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怡清 《陕西教育》2005,(12):36-37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新教材中的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势利导,延伸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一、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无意识识字在第一册的识字教学中,教材中告诉了学生多种识字的渠道:看人体识汉字、在大街上识汉字、边看电视边识字、在家里识字、读对联识字等。学习完这些课文后,我先让学生按课文中提示的渠道去发现所认识到的新汉字,接着让学生补充课文:我在哪里,还认识了哪些字,我是怎样认识的。除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兴趣与识字能力的萌芽阶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习汉字变得更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过去那种单纯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地认读和大量抄写的识字教学己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只有采取相应的识字方法,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才会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轻松、愉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如簧 《快乐阅读》2012,(31):74-7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趣味识字以趣味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景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识字为快乐识字,从而引导他们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相似文献   

5.
汉字凝聚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每个教师背负着教给学生识字的重任。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教会学生汉字,借助拼音识字是教学汉字的重要途径,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具体形象化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比较识字法解决学生混淆相近汉字的问题,采用游戏形式更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金娥 《教书育人》2012,(26):70-71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材安排了大量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学期的生字积累看起来很多,但是单单一个学期的生字量对于学生  相似文献   

7.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但二者各有优缺点。集中识字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短期内集中识记大量的汉字;缺点是汉字识记缺乏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不易理解汉字的意思,遗忘率高。分散识字的优点是把汉字放在课文中学习,学生学习汉字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容易理解汉字意思,记忆牢靠;缺点是一边阅读,一边识字,二者互相制约,汉字识记效果受影响。如果能创造出一种融合二者优点,尽量避免二者缺点的汉字识记方法,无疑对汉字教学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人教版教材识字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学生识字的任务较重。而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打造高效识字课堂,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陈工民  熊伟  朱瑛 《辽宁教育》2009,(7):108-109
[设计理念]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追求识字教学情趣实为追求高效识字,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触摸汉字、感受汉字,通过汉字进入语言世界,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识字与积累,识字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社且语言文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提倡多元识字,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构字规律明显,汉字教学首要的就是字理识字;教师在引领学生们字理识字的时候,须遵从汉字的构字规律特点,遵从儿童的心理认知接受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识字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识字小报是以小报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在某种程度上能减轻课堂识字压力,有效复习生字;能激发识字情趣.我们把识字小报分好ABCD面,A面设计为小课本,有效巩固和延伸课堂学习内容;B面设计为快乐园,激起学生识字乐趣;C面设计为展示台,使其成为学生间交流的小平台;D面设计为小桥梁,使学生识字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不断积累汉字,使用汉字.最后达到轻松愉悦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汉字在教材中的重复方式与识字成绩发现,在提出学习要求后,对学生所学之汉字继续给予适当重复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字成绩。重复量达到6节的汉字识字效果较为理想。就重复节数对提高识字成绩的效果来说,2节和6节是两个转折点。据此,教师应认识到教材在汉字重复上的缺陷,在教学中自觉补充,运用合理的重复方式和重复量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现行统编版教材相对苏教版教材而言,生字数量有所增加,更加强调了学生识字的重要性。然而,这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由于识字教学主要面向低中年级学生展开,这些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无法对汉字进行精准记忆。很多学生认为识字学习枯燥无味,对于难写的、易混淆的生字容易出现“学得快,忘得快”、“搞不清”的情况,因而对识字课堂产生厌烦心理,使识字教学陷入阻碍。因此,基于儿童本位,选择适切、有趣的识字教学策略,对易错、易混淆的字能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识字、辨字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47):39-40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和作文打基础的奠基工程。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之路有多宽,可以走多远。据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其原因之一就是识字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枯燥乏味,识字量大,任务重。另外就是"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的错误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汉字的读音和字形,也要关注汉字的字义和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只有从汉字的形音意全面分析,掌握汉字字理,才能帮助学生做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成才之路》2011,(14):72-72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尽快而有效地掌握汉字?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教学生识字。一、字谜识字法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按一定规律把它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学得愉快、容易记忆,  相似文献   

16.
董敏 《课外阅读》2011,(10):161-16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增强学习效果,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81):3-4
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学习独立识字"。在统编版教材中,一年级上册第一个单元就安排了识字单元,与以往教材明显不同,充分体现了低段学生"识字"的任务的突出地位与重要性。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有限,汉字又是抽象符号系统。关注到这两个问题,在识字教学中如何降低难度、增加趣味,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识字教学贴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汉字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基石.由于汉字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掌握,因此,识字数量和速度并不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识字教学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汉字体系特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以达到学生终身能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静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2):154-154,17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现用教材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如果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也势必非常吃力.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要求学生认识797个汉字,和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比,识字量大幅度增加,识字教学成了教学中的难点。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现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