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引入关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不良习惯而存在学习行为偏差。为了努力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矫正效果,笔者以大教育背景为出发点,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矫正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对象群体,是相对于本地学生而言的,很多城市学校都接纳了或多或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教育对象,我校就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的省级实验小学。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不揣浅陋,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4):13-14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学龄子女也往往以"举家迁徙"的形式进入城市各类学校就读。进城农民工子女步入城市后,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蕾 《生活教育》2011,(7X):92-93
<正>城乡结合部初中,所收学生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至于在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以此作为议案和提案内容,要求把民间诉求变为高层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和他们的父母一起融入到我们这个城市,他们不仅是城市的消费者,更是城市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兰州市一个穆斯林社区——柏树巷社区为个案,在对社区穆斯林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阐述穆斯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寻找解决城市穆斯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并为改善其受教育状况提供可供参考的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所仅有28名教职员工的上海公办小学和一群生活在农村、城市夹缝中的“小候鸟”—— 这是“柳营”的世界。 在他们共同讲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学校的原声带中,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教育轨迹。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鉴于此,通过对石家庄市第八中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为走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困境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贤臣 《现代教学》2014,(7):132-132
近年来,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杨浦区随迁子女比例最高的初级中学。如何开展“融入教育”,帮助随迁子女尽快适应上海的学校生活,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成为我校必须直面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我们选择以“融入教育”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着力研发“心理导航与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尝试通过有系统、分层次的课程化教育系列研究,来帮助每一个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上海。  相似文献   

9.
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带来了严重的教育问题。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很好适应暂居地学校教育的问题。深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很好适应暂居地学校教育的原因。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很好适应暂居地学校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中的四种常见问题行及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选题的背景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增加和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适应和融入将会逐渐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仅关系到随迁子女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状分析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口数量比较多,覆盖面又比较大,由此带来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使得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热门的话题。(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比较多。以上海市为例,据2007年上海市教育事业统计,截至2007年9月,该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数为37万余人(小学阶段29.7万人,初中阶段8.3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外来务工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对其子女的教育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导致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通过对昆明市部分中学外来务工子女的调查发现,他们参与体育的热心程度和运动意识总体低于属地学生,成为影响他们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帮助他们发现体育锻炼的乐趣,培养其体育意识,使他们养成热心参与运动的习惯,提高其运动能力,并给孩子更多的自信,以提高他们的“体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他们就读于公办学校,与城市中的老师、学生往往存在隔膜,容易被歧视,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人文关怀,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试以人本主义视角,从学校、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三个方面阐述措施,以此为随迁子女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农民工及其子女却是被忽略的群体,作为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应对农民工流动子女实施知识援助,以求真正地改善农民工流动子女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昆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保障问题也愈发突出.尽管经过努力,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逐年上升,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人数比例也逐年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严峻,解决这些问题仍需各方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外来人口在大城市的大规模聚居行为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大了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难度。通过对上海的实证分析表明:聚居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资源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聚居区的生活环境和空间隔离给部分孩子的社会融合造成不利影响,给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带来困惑;教育成本的增加、收益的减少,致使聚居区出现了新的(子女)读书无用论;大城市具有竞争优势的教育资源已产生一定的洼地效应。基于上述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以"融合"为理念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根据常住人口的需求,合理高效配置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China has been undergoing an unprecedented urbanisation process which has resulted in millions of rural families living in urban areas. As part of a study of Chinese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surveys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a metropolitan city in East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scrib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in both migrant schools and in public schools, an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their beliefs between school types. Results found that urba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educational inclusion of migrant students were slightly negative in general. However, teachers in public schools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 inclusion of migrant students than migrant school teachers. In the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policy for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发展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成了热门话题,而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城市融入”的基本路径,几乎成为多数研究者的共识。但是,这种“教育或塑造农民工”的单向度研究理路和文化范式,是与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相背离的。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看,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农民工与市民的对话及相互磨合与适应的过程、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双向作用与融合的过程、生长出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从过程本身看,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在他们的社会行动与不断反思中实现的;从演进条件看,农民工城市融入需要一个平等、支持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公办学校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调查资料显示,昆明市公办学校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的与属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抱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总体水平低于属地学生,成为影响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效果重要因素。公办学校的教师应重视对外来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他们体验成功学习活动的平台,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进步,达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