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论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初唐武后中宗朝活跃于政坛文 坛才情获得了武后和中宗李显的宠幸,却因陷入宫廷内斗而死于非命.一代才女的身世命运令人叹惋,也颇堪玩味.本文即对此加以研究,并进而探讨上官婉儿在当时政坛文坛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龙政变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兄妹联合发动的改周复唐的政变,矛头直指武则天。正因为如此,导致政变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中宗朝争权斗争持续不断。一方面,为巩固皇权,中宗着力培植势力集团,导致武三思、韦后专权,武氏、韦氏等外戚干政;另一方面,中宗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矛盾趋于表面化,反映在五王被贬、太子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及上官婉儿政治立场转换等诸多方面。神龙政变的遗留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宗朝的政局,甚至对睿宗朝政局仍有影响,直到玄宗即位,权力归一,唐朝中央统治集团的斗争才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3.
周路兵 《语文知识》2006,(10):48-48,F00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5题。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候。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是个性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成就了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改革运动、在风云际会中他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专断独行,偏信阿谀奉承,引得附势者趋之若鹜。权势欲促使他步入人生高峰,也引发身后祸发萧墙.他饱读经书,倜傥豪放,冷峻严酷,威震当朝,又兼有泼皮样的身手伟大与渺小,无情而重义,拒贿而好谄,坚强与卑微集于一身,多侧面性格混然一体,这就是历史中的张居正,一个使人看不透也说不尽的张居正。  相似文献   

5.
靖康内讧是宋微宗后期皇位继承权之争的继续和发展,其要害在于皇帝与太上皇帝是否应当分割以及如何分割皇权。微宗企图另立朝延,钦宗因而钦禁微宗,以致微、钦父子双双论为金军俘虏,否则北宋王朝或许尚有延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明初文人之不仕可分为三种类型:热情讴歌新朝,受事不受官,以杨维桢为代表;积极入仕,对新王朝由希望到绝望,旋即因惧祸而退隐,以高启为代表;忠于元室,甘为遗民,拒不与朱明合作,以戴良、丁鹤年为代表。选择不仕的文人主要生活在江浙一带,他们在明初士人群体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文人不仕背景多样,其共性在于元明两朝在江南统治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7.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旧时称为“琼州”。早在1982年时,孙中山、梁士治等36人联名发起“琼州改设行省”。在《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中说:夫以中国之大,仅有台湾及海南两大岛。甲午之役,台湾割让于日,日人经营十年之久,自铁路开设,行政、教育制度整理以来,昔者硗确之区,今变为膏腴之府,旅行台湾者,不胜今昔之感焉。夫同一物也,视管理之才不才,而地位自异。爱惜而保护之,则其势可以参天;轻视而废弃之,则朝不保久矣。凡物既然,国家之领土,何独不然。今台湾既去,海南之势甚孤,倘一旦为外国所占领,微特该岛人民受蹂躏之祸,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即神州大陆亦必受其影响。”可见,他们的海南岛改制建议是出于有台湾今昔之变可作借鉴和迫于外侮的形势下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先生对朱子学的态度,与牟宗三先生有别,虽二者都见识到朱子学的援引外学,但牟先生判其别子为宗,而唐先生却赞朱子学的伟大。人心、道心,乃朱子《中庸章句序》所关心的问题,颇受韩国朝鲜朝学者关心,如李栗谷有"人心道心说",韩元震曾认为朱子人心、道心之见解前后四变。而唐先生以一心、二心、三心言之,视朱子言人心道心,虽有不同的前后变化,但可以相合:一心者,"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二心者,心之知觉于"道"与"形气之私"之不同;三心者,乃在于人心处又可分为二,一种是已成的自私之心,而另一种是人心、饮食等,能不违于道心者之心。唐先生对于朱子学的前后期看法之合会,是唐先生的圆融个性之表现,其中对于恶的产生,也有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11.
司马越府"隽异"与西晋王朝的历史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司马越幕佐现可考知79人,加上辟而未就者12人,则为91人。他们分布在15州近50郡,绝大多数为士族和低等士族,沾染玄风之士约比儒学之士多出一半以上。越府是中朝权臣幕府中规模最大、人才最多、玄学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对东晋建国有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姑妄言》写天启、弘光朝阮大铖、马士英、姚泽民等统治者家庭的奇淫极秽兽行,是祸从“天启”、归恶于上。是以明骂清的谤书,诛伐雍王朝。作者署三韩曹去晶、评者署古营州林钝翁。三韩、营州实乃一地,即今辽宁朝阳。从字法讲:曹本字二东下日,东中日加下日,是晶。去晶,惟余曹端之林。曹林共体与《红》体仁院相同:体/本一人,仁/二人。《姑》《红》观点不是偶合,而是谋而后合。令人疑去晶或是雪芹族叔脂砚斋?相关资料奇缺,只是大胆假设,尚待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13.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超重儿童问题严峻?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是指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儿童肥胖也不是福,可能是祸,即“一胖生百病”。他们的终身健康问题处于高危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脂肪肝、骨质疏松和性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美国统计证实:如果标准死亡率为100%,超重25%者,死亡率128%,超重35%~40%者,死亡率150%。另外,超重儿童极有风险成为超重成人。随着肥胖儿童年龄的增加和父母中有一人是肥胖者都会提高儿童成为成年肥胖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圣历二年(699),武则天令太子、相王与梁王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在历史上称为“明堂盟誓”。本文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就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以探究,认为它的出现与武周时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在武周朝和中宗朝对抑制李氏与武氏之间的争斗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量,但后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金初很多宋人的典籍中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有五位“太子”,他们分别指阿骨打健在的五子:宗幹(斡本)、宗望(斡里不)、宗尧(宗辅、讹里朵)、宗弼(兀术)和宗隽(讹鲁观).但金朝在熙宗以前谙班勃极烈为储君,故这五位“太子”并非中原王朝的储君皇太子.金初这些太子的称谓一般是和郎君连称,这是女真人沿袭辽朝的贵族称谓,且又凸显太祖诸子与一般贵族的不同所致,反映了金朝初年女真人对于中原制度的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7.
胡祥华 《文教资料》2011,(33):91-92
陆氏兄弟生活的西晋时代充满着不安全因素,因而他们产生了畏祸心理。非常珍视生命。在战乱及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中如何保全性命、远离灾祸。成为他们思考的重要命题,面对危机和祸害,他们知祸难却未能避难,因而最后不能保全。  相似文献   

18.
杨靖与猴弈     
西番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以为奇,献于朝。  相似文献   

19.
牛峤、牛希济叔侄在《花间集》里载词不多,但又都是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词人。在他们的词中寄寓各自落拓人生的感喟,并且都以敏锐的感官捕捉、咏物的不滞不粘、想象的神奇丰富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牛峤(848?一?),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挑)人,祖籍安定钨觎(今甘肃省灵台),宰相牛僧孺之孙。他生逢乱世,中进士仅两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在动荡的位宗朝历仕抬遗、补解、尚书郎。光启二年(886)又避襄王李炼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1]般的飘荡生活。以东汉名臣袁安…  相似文献   

20.
杨靖与猴弈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 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 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