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不但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在品词特征、词形特征、成义类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它通过词语意义的转用和比喻等方式,形成简洁易懂的表达,形象生动。比如要表达"生气"之意,用‘腹■’就要比‘怒■’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把握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的用法和特点,对于提高日语教学效果、加强日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音义关系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一书中139个动物名词音义关系的考察表明: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有音义联系的,除了有一部分是摹仿动物之声而形成的词外,还有从外形(包括体型和动态)特征、内在性质等命名的,同样具有联想比附的思维模式。尤其在对汉语早期词汇的借用和改造(转换)过程中表现出壮民族面对强势语言从容应对的机敏。  相似文献   

3.
词语的理据是指事物命名的根据,反映出词语的表达形式和词义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联系。从宏观的角度划分,词语的理据有语音理据、构成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历史文化理据等类型;如果从事物命名所依据的角度来划分,还可划分出更具体细致的理据类型,如类属理据、方所理据、功能理据、事件理据、直感理据等。词汇的理据教学法是指将词汇理据研究的成果或思想应用于词汇教学中,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运用词汇的理据教学法能弥补长期以来词汇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词语的用法;能为课堂教学增添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及趣味性;大大提高词汇的记忆效果;而且在文化导入上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所调查的近6000个词汇与普通话、柳州官话及周边方言、壮语进行比较,发现:南宁福建村官话词汇中保留着典型的官话词汇成分,但在语言接触中,大量的南宁白话.南宁平话、壮语的词汇或语素已经渗透进福建村官话的词汇系统里,南宁白话词汇对福建村官话词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Python爬虫爬取的数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过去40多年里CNKI和Google Scholar收录的壮语词汇研究相关文章共270篇进行量化分析.主要从总体趋势、研究投入情况、研究主题和文献引用情况四个维度进行多角度讨论,探讨国内外壮语词汇研究的基本现状,旨在为今后壮语和壮语词汇研究提供参考和可靠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高级阶段词汇学习的偏误的概括和分析 ,来探索在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教学要点 ,以求尽量避免和减少学生习得的偏误 ,提高训练的有效性。笔者认为 ,应把握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特点 ,加强词语释义的针对性 ,注意提示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语义 ,注重词汇教学的文化渗透等等 ,使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逐步走向成熟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21,(1):72-76
人体类词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汇,其使用频率高,词义和构词都颇具特点。潮阳话常用的人体类词口语色彩浓厚,不少词的词义丰富,构词形式多样。这些人体类词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其中以詈骂文化最为突出。通过这些詈骂词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展示潮阳话口语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在日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联想和利用语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规律,加深对词语理解并强化对词语的记忆,以明确词义,增强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壮语农业生产加工工具词汇细微描述,说明壮族对粮食加工与食品加工技术与技巧独特的认识,揭示壮族农业生产加工工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层面,传统的词汇教学只注重了词语形式的学习,忽略了词义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词语文化语义的学习,这样的词汇学习导致了很多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从认知、文化、隐喻、思维、联想、方法等崭新的角度来进行词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用来表达某一群体的人的经验和感情。由于壮英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折射到语言上,构词结构有明显差异,反映了壮英民族属于完全不同的感知表达和思维方式体系。壮民族重整体概念,重客体意识,英民族重个体概念,重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壮语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后带后附音节是状态形容词的一种,表示对人和事物的描绘,起增加修辞色彩和语音和谐的作用。壮语带后附音节的状态形容词包括AB式、ABB式、ACiAB式三种结构类型,能够做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语义上一般表示程度意义的加深,有些还带有附属的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阳高》是广泛流传于广西百色右江河谷一带的壮族古歌,讲述了孤儿阳高为报家仇所经历的坎坷人生。抄本唱词用古壮字抄录,内容丰富,是研究壮族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珍贵语料。以田东县壮族古歌《阳高》抄本为依据,整理抄本的古壮字,考察其字形,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赵庄白语属白语南部方言大理土语。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由于受到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合音音变。赵庄白语的合音音变有合音变调、合音变韵两种形式。当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位于动词、量词等意义更为实在的词类后面时,发生合音变调;当后一音节比前一音节意义更实在时,常发生合音变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的翻译文本为语料,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认知能力、凸显、焦点、背景等角度对关联序链中的语言、文化、人类、自然界等几个节点进行解读。在壮族民歌英译中,译者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不断进行比较后作出适应性选择;壮语民歌英译使壮族文化得以凸显;壮语民歌英译过程中有时需要作焦点调整,但都以人类为焦点;有时需要概念化转化,但都以自然界为背景。  相似文献   

16.
雷凯  唐龙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36-40,47
从声、韵、调三方面对大苗山壮语与标准壮语的语音展开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通过比较发现:标准壮语的声母,大苗山壮语中基本上都具备;韵母有82个相同,标准壮语比大苗山壮语多26个韵母;大苗山壮语与标准壮语声调相同或相似的也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7.
韦达 《河池学院学报》2003,23(1):97-100
汉语和壮语的实词都有活用现象 ,本文具体介绍它们在名词用如动词和量词、动词用如名词和量词、形容词用如名词和动词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之处 ,为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比较来加速掌握这种现象 ,摆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300多年来,壮族人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其中北路壮剧更是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壮剧面临着日渐衰颓的命运。借助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的契机,它有了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为此建议: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高壮剧知名度;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实现壮剧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壮剧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形式。但在当前,壮剧却呈现出日渐衰微、令人担忧的局面。因而,对壮剧研究的论著、讨论会以及壮剧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梳理,既可以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壮剧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能反思壮剧研究的不足,逐渐完善壮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