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该文根据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贝礼中在"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上的演讲整理。  相似文献   

2.
<正>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曾荣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美国建筑学会金奖等。其代表建筑有美国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等。贝聿铭最具争议的建筑是法国巴黎重建的卢浮宫。当时的情况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选中贝聿铭时,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都持排斥态度:很多人目瞪口呆甚至恼羞成怒,怎么让一个华人建筑师来担负这项具有历  相似文献   

3.
张洪 《留学生》2010,(11):28-29
在美籍华人画家陈锦芳看来.艺术是一件“掏心肺的事”.从立志创作l00幅与世博会相关的油画开始,这件“掏心肺的事”.成了他吃饭睡觉之外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
杨善刚 《学周刊C版》2010,(1):153-154
一、教学课型 阅读课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2.教材处理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艺术与建筑”,具体涉及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几乎都是围绕“艺术与建筑”这一中心话题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物风采”。所选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贝多芬传》(节选 )向我们介绍了悲苦中“讴歌快乐”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一面》记录了一名普通工人与文学大师鲁迅的一面之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介绍了为世界建筑史做出卓越贡献的美籍华人贝聿铭 ;《赵普》一文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 ,介绍中国古代一位“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宰相赵普 ;“诵读欣赏”选编了诗人柯岩的《周总理 ,你在哪里》 ,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 ,对他的无比思念。本单元所选文章 ,感人肺腑 ,荡气回肠 ,颇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历史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不言而喻。“三坊七巷”建筑采用的是中轴对称严谨的构图方式,强调中和、平易、含蓄之美。因此,用民间剪纸艺术左右对称折的方法来表现其建筑的对称美十分贴切。富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剪纸艺术与“三坊七巷”建筑同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上极富美感。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一)加强美育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人类进入新世纪,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日益增加,体育、艺术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正朝着美化趋势发展。时代需要我们美,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涉及到许多艺术美的理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加强美育是时代的需要。(二)艺术教育与科学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有艺  相似文献   

8.
综合是艺术课程的核心思想。为发挥审美教育的整体效应,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全面发展,我校艺术课在艺术综合性上,在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艺术门类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 我校毗邻琉璃厂,这是多么好的综合艺术课堂。我带学生到那里观赏美术中的绘画美、雕塑美、工艺美和建筑美,体验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的“四绝”之美,并一览象征着“中国”的瓷器,以及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象牙、玉器、法琅、雕漆,以及精美的牌楼建筑、石狮雕塑等。中国艺术的综合之美吸引、感染着同学们。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学习“折“”磨”两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旋涡、瓦砾、稀罕”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一只贝特殊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矫正字音,重点强调“旋涡、瓦砾、稀罕”…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17页说:“电影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和广为流行的娱乐形式。有人称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332页说:“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比较发现“第七艺术”的前六种表述有出入,诗歌、建筑、音乐、舞蹈、美术等五种是相同的,而第六种教材上表述为“戏剧”,教学用书为“雕塑”。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1.
木制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体形式,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与绝伦。文章以四川宜宾的李庄“四绝”中的旋螺殿、奎星阁、百鹤窗为例,解读川南民间木制建筑的审美价值,体味“木之韧”、“木之雄”、“木之雅”,从而透视华夏儿女的勤劳、睿智、文明、高雅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2.
一、各艺术门类相旦联系,又各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各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给各自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名词被赋予新的涵义而被运用到造型艺术的画面中来。而绘画中的色彩、调子等术语也是音乐王国中的常客。如音乐讲“音调”“音阶”,绘画则讲“色调”“色阶”;“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都形象地表明了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血缘关系。绘画的色彩可以象征感情…  相似文献   

13.
<正> “贵”与“贱”“贵”字与“贱”字,两字都带“贝”。贝是什么?不就是钱吗!那么,同样有钱,为什么一贵一贱?这是因为,“贝”的摆放位置不同——勇敢地把那个“贝”踩在脚底,人格自然高“贵”、尊“贵”。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汉字是有故事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汉字,去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读《“贝”的故事》“贝”字是怎么来的呢?读一读课文《“贝”的故事》,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读过《“贝”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了“贝”字,给大家讲一讲“贝”字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几组建筑实例的分析对比,探索了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如何结合的问题。认为传统与现代建筑的艺术、审美意识相适应的契合点,在于“不是”与“就是”,即形象上、技术上的“不是”和精神、意境上的“就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与广泛应用,计算机在许多设计学科中不再只是被视为工具,而是进一步成为呈现设计理念与操作方式的媒介。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综合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科技产生的“虚拟模型”,存在欠缺人文关怀和人与建筑之间的交互性不够等问题。作为全新的数字化传承,要尽可能“真实再现”建筑所蕴涵的艺术、文化信息。作品的“真实性”除了依靠技术手段实现之外,还应该重视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来表现。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建筑也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它不仅融合了各种人文因素,同时也将美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司马迁曾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鉴古而知今,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建筑,获得建筑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从而将建筑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建筑设计和实践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历史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情调的东方建筑体系;二是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代表的风格多变的西方建筑体系;三是以西亚建筑为代表的综合东西方文化的伊斯兰建筑体系。其中,东方和西方建筑体系都具有…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我们对学校周边古建筑中的500多幅“三雕”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行了“三雕”艺术课题研究,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旨趣,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家乡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主情论并不能涵盖一切艺术,如建筑艺术。“美即生命”,艺术现象与生命现象是密切联系的。艺术作为人工制品,它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作出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具有永恒价值的虚拟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中西方绘画观念的渊源和基础西方绘画主要受希腊艺术影响。希腊民族是艺术与哲学的民族,他们在艺术上的最初表现是建筑与雕刻。柏拉图所称的宇宙本体的“理念”,是一种合乎数学形体的理想图形。毕达哥拉斯也认为,宇宙的基本结构在数量的比例中蕴涵着音乐式的和谐,希腊建筑即象征了严整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