓球比赛的心理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关系,对于乒乓球教练员指导训练及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特征、成因及训练方法研究分析,从而改善运动员的不良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Training transfer is a key concern for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training professionals, and researchers. Since Georgenson's (1982) article on transfer, his conversational gambit that only 10% of training transfers to performance on the job has been quoted often. This estimate suggests a low level of success with training programs in general, and given its pervasivenes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undermine confidence in using training as an intervention. Although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learning from training can and does transfer, assessing how much of it transfers in general is far from simple. Researchers conducting recent meta‐analyses of transfer studies have illustrated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assigning a general effect size for training transfer. Measuring transfer is complicated by how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whom, at what interval from the training event, and a number of other factors. Taking those factors into account, along with existing transfer evaluation methods, training manager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should develop protocols to define how they will conduct transfer evaluation within their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2.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ear of success in women's career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for community college educators and counselors wanting to assist women in their professional goals. In this articl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ar of success in women are categorized as follows: familial socialization,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and cultural norms. It is generally conceded that any one or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can precipitate a fear of success which becomes manifest in the woman's defeatist behaviors, and in turn, undermines her career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that professionals recognize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fear of success orientation in women so that they may develop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client.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互动体验、交流分享作为主要培训手段的体验式培训已渐成为师资培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其作为教师入职培训、整合校园文化、激发教师潜能、建设学习团队的必要培训。文章首先介绍了体验式培训及其理论基础,然后结合迪克与凯里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探讨了教师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教学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一个教师心理健康与素质体验式培训案例,以期能为学校实施师资培训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艺术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像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简言之,艺术是主体创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戏.在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中,想象力、知性力、理性力和鉴赏力发挥各自功能,处于一种整体性的合目的自由的协调状态,主体产生美的愉悦之情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对羽毛球比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调整及训练方法。调整方法:在比赛中利用间歇时间或是故意延误比赛节奏来获得休息和调整时间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教练员的指导来调整情绪的方法等。心理情绪的训练方法:加强基础练习法、教练员激励法、赛前音乐调整法、调整呼吸法等。  相似文献   

16.
发球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他人制约的技术。如果发球威力不大,不但失去直接得分和破坏对方战术的机会,还会给本方防守造成很大困难,形成被动局面。造成发球失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总体来说心理因素是重要方面,据有关资料表明:心理因素占造成发球失误的76.14%。所以有必要对影响发球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归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比赛中发球的成功率和攻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人格发展不良,心理健康水平低,行为问题突出,学业成绩不良,生活状况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亲子关系缺失,社会支持欠缺,监护人水平低,学校周边环境差等。应对策略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参加各种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教师培训;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采取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8.
钟娟 《昆明大学学报》2008,19(4):109-111
焦虑水平是运动员心理状态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特征及调控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依据,从而达到比赛所需心理品质,实现比赛心理状态有效调控,促使最佳比赛准备状态形成,建立技战术和身心为一体的科学训练体系和赛前准备,形成最佳的身体和心理机制,全面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的心理焦虑的原因进行的分心,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能促使篮球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反之,当兴奋超过一定的限度,则转变为焦虑,会使篮球运动员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在篮球比赛中,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篮球运动员时常受到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的影响,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等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赛前心理训练有助于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赛中心理能量及赛中稳定性的增强。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有效方法是:意志训练,念动训练,自信心训练,注意集中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暗示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