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先疲劳”原理的目的就是克服几乎所有杠铃练习中都存在的一种缺点。这一原理可能比正常情况能更有效地训练任何肌肉的结构。在有两块或更多肌群参与工作的杠铃练习里,当力量最薄弱的肌肉再也不能够完成工作时,就会出现肌肉疲劳现象。而这种情况下,参与相同练习的较大肌群只受到很小的刺激。解决薄弱环节的问题例如,采用杠铃半蹲练习时,当腰部肌肉达到短暂的疲劳时,就不得不停止练习,而这种情况通常是出现在大腿前部用力肌肉充分发挥效能之前。但是,如果采用使大腿前部肌肉群先疲  相似文献   

2.
马维平 《体育科研》2010,31(5):91-94
用每周一次的肌肉力量训练频率的方法,对高校从未受过常规定期的肌肉力量训练普通大学生,进行在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上进行了为期10周的肌肉力量训练实验,以观察肌肉力量训练产生的效果。训练前后为他们测试了卧推杠铃和直立杠铃弯举的成绩(1RM),还分别测量了练习前后大腿围和上臂围等。训练周期以后1RM比开始前增加了10%以上,不管是卧推杠铃还是直立杠铃弯举等项目都有明显的进步。结果表明,每周一次频率的肌肉力量练习确实能增加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但这种形式的锻炼并未能使身体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等动器械的问世,使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器械又迈前了一大步。所谓等动器械是一个随外阻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装置,使得肌肉在整个动作范围内都受到很大阻力,从而使肌肉受到刺激时间更长。众所周知的举杠铃或重物,只能在动作开始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对肌肉有较大刺激,而整个动作范围内对肌肉刺激就相对过短。显然,等动器械在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方面有着举杠铃或重  相似文献   

4.
彭恭铓  刘剑 《体育师友》2011,34(2):34-35
用杠铃训练是发展学生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肌肉耐力比较见效的训练手段。高考生由于训练时间较短(有的只有几个月),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大多数教练员普遍喜欢采用杠铃训练来快速增加学生的力量。正因为教练员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他们忘记了训练的科学性。大量地进行杠铃训练,使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受伤;虽然杠铃训练进行次数很多,但成绩的提高总是缓慢,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用杠铃训练的实践,得出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摄像解析及三维测力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男子举重队6名运动员的抓举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为其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抓举过程中杠铃中心点运动轨迹应尽可能成垂直直线向上,S型弧度要小,发力后杠铃应达到一定最大速度,部分优秀运动员下蹲时加速度大于自由落体加速度,杠铃上抛中心点与身高的比值应控制在70%左右.抓举过程中人体膝关节角度曲线成双峰,而髋关节角度曲线为单峰,髋关节不可过早打开,躯干也不可过早用力.抓举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个阶段的发挥对下一阶段均有重要影响,对抓举的技术分析应采用系统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肌锻炼法     
<正> 发达的背部肌肉不仅能保持腰背挺直,使上体成“V”字形,而且在运动或劳动中腰背部还不易受伤。 一、屈臂提铃练习 屈臂提铃至胸(见图1)是发达背部上端肌肉的练习,练习者应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杠铃重量。 动作要领:肩高于髋15~30度,背挺直。上提杠铃时躯干无任何动作,杠铃轻触胸并略停片刻,背部平直,眼向前看,双肩回收,上提时呼气。杠铃下放时吸气,注意缓慢放铃,双臂完全伸直。  相似文献   

7.
吕新颖 《体育科学》2001,21(5):46-46
1痕迹效应法 它是利用抗阻变化而获得肌力提高后效作用.如:推铅球之前,先做几次推举较重的杠铃或投几次加重器械;立定跳远之前先做几次较重杠铃的半蹲.从神经肌肉生理特点来看,这种利用大负重后获得的"后效作用",确实能起到强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11五、胸部肌群训练法动作1:平卧推举目标肌肉:胸大肌、肱三头肌动作分解:仰卧在平推凳上,双脚分开着地,保持身体的稳定,双肩着实,两手虎口相对握住杠铃,握距宽于肩,先用力把杠铃从架上推举起来,双臂伸直,控制其停于胸部上方,然后慢慢屈臂,使杠铃下落在胸乳头上缘,不要使杠铃压在胸腔上,当杠铃轻触肌肤时立即用力收缴胸肌,向上推起杠铃至双臂伸直,以此重复。动作要领:推胸时常用较大重量,最好有人员保护和辅力,肩臀要落实凳面,下放时动作要慢,上推时要快,并充分使用胸肌力量推起重量,控制好呼吸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意念杠铃训练,是通过意念导引,利用杠铃练习,使人体的意、气、力有机地结合,来发展肌肉力量的器械练习,从而充分发挥机体的能力。意念杠铃训练,是一种意念集中及强度较高的训练。训练的效果,取决于意、气、力的配合,负荷量的大小,动作的速度等。一般来说,采用负荷量达到或接近最大重量时,才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以提高力量性、爆发性、协调性的的身体素质。意念杠铃训练,可使意气通达,用力  相似文献   

11.
投掷     
G824.02 9904826少年投掷运动员如何利用杠铃发展力量素质[刊,中,I]/潘建中//青海体育科技.-1997.-23(1-2).-42-43参3(TY)投掷项目//少年//力量训练//杠铃//肌肉力量//训练法杠铃,是发展少年投掷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主要手段。从肌肉用力结构和心理、神经肌肉受大脑皮质的支配分析,提高速度力量应注意的理论原理。指出少年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要注重速度、力量的同时发展,练习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要相结合。在少儿时期力量训练要遵循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在训练的量、强度以及发展肌肉群等方面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狄永利 《中华武术》2006,(11):11-11
利用各种不同重量的杠铃或杠铃片进行铁饼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而且可以增强旋转的稳定性,对提高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爆发力、协调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投掷项目是以掷远来决定成绩,同时它又属于力量型的项目。当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时,力量对专项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投掷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要遵循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规律,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肌肉力量和弹性以及动作爆发力的训练。现将杠铃作为力量素质辅助训练的一种方法做简单介绍。 1、推举杠铃的等动与退让练习法:练习者两腿直立,两手宽握杠铃置于锁骨处。向上推举杠铃手臂伸直、屈腕2秒完成。然后屈臂退让至还原,4秒完成,要求逐渐增加重量和控制完成动作时间。只用臂力。 2、坐推杠铃的等动与退让练习法:练习者坐姿,两手宽握杠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运动员左侧末端杠铃加速度、速度和高度等为指标对高丹抓举技术进行分析。采用2台Speed Cam Macro Vis Eo Sens高速相机进行拍摄,通过SIMI-motion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对其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成功时在A点杠铃加速度为0.39 m/s2,失败时为0.12 m/s2,说明成功时在杠铃离地瞬间用力较快,2次抓举A至D杠铃加速度和肩部移动距离的变化,说明在伸膝提铃阶段都有二次发力现象且上体过早后仰;(2)D至E杠铃加速度成功和失败时分别减少了0.07 m/s2和0.03 m/s2,说明在引膝阶段用力不连贯;(3)在F点成功时杠铃加速度最大为0.38 m/s2,失败时为0.41 m/s2,说明成功时用力节奏较差;(4)成功时左侧和右侧支撑点分别向后移动了0.17 m和0.22 m,而失败时左侧和右侧支撑点分别向后移动了0.13 m和0.11 m,后跳之后两个支撑点没有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说明后跳之后两个支撑点发生前后偏离;(5)失败时杠铃的最高高度为1.04 m,而成功时1.09 m,失败时杠铃高度较低,在下蹲支撑阶段没有撑住杠铃导致其失败。把杠铃加速度的变化以折线图的形式来分析运动员技术动作,可以直观反映运动员的用力节奏,发现其技术动作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用力节奏较差,还需对其技术动作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王剑冰 《健与美》2023,(1):31-33
<正>即使负重工具和装备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力量训练的经典装备仍然首推杠铃和哑铃。用杠铃或哑铃进行力量训练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改善身体成分,减肥,增加骨密度,提升心理健康,等等。这些设备还可以帮助你增加肌肉重量,加速减少脂肪,提高运动表现。然而,用其中的一种工具进行力量训练是否比用另一种工具更好呢?实际上是的。有时,杠铃比哑铃更好,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肖冰东 《健与美》2023,(5):14-16
<正>这份明确指南,能帮助你正确使用在健身房发现的每一种杠铃。杠铃的种类不止一种——有些适用于特定的推举动作,另一些则有更多的功能。再花点时间储备知识来了解杠铃,你的锻炼水平将更快提升。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位面包师所使用的十几种杠铃,从在标准的大型健身房找到的可靠杠铃到一些真正创新的新选择。我们还邀请了布兰登·斯米特利,他是一名竞技力量举重运动员,也是特尔豪特饥渴健身房的共同所有者,他提供了掌握每种杠铃所需的专家技巧。  相似文献   

17.
体育的健美运动,是采用杠铃、哑铃、壶铃、联合器械等各种负重练习或用徒手健美操进行锻炼身体各部肌肉群,发展肌肉力量,达到体型健而美的一项运动。这项运动,早在三十年代已在欧美盛行,随后,亚洲各国也逐步兴起。今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人们在完成每项工作过程中无论脑力和体力方面的工作能力都会逐步提高。采用其性质与所面临的肌肉活动相类似的短时间练习即可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过程。观察人体肌肉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的过程,就能看出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及对其作全面研究的极端必要性。对运动中的准备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始于3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法拉麦郁夫等人(1968)对举重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进行了研究。对赛前准备活动的记录表明,举起杠铃的次数和准备活动的持续时间是随体重级别的升高而加大和延长的。举起杠铃的次数平均如下:抓举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训练中,大家常以杠铃的负重练习作为提高体育考生力量的方法,进而提高其短跑的成绩,这一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体育考生的训练基础差,且肌肉力量的发展又不平衡,因此,仅靠杠铃练习来提高其短跑所要求的力量素质,一是训练后的恢复较慢;二是由于器械条件的限制,杠铃负重力量训练与短跑的专项用力形式和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力量训练的效果不易在短跑的成绩上体现出来;三是易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部位尚未发育成熟,其运动器官也是如此。因此,他们的力量素质较差。如果过多地采用负重练习,尤其是大重量的杠铃练习,不仅会造成学生肌肉的横断面加大,导致身体形态向横向发展;而且会影响肌肉质量,使肌肉僵硬,缺乏弹性。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